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创新分析

2015-01-13买惠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梦教学创新

买惠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工作中的“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对中国梦正确解读、科学构筑、不懈追逐,并将这三方面分别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个人梦和中国梦的结合点。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梦;教学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中国梦”的系列论述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关注,教育部等部门也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各项措施推动活动取得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梦”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汇聚与结合,这一梦想承载着中华民族洗去屈辱、实现复兴的热切企盼,蕴含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体现着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协调统一,展示了中国风格与世界情怀相融合的敞亮胸怀。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加入“中国梦”教育,是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现实进行的一场生动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也是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才学与能力的需要。

1.“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各种声音中掌握正确解读“中国梦”的话语权,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让大学生在承接“中国梦”传达的价值意蕴、深刻内涵的条件下,加入到社会各界实践“中国梦”的合唱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围绕这一教育主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多侧面、多向度学习和感悟“中国梦”,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水乳交融,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紧密结合,用“中国梦”所蕴含的时代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大学生探求入生理想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的主线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2.“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

毋庸置疑,梦想、理想与人生有着紧密的关系,选择一种梦想,就是选择一种理想和愿景,一种成长道路和生活方式。但在当前多元思想的冲击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出现了梦想困境:辨不清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导致人际关系出现危机、个人主义滋长;重物质,轻精神,梦想的层次性、完整性存在问题;学历的提升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成反比;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出现并日趋激化等。这些梦想困境导致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徘徊不前。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只有根植于现实的土壤,梦想才会生根发芽,只有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梦想才会开花结果。在“中国梦”中,有国家大梦也有国民小梦,有对物质富足的追求,也有对精神幸福的期盼;国家大梦与国民小梦相互成就,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并行不悖,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和人文关怀。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提升定位梦想的高度,增强追求梦想的韧度,在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并升华自己的梦想。

3.“中国梦”教育是新形势下凝聚大学生精神动力的需要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到:“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纵观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都被寄予殷切希望、赋予历史重任。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当下,大学生更是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髙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大学生要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作支撑。新时期,将“中国梦”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对于激发和凝聚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价值: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使远大的理想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使坚定的信念形成长久的内驱力;二是变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激发思想活力,推动其将思想变行为、精神变物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推动大学生个体的精神动力聚合成群体的精神动力,形成整体效应,融入社会的精神动力,并在社会精神动力中产生积极作用。

二、高校《基础》课教学现状

1.师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基础》课是大一新生必修的课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是师生对《基础》课的重要性缺乏认同,这与多方面因素相关。首先,《基础》课非专业课,不具体传授相关专业的知识理论及实践技能,学生往往认为课堂上就是在做思想政治教育,讲大道理,照本宣科,得不到实际收获,故在课堂上越来越随意,甚至有人把它当自习课。其次,课堂反馈结果令人失望,教师在备课时产生应付心理,课堂中对课堂管理要求不高。师生对《基础》课重要性的忽视,导致恶性循环,导致这门课成了一门“鸡肋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教学内容较枯燥

《基础》课程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在学生的观念里,往往把这些理论架构视为“大道理”;且我国教育历程中的思想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学生容易产生逆反、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育任务,优化教学结构,整合教学板块,增强教学实效性。

3.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采取传统的单向传授式的教法,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之《基础》课理论内容以提纲式、陈述性为主,照本宣科或者完全遵循课本的模式提不起学生兴趣,取得效果一般。

4.授课环境影响因素

由于对《基础》课重视程度不足及师资欠缺等原因,多数高校采取合并班级上大课的形式,使得教师难以有效监管课堂,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不少学生认为,大班上课逃课不容易被发现,更使《基础》课陷入尴尬境地。因此,缩小班级,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endprint

5.考核形式化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目前的《基础》课考核常简单采取论文或考试的形式,给学生造成不上课也能及格的感觉,以至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旷课缺勤、纪律散漫。

三、《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创新

1.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的创新要求立足教材,在教材基本精神、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材的制定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思想和社会形势及时做出调整和总结,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难点、热点的探讨和研究,避免言之无物、脱离实际,紧贴学生、紧贴生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方式和方法,只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都是可用的。据调查,高校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教学、专题讨论教学、专家报告、参观访问等。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正确、合适地使用多媒体,易造成知识和趣味颠倒的课堂局面,教学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产生,教师需要在教学手法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究,以不断提升对学生的引导力和熏陶艺术。

3.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要有大师,《基础》课也需要大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出色的专业素养。通过逐步提高《基础》课教师的准入门槛,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授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使命感,洞悉社会状况,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作风正派,勤于钻研;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并逐步减少兼职教师数量;激励其通过进修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鼓励参加学术会议,促进其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4.完善教学环节

《基础》教学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体验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它同时也是一门思想行为实践课,因此,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般有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形式,教师可通过这几种实践模式检验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掌握程度,培养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知、行、情、意、信意识的统一。《基础》课堂实践要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热点问题;校内实践是《基础》实践的第二课堂,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社会实践对人、财、物、场所、时间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与辅导员或其他任课教师一起精心设计活动、申请经费,为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保障。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参加《基础》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接触、了解和社会服务,加深了对国情、民情的认识。

5.以人为本,完善考核机制

《基础》课实践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但需要完善课堂教学,还要完善考核机制和考试方法。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考试方法,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基础》考试应以开卷考试为主、多种考核方式为辅。开卷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则的掌握程度;作业与随堂闭卷考试和学生的日常表现(如考勤、课堂表现等)也要在成绩中占据一定的比例。这样的考核机制,既有效避免了应试教育的缺陷,又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为《基础》教学提供了全面有效的客观评价机制。

6.加强“中国梦”教育,专题教学彰显“中国梦”

欲将“中国梦”因素融入《基础》课,就必须在对“中国梦”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寻找课程内容与“中国梦”的契合点,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融入“中国梦”因素,将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系。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整合全书内容,梳理全书线索,紧紧围绕“责任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回馈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公平正义教育”等五大主题开展专题教学。通过专题讲座,在以教材内容为主体的前提下,以“中国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在授课内容中融入爱国之梦、责任之梦、公平之梦、理想之梦、感恩之梦、诚信之梦六大“中国梦”因素,实现《基础》课内容与“中国梦”教育的无缝对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进行了“中国梦”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6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抗逆力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河南‘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全纳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2]-JKGHCA-009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梦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