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智能电子产品制作》项目化课程群开发
2015-01-13贾玉凤王平王昂
贾玉凤+王平+王昂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观是面向整个职业的,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职业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课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教育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问题。目前,项目化课程群开发是高职院校校企合的主要内容之一。该文阐述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智能电子产品课程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项目化为主题,从课程的设计思路、项目开发实施等方面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校企合作 项目化 课程群开发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129-02
1 我国项目化课程开发的现状
所谓“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指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副教授徐国庆博士对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理念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是能力观,即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第二是结构观,即强调对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第三是综合观,即综合运用相关操作知识、理论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第四是结果观,即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3]。职业院校开发和设置项目课程,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们积极研究西方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模式并在国内进行实践推广,如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式、MES课程模式、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阶段模块课程模式及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模式等。其中项目课程模式由于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具有可操作的课程开发的原则、技术与方法,从而受到各个层面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项目课程开发技术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得到了广泛推广。
2 《智能电子产品制作》课程群开发设计思路
2.1 课程群开发设计思路
与企业共同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群,课程中引入电子行业标准、工作规范和企业典型项目,达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通过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职业资格鉴定和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奠定基础。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4],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项目教学法,恰当地在各教学环节融入标准、规范、协作及质量体系的内容,将该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和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平台。
2.2 课程群开发构建流程
通过对代表性电子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大量调研,聘请职业岗位群所对应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企业实践专家、高职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头脑风暴、小组研讨粘贴板分类重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手段分析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完成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
通过对行业和本区域典型电子企业的调研,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任职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职业能力,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课程→课程群”一一对应、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开发了课程群,如表1所示。
3 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群实施情况
3.1 《智能电子产品制作》课程群基本情况
《智能电子产品制作》课程群建设按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全方位、多层次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目标,以“教、学、做”合一的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为手段,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重组整合与优化,联合打造了《智能电子产品制作》联合申报课程群网络学习平台。
3.2 《智能电子产品制作》课程群整合实施情况
《智能电子产品制作》课程群是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四门核心专业课程打造而成。四门核心专业课程经过此次整合升级全部采用项目化教学。
《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是课程群的核心课程,主要是计算机辅助电子线路设计、传感器应用技术和单片机应用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应用,把电子产品硬件和应用与软件结合起来,达到电子技术更高级应用的一门课程,也是从事电子工程技术行业设计制图、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必备的一门综合性职业技能课程。
《计算机辅助电子线路设计》课程在整个课程群中作为前导课程,而《传感器应用技术》和《单片机应用技术》作为后续课程,三者是《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有力支撑。
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群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一个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整体课程建设思路,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提升,更加有效地体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培养方案的目标。各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能力锻炼目标、创新能力训练目标都在课程群的整体思想下得到提升,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势相结合,并不断创新,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尤其是与我国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思想和新形势相结合[5]。
4 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课程群特色
4.1 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
与北京达盛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信通信公司合作、宝世达电子科技公司、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浪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构建双课程负责人团队。团队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共同撰写课程教学标准、学期授课计划等日常教学文件,协手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双课程负责人团队共同进行教学项目及教材的开发,使新技术和实用案例进课堂、进教材。
4.2 独特的整合优化的思路
整合优化的思路是:将实际工作过程引入课程群每门的教学并以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作为课程的考核依据,四门课程前后串联成一个真实的工作流程,四门课程的整合使课程内容选择上有了更加明确的取舍,大量减少了内容上重复讲解,很好地解决了课程之间的连贯性问题,兼顾专业课程“纵”与“横”两个组织结构维度,依照“知识先行、案例同步、任务驱动、项目跟进、技能巩固”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内容;关注“工学结合型”教育所要求的“双证融通”与“互补”;使“教学—训练—考核”环环相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评合一”;贯穿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既具备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又具备适应未来产业升级、工作岗位变迁要求的“学习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出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而不是直接地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6]。校企合作不是让学生去企业简单的体验,企业只是学校的延伸,是学生培育的另外一个场所。为了打破校企合作的瓶颈,寻求更加深入的平台,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的目的,找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项目化课程群的开发是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程治国.项目课程的开发是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
[2] 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9-60.
[3] 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主题及角色[J].职教论坛,2007(16):1.
[4] 张翠英,罗伟.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探析[J].广西轻工业,2010,140(7):134-135.
[5] 张成龙.CBE理论与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4-5.
[6] 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J].课程·教材·教法,2000(5):8-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