APP下载

当前我县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1-13史志刚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村小师资子女

史志刚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047-01

我作为一名在农村学校工作35年的教师,亲自经历了农村教育的几次改革,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的地方,现在就我个人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农村义务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但在观念上、经费上、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及高辍学率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如果任由这种执着发展下去,不但农村的整体人力资源状况将受到极大影响,而且会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1.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欠帐较多,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到素质教育,与其他发达城市教育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起来越大,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的教育事业。

1.1学生生源严重不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逐步深入,农村学校学生数正逐年减少,一些乡村教学点或自然村的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就读,有的千方百计送孩子到县城、首府等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造成生源流失日益严重,学生人数太少的学校难以合理配置师资,不能保证正常开展各种规范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造成教育资尖的浪费,而且造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生源不足,有些农村小学,实行"撤校并班"后,有的村落已不再设学校,孩子要步行或离家十几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小小年纪便要在学校拾中餐或寄宿,而且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食宿条件较差,学生的安全以及家长的负提成为一个新问题。

1.2后引发新的问题。(1)安全问题。合校后,多数学生离学校较远,有的甚至要走十几里的路程,而家长一般外出打工或忙于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孩子,上学路上不够安全。(2)在未合样以前,有些学生在自己村里或者邻村上学,一日三餐在家信用,而到学区上学他们不得以在校吃饭,甚至食宿,这无疑加重农村家长的负担。

1.3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农村学校的校舍希望普遍存在,且教学设施比较陈旧。由于老师队伍庞大,国家取消了教育附加收取,给地方财政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1.4待遇偏低,教师整体素质急等提高,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老师就地转正,甚至有很多还是代课教师,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教学教育培训,基地较差,还有一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种田,没有把精力全花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家活、搞其它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这些教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低下,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5家"普九"标准要求,初中生辍学不得超过3%,但我们已通过"普九"验收的很多农村初中辍学率达5%以上,部分学校年辍学率已达10%,甚至更高。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率高的原因,除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部分学生厌学等众所周知的原因有关外,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很大联系。

(1)家长法制观念淡薄。部分农村家长未认识到保证子女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一种法律规定,是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未认识到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权利,对子女上学态度消极,拖子女后腿甚至逼子女辍学回家。相当一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所起的作用逐渐异化,对孩子娇惯、溺爱,一心望子成龙,一旦期望落空,干脆让孩子辍学,造就了一批新的文盲。

(2)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农村家长送子女入学的原动力是希望子女升学后跳出"农门",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很多农村大中专生就业困难,满怀希望的智力投资的期望值小甚至为零,使得一些家长对子女升学前景失望。另一方面,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家长,便产生让子女早点回家"发家致富"的念头。还有受个别没文化而富起来的暴发户的影响。这些消极的社会舆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从学校流失。

(3)校点布局调整不当的影响。很多农村乡镇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在进行校点布局调整工作中,很多地方未充分考虑当地的客观情况,校点调整不当,加重了学生的家庭和学习负担,从而造成学生流失。

(4)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现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不仅财力、物力不足,而且人力也不足,富有教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没几个,那些从初一开始基础就差的学生一直得不到好老师的教育,学无所获,成绩只能是每况愈下,最后选择辍学也是在所难免了。

2.认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开通农村师资绿色通道。村小教师不一定需要高学历,国家可以在原中等师范开办农村师资班,定向分配到边远村小,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现在有一批家庭贫困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表现良好,成绩优秀,家庭无力供养继续深造,注入社会出门打工,这些人如果送进中师培训,培训期短,见效快,毕业后分到家门口当老师,他们是能够安下心来的。这应该成为解决我国农村村上师资的主要途径。现在的大学生是不可能在村小安心教书的。

2.2以校为本,开展教师管理活动。目前教师工资资金与教师工作量、工作纯净分离是教师职业懈怠的重要原因,学校应参与教师工资分配,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其次建立教师的处罚机制。

2.3村小教师编制应该实事求是考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村小适龄儿童减少,如果硬行要求30人1个编制,村小学教育就会无法开展。

2.4加强师资交流。根据近年来我县比较成熟的做法,继续加大城乡教师之间交流的数量,动员重点学校师资到薄弱学校上课,继续增设特色岗位重点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借高校顶岗实习开展师资更新工作,派本县教师外出挂职培训等。

2.5加大投入。发送农村村小教师生活条件,增加农村教师待遇,让村小教师住行下来,工作后划得来,鼓励教师长期在村小上课。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拨付寄宿制学校专项经费,提高寄宿制学校保育水平。

2.6树立终身学习观,营造教师发展新理念,要适应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就必须具有多层面的知识框架,就必须充电,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的场所,教师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猜你喜欢

村小师资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村小支持行动
——把关注点延伸到基础教育的“神经末梢”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