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5-01-13彭京会
彭京会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学中,要敢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教师要充分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位置进行课堂教学,紧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才能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培养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课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拓展学生的能力空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认为有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动手和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一节好的实验课能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在介绍《观察植物细胞》这一节的实验时,我让学生到实验室上,训练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实验内容:练习制作细胞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形态和结构;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然后根据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让学生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通过观察并绘画其中一个细胞结构简图。通过实验,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较高,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对那些操作不当的学生进行纠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和正确使用显微镜,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和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处理、利用信息的探究性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具有正确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与掌握具体的知识同样重要。生物学教本承载的生物学知识是有限的,而生物学是奥妙无穷的,它永远有待人类去探索、去发现。在生物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生物教本上的生物知识外,还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生物学相关的科普读物、收听专题讲座,观看电视中如《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科学栏目,以及上网查阅收集资料,并把收集来的资料做成小卡片进行分类、整理,再把它们用到课堂学习和实践应用中。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微生物时,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病毒的发现,以小组辩论赛的形式剖析病毒、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数学计算来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这样既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上实验课特别感兴趣,做得特别认真,而且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如果能正确地引导,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时,是否可以用解离过的洋葱根做实验?染色剂为什么用亚甲基蓝,能否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代替?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来冲洗和做对比实验,可不可以用自来水或河水等来代替?冲洗染色的根后,为什么要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实验?能不能去掉用蒸馏水的一组?做对比实验时,为什么根的数量、长度上要基本一致?实验中为什么本该不变色的盛蒸馏水的烧杯也出现了蓝色?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明确了实验的原理,以及对照实验设置的目的和要求,确立了基本的实验思想。
四、培养学生课外运用生物知识的动手实践探究性能力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是属于高分低能的。他们虽然熟练地掌握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每次考试也能得到高分,但大多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不强的,而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结合课本上的课外探究栏目等经常开展一些探究性、综合性的课外活动,不仅在趣味性、实用性方面迎合中学生的心理要求,而且还能冲破课堂、教科书的限制,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来更进一步领悟课本新知,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课外探究还能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在学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发酵技术后,让学生亲自探究酸奶的制作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明确酸奶的制作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参与酸奶的制作过程,总结酸奶的制作流程,探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乳酸菌的生存环境,分析、讨论酸奶制作成败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等各种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和要求的。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也能让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