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
2015-01-13高生彦
高生彦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迈进文学殿堂,领略文学领域无限风光的开端,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而且要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笔者就多年从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同广大一线农村语文教师商榷。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应试教育和农村初中的特定环境等原因,笔者认为目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了所谓的学生需要,放弃内涵
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一篇篇生动丰富的课文为了所谓学生的需要分解成一个个重点、难点、要点和分析点,而断章取义。将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按照学生理解需要肢解成一道道冰冷的训练题。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考试机器:除了会解答习题,还是解答习题,并不会真正的阅读。要其写作,更是勉为其难。
二、为了应试的需要,丢失本真
在农村初中所谓的语文阅读教学很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然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退一步讲,即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
三、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目的片面
当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难以开展,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语文的情绪。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生主体缺失,教学形式僵化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目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漠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大多由教师指定,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教师功利至上,评价单一乏力
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而孩子的兴趣又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应试训练,片面追求升学率,围绕考试的指挥棒教与学,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那么,新形式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学生阅读兴趣的来源有两个:一是优质的课内阅读,二是丰富的课外阅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教师首先要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给力。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常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让学生在阅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中国的文学典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若每本皆读,穷己一生恐怕也不能读完其万分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选择读物,同时要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读的情景上下功夫,让学生品味文章的内在美、艺术美,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