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意境的营造

2015-01-13布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雨霖柳永导语

布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05-01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品,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良好文化涵养。然而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诗旨、体味诗艺、感受诗美呢?我认为,古典诗词教学当以意象解读为前提,以意境分析为突破口,这样许多鉴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1.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蕴含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给读者哲理的启迪。

2.利用导语营造课堂意境

导语的巧妙设计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引起情感的共鸣,营造出浓浓的教学意境。导语的设计可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大致可分为:

2.1抒情式的导语。抒情式的导语重在抒发诗词中所蕴涵的情感,把学生带人或悲愤或喜悦或正义的情感之中。如教读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江淹曾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的,人生自古多别离,但人生自古伤别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朋友间的别离,感伤中有一份浓浓的牵挂与祝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子间的别离,关爱中有着深深期盼;"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情人间的别离,浓情蜜意,难舍难分。面对此时此景,有谁能做到"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呢?下面让我们走人清秋时节,来感受诗人柳永的离愁别绪。

2.2以诗引诗。作为导语的诗,必须是学生熟知或较浅显的诗,而且要与将要学习的诗词的意境有相通之处。例如教读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吾是酒中仙。"诗人李白为何与酒有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李白的《将进酒》。另外,也可用李白的诗《独酌》(花间一壶酒)导入。

2.3评论式的导语。评论式的导语可对作品的风格或内容进行介绍评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心中的情愫,进入或婉约或豪放,或抑郁或洒脱的情境中,从而自然地走人作品的意境之中。例如教读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柳永的《雨霖铃》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了那份婉约缠绵的词作风格。在宋词中还有一种风格,那就是豪放一派,他们的词如大江奔涌,滔滔不绝;如金戈铁马,铮铮有声。而苏轼就是豪放一派中的代表词人。有人评价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女孩手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另外,介绍背景式、讲述故事式的导语,精心设计,也可恰当地营造出一定的教学意境。

3.利用多媒体画面营造课堂意境

多媒体画面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快速地进人到某种情境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意境。在教读柳永的词《雨霖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背景画面:深蓝的天空,一轮明月,几点星光,一株垂柳。在导语和这样的画面的引导下,学生在未读词前,心中已具浓浓的离情别意。意境全出。

另外还可利用画面(最好是国画)解读诗意,就像我们常看到国画一样,诗画互相辉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杜甫的《登高》诗可配上这样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山之巅远望,滚滚长江东逝,漫山木叶凋零。这样营造出与诗意相符的课堂意境,对于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重要。

4.用音乐营造课堂意境

教师针对不同的诗词,配以相应的音乐,营造出不同的课堂意境,使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投入到诗词特有的情境中去。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的诗词,很多都被谱上旋律,成为很流行的歌曲,如《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剪梅》、《雨霖铃》等。这些歌曲可在学习诗词前让学生欣赏,也可在鉴赏诗词后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伴着歌曲或读或唱。没被谱成歌曲的诗词,我们也可选一些由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等为主乐器演奏的古典民族音乐,也可以营造古诗词的意境。这样的课堂,充满着情感的律动,学生在这样的意境中,会思绪飞扬,浮想联翩,沉浸在古诗词的优美之中,吮吸古诗词的菁华。

5.利用朗读营造课堂意境

朗读可分为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古诗词的篇幅大都不长,教师可篇篇范读。因此教师对诗词的理解要深入得多,可以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能够再现诗词的意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感到一种强烈的力量,或催人泪下,或引人深思,或令人慨叹,或催人奋进。学生是朗读的主角,可进行单独朗读、集体朗读等,可在分析诗词之前读,也可在分析之后读,在诵读中创设课堂意境。

6.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入境,是读古诗词的根本。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设计典型问题,使学生进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领悟古诗词之美。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设计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境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可充分领悟到诗所蕴含的意境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只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古诗词内容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那么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定能水到渠成。

endprint

猜你喜欢

雨霖柳永导语
雨霖铃·有一年
柳永·望海潮
导语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题庐山三叠泉
阳光
从“柳三变”到“柳永”
本期专栏导语
一字一句总关情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