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初探

2015-01-13张耗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初探科研项目实践教学

张耗

摘 要:作物栽培学作为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农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实践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促进科研活动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体会,指出了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的思路、措施以及意义。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 科研项目 实践教学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140-02

《作物栽培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作为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实践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在传授已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开拓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推进其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当前本科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如何更好地促进科研活动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该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体会,现就如何加强实践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意见。

1 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源于农业生产,并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教学在作物栽培学教学中的地位比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近年来,我国农业院校在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教学时间等,也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和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毕业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或者难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究其原因,一是我们授课的对象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农业生产实践知识,即使出生在农村,也较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对作物生产缺少感性认识。二是实践教学不应该是简单、重复的验证操作,也不应该局限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而当前的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大多以实验为载体,实验的内容和分析方法都是先由教师讲授,后由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实质上这种实践能力还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2 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

2.1 重视早期实践教学

大学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这些都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在课程设计中应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并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物栽培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所研究的对象具有较长的自然生育周期,而现在农业院校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三阶段,学生仅仅通过一个生产季节无法充分认识和掌握各主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为了增加对作物的感性认识,在课程开设之前,即大学一、二年级期间,就应安排田间的启蒙教学,让学生提前对所学专业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在大三阶段再结合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再实践、再认识,使实践教学过程体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到高级的实践教学特点。重视早期实践教学有利于衔接和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作物栽培学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本科生在毕业实习(设计)的方向或兴趣选择,消除盲目性。此外,在没有理论知识禁锢的环境下,尽早开展实践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创造能力。

2.2 科研项目来源

目前我国大学都会有较多的科研团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中,一类是与企业联系的主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课题,另一类是由国家或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拨款的纵向课题,多数是一些基金项目如国家、省(市)自然科学,还有攻关项目等。这些项目都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背景和推广应用价值,经过主持人(教师)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公示等环节,都确保了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这些科研项目通过再设计,经简化转变为适合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课题,这样的课题与已立项课题紧密相连,目标明确,可行性和操作性强,既保证了立项课题的顺利开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2.3 开展基于科研立项的实践教学

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随后各大研究型大学相继制定本科生科研计划。国内在1996年由清华大学首次提出类似的计划,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开展相关的本科生科研计划,科研立项的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普遍受到重视。笔者认为,在项目主持人(教师)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的前提下,学校或学院应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一、二年级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这不仅支持和促进了教师自身科研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驱动项目开展之初,主持教师应先详细介绍科研立项的背景以及目的要求,学生围绕课题要求开展针对性的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田间调研,之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经与主持教师充分讨论,完善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专业课程的学习,本科学生与团队教师、研究生一起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共同探讨和研究,在这样的大课堂里,遇到问题会及时得到分析解答,学生可以获得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永远获得不到的宝贵经验和成长体验;在项目实施周期的尾声,组织学生进行认真总结讨论,学生们可以从这些紧跟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前沿课题中,以点带面地了解到我国作物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研素养和探索创新精神。在基于科研立项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拓宽知识面,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有利于本科生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3 结语

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重要性在于打破了传统固定学期内的教学规定,拓宽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驱动项目来源,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环境,进一步高效利用了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独立实践操作、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培养了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农业急需的高素质农业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成勇,周慧杰,朱晓勇.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J]. 高教论坛,2011(10):23-25.

[2] 李伶俐,朱伟,李文,等.《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87-188.

[3] 胡立勇,瞿波,原保忠,等.改革作物学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6-89.

[4] 易镇邪,王峰,张海清,等.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改革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6):51-54.

[5] 张均.作物栽培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1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探科研项目实践教学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