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希望理论的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设计

2015-01-13黄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

黄晶

摘 要:希望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Snyder的希望理论模型包含4个要素,即,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障碍。对希望理论进行分析,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的生涯团体辅导中,设计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该方案共包括6次辅导,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职业目标,掌握生涯发展相关资讯,规划职业生涯。

关键词:高职生 生涯团体辅导 希望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12-02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职业教育在培养一大批劳动者掌握技术技能,服务社会,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三难”问题一直存在,即,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在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希望理论融入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以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生涯团体辅导模式,丰富高职学生生涯辅导的内容,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

1 希望理论

西方日常用语中的“希望”(hope)是指:“对可获得的或相信可以获得的事物的渴望和由此带来的积极情绪和行动”。Miller & Power1988年从希望的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将希望定义如下:“希望是人们基于对美好状态或美好事物的预期和描绘而带来的一种自我提升或者一种从困境中自我释放的感觉,是一种个人感觉自己可胜任,可应对的能力感和心理上的满意度,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目标感、意义感的体验以及对生活中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

20世纪50年代起,“希望”概念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对“希望”有着不同的定义,较为广泛被接受的是Snyder及同事所提出的希望概念和理论模型。Snyder把希望界定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为了达到所欲目标时,所建立的一套内在认知评估机制,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它会评估内外在条件,寻找各种可行的方法,以及追求目标时所须具备的动力思维。”其希望理论模型包括4个要素:目标(goals)、路径思维(pathway thinking)、动力思维(agency thinking)、障碍(Barriers)。目标是个体想要的事物、经验,或者说是结果。路径思维则是在心理层面的计划和路径图。通过路径思维,个体可以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进而帮助个体形成目标达成的计划或者说路径图。动力思维是个体行动的启动机制(动机和信念),能够推动和维持个体的行动指向目标。障碍即为个体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挫折。

2 生涯团体辅导

生涯(career)是指个体一生发展的道路,也可以说是个体所经历的途径,或者其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中外学者对生涯的解释有很多。“一个人从事一项事业或活动的经历”的观点被几乎所有学者认同。

生涯辅导是指生涯辅导方面的老师或专家了解了个人的潜质、兴趣等特质,依据心理发展规律,针对个体的生涯发展,实施一系统的辅导活动,从而帮助个体认识自己、明晰未来生涯发展的方向,并培养自己适应生涯发展应具备的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涯团体辅导,是指以团体辅导[1]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生涯辅导。生涯团体辅导具备一些独特的性质:第一,团体成员在特质上基本应保证同质性,虽然他们可能在职业认同、生涯成熟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第二,团体成员彼此分享,互相观察学习,了解到每个人不同的生涯困境。团体的结构性以及团体领导者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团体成员相互作用的品质。第三,结构性越低的团体,越能充分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第四,相对于生涯个别咨询,在生涯团体辅导中借助生涯辅导测评软件时更不容易安排时间。第五,在生涯团体辅导中,领导者的技巧与经验较之在生涯个别咨询更为重要。第六,生涯团体辅导因同时对多人进行,所以比个别咨询更符合经济效益。第七,生涯团体辅导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的团体计划以及资料。第八,由于同时辅导多人,不能及时满足每一位团体成员的需求,有些可能要等到下一次团体辅导时。

可见,生涯团体辅导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辅导初期主要是内容导向。随着辅导开展,逐渐转变为经验和过程导向。Toblert(1974)认为,生涯团体辅导应该包含对生涯的计划和决定、导入职业信息、正确的认知自我(包括对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探讨个人的生涯意义以及成员彼此反馈这五个方面的要素,缺一不可。

基于希望理论的高职学生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根据希望理论的内涵,结合生涯团体辅导的理念,笔者设计了具体的团体辅导方案,见表1。

3 结语

团体辅导是生涯辅导开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希望理论引入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既能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同时,提升希望感这一积极心理品质,增强了生涯团体辅导的实效性,又能丰富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涯辅导研究。

参考文献

[1] 龚宇平.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新论[J].教育评论,2013(3):72-74.

[2] 禹玉兰,罗军,李俊娇.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784-787.

[3] 张冬梅,吕明.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高职生创业教育团体辅导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90-93.

[4] 张菊红,杨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144-147.endprint

摘 要:希望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Snyder的希望理论模型包含4个要素,即,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障碍。对希望理论进行分析,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的生涯团体辅导中,设计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该方案共包括6次辅导,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职业目标,掌握生涯发展相关资讯,规划职业生涯。

关键词:高职生 生涯团体辅导 希望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12-02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职业教育在培养一大批劳动者掌握技术技能,服务社会,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三难”问题一直存在,即,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在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希望理论融入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以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生涯团体辅导模式,丰富高职学生生涯辅导的内容,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

1 希望理论

西方日常用语中的“希望”(hope)是指:“对可获得的或相信可以获得的事物的渴望和由此带来的积极情绪和行动”。Miller & Power1988年从希望的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将希望定义如下:“希望是人们基于对美好状态或美好事物的预期和描绘而带来的一种自我提升或者一种从困境中自我释放的感觉,是一种个人感觉自己可胜任,可应对的能力感和心理上的满意度,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目标感、意义感的体验以及对生活中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

20世纪50年代起,“希望”概念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对“希望”有着不同的定义,较为广泛被接受的是Snyder及同事所提出的希望概念和理论模型。Snyder把希望界定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为了达到所欲目标时,所建立的一套内在认知评估机制,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它会评估内外在条件,寻找各种可行的方法,以及追求目标时所须具备的动力思维。”其希望理论模型包括4个要素:目标(goals)、路径思维(pathway thinking)、动力思维(agency thinking)、障碍(Barriers)。目标是个体想要的事物、经验,或者说是结果。路径思维则是在心理层面的计划和路径图。通过路径思维,个体可以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进而帮助个体形成目标达成的计划或者说路径图。动力思维是个体行动的启动机制(动机和信念),能够推动和维持个体的行动指向目标。障碍即为个体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挫折。

2 生涯团体辅导

生涯(career)是指个体一生发展的道路,也可以说是个体所经历的途径,或者其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中外学者对生涯的解释有很多。“一个人从事一项事业或活动的经历”的观点被几乎所有学者认同。

生涯辅导是指生涯辅导方面的老师或专家了解了个人的潜质、兴趣等特质,依据心理发展规律,针对个体的生涯发展,实施一系统的辅导活动,从而帮助个体认识自己、明晰未来生涯发展的方向,并培养自己适应生涯发展应具备的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涯团体辅导,是指以团体辅导[1]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生涯辅导。生涯团体辅导具备一些独特的性质:第一,团体成员在特质上基本应保证同质性,虽然他们可能在职业认同、生涯成熟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第二,团体成员彼此分享,互相观察学习,了解到每个人不同的生涯困境。团体的结构性以及团体领导者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团体成员相互作用的品质。第三,结构性越低的团体,越能充分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第四,相对于生涯个别咨询,在生涯团体辅导中借助生涯辅导测评软件时更不容易安排时间。第五,在生涯团体辅导中,领导者的技巧与经验较之在生涯个别咨询更为重要。第六,生涯团体辅导因同时对多人进行,所以比个别咨询更符合经济效益。第七,生涯团体辅导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的团体计划以及资料。第八,由于同时辅导多人,不能及时满足每一位团体成员的需求,有些可能要等到下一次团体辅导时。

可见,生涯团体辅导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辅导初期主要是内容导向。随着辅导开展,逐渐转变为经验和过程导向。Toblert(1974)认为,生涯团体辅导应该包含对生涯的计划和决定、导入职业信息、正确的认知自我(包括对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探讨个人的生涯意义以及成员彼此反馈这五个方面的要素,缺一不可。

基于希望理论的高职学生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根据希望理论的内涵,结合生涯团体辅导的理念,笔者设计了具体的团体辅导方案,见表1。

3 结语

团体辅导是生涯辅导开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希望理论引入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既能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同时,提升希望感这一积极心理品质,增强了生涯团体辅导的实效性,又能丰富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涯辅导研究。

参考文献

[1] 龚宇平.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新论[J].教育评论,2013(3):72-74.

[2] 禹玉兰,罗军,李俊娇.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784-787.

[3] 张冬梅,吕明.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高职生创业教育团体辅导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90-93.

[4] 张菊红,杨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144-147.endprint

摘 要:希望理论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Snyder的希望理论模型包含4个要素,即,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障碍。对希望理论进行分析,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的生涯团体辅导中,设计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该方案共包括6次辅导,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职业目标,掌握生涯发展相关资讯,规划职业生涯。

关键词:高职生 生涯团体辅导 希望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12-02

近几年,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职业教育在培养一大批劳动者掌握技术技能,服务社会,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三难”问题一直存在,即,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在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将希望理论融入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以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生涯团体辅导模式,丰富高职学生生涯辅导的内容,促进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

1 希望理论

西方日常用语中的“希望”(hope)是指:“对可获得的或相信可以获得的事物的渴望和由此带来的积极情绪和行动”。Miller & Power1988年从希望的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将希望定义如下:“希望是人们基于对美好状态或美好事物的预期和描绘而带来的一种自我提升或者一种从困境中自我释放的感觉,是一种个人感觉自己可胜任,可应对的能力感和心理上的满意度,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目标感、意义感的体验以及对生活中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的感觉”。

20世纪50年代起,“希望”概念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不同学者对“希望”有着不同的定义,较为广泛被接受的是Snyder及同事所提出的希望概念和理论模型。Snyder把希望界定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为了达到所欲目标时,所建立的一套内在认知评估机制,在追求目标的同时,它会评估内外在条件,寻找各种可行的方法,以及追求目标时所须具备的动力思维。”其希望理论模型包括4个要素:目标(goals)、路径思维(pathway thinking)、动力思维(agency thinking)、障碍(Barriers)。目标是个体想要的事物、经验,或者说是结果。路径思维则是在心理层面的计划和路径图。通过路径思维,个体可以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进而帮助个体形成目标达成的计划或者说路径图。动力思维是个体行动的启动机制(动机和信念),能够推动和维持个体的行动指向目标。障碍即为个体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挫折。

2 生涯团体辅导

生涯(career)是指个体一生发展的道路,也可以说是个体所经历的途径,或者其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中外学者对生涯的解释有很多。“一个人从事一项事业或活动的经历”的观点被几乎所有学者认同。

生涯辅导是指生涯辅导方面的老师或专家了解了个人的潜质、兴趣等特质,依据心理发展规律,针对个体的生涯发展,实施一系统的辅导活动,从而帮助个体认识自己、明晰未来生涯发展的方向,并培养自己适应生涯发展应具备的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生涯团体辅导,是指以团体辅导[1]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生涯辅导。生涯团体辅导具备一些独特的性质:第一,团体成员在特质上基本应保证同质性,虽然他们可能在职业认同、生涯成熟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第二,团体成员彼此分享,互相观察学习,了解到每个人不同的生涯困境。团体的结构性以及团体领导者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团体成员相互作用的品质。第三,结构性越低的团体,越能充分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第四,相对于生涯个别咨询,在生涯团体辅导中借助生涯辅导测评软件时更不容易安排时间。第五,在生涯团体辅导中,领导者的技巧与经验较之在生涯个别咨询更为重要。第六,生涯团体辅导因同时对多人进行,所以比个别咨询更符合经济效益。第七,生涯团体辅导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的团体计划以及资料。第八,由于同时辅导多人,不能及时满足每一位团体成员的需求,有些可能要等到下一次团体辅导时。

可见,生涯团体辅导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辅导初期主要是内容导向。随着辅导开展,逐渐转变为经验和过程导向。Toblert(1974)认为,生涯团体辅导应该包含对生涯的计划和决定、导入职业信息、正确的认知自我(包括对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探讨个人的生涯意义以及成员彼此反馈这五个方面的要素,缺一不可。

基于希望理论的高职学生生涯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根据希望理论的内涵,结合生涯团体辅导的理念,笔者设计了具体的团体辅导方案,见表1。

3 结语

团体辅导是生涯辅导开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希望理论引入高职生生涯团体辅导,既能充分发挥团体动力学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同时,提升希望感这一积极心理品质,增强了生涯团体辅导的实效性,又能丰富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涯辅导研究。

参考文献

[1] 龚宇平.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新论[J].教育评论,2013(3):72-74.

[2] 禹玉兰,罗军,李俊娇.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784-787.

[3] 张冬梅,吕明.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高职生创业教育团体辅导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90-93.

[4] 张菊红,杨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J].教育探索,2011(4):144-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