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唐山书店”地下的地下,小众的小众
2015-01-13王昀燕
王昀燕
唐山书店创立于1982年,彼时台湾社会力逐渐勃发,陈隆昊起意开设一间以人文和社会学术类书籍为主的专业书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研究等书系。他由于自认无法为读者选书,应让读者自行取决,便尽可能引进各式各样的书,店内甚至设有“台大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等专门书柜,一般市面上少见如此齐全的学术丛书。除此,店内亦提供独立出版品寄售,书籍与影音产品兼具。
唐山书店位于台湾大学对面巷内,隐身于地下一楼,须拾阶而下,楼梯两旁贴满了层层叠叠的艺文活动海报及“社运”情报,如野草般,茂盛地繁衍,并不停代谢,此一叫人伫足的独特风景,早已成了唐山书店的特色。于此,陈隆昊形容是“阴错阳差”,当初他心想,既然空着也是空着,便主动洽询艺文团体有无意愿张贴活动讯息,自此竟成了活泼苍野的布告栏。
钻入唐山,一如进入暗室,天光灭了,苍白的日光灯映照着,空气中透着丝许霉潮,而地面又因经年踩踏而斑驳起伏,全然不同于如今一般书店讲究的清新雅致设计风潮,然而,倒也隐隐呼应其不随流俗、保持一贯边缘的左派姿态。
陈隆昊毕业于台大考古系(现为人类学系),而后进入政大边政所(现为民族所)深造。就学期间,陈隆昊曾于藏有丰富台湾史料的南天书局工读,1979年入伍前夕即创办“唐山出版社”,1981年退伍的他,翌年便成立唐山书店。
陈隆昊坦言,自幼就对中国大陆社会非常感兴趣。小学时,他甚至伙同父亲,拎了台短波收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逐渐了解关乎内地的二三事。陈隆昊对于“文化中国”甚为倾慕,其中,又以福建、广东之在地文化为最,因台湾本省人多从此二地来,具有血脉交融、文化承传的意味;再者,南方的富庶与活力也叫他大为赞誉。书店之所以命名为“唐山”,实则源自他对原乡的向往、系挂与牵念。
唐山书店入口处左方摆放的是严谨艰深的社会理论丛书,柜台前侧,则为诗集集散地,经常可见自费出版的诗集或手工书。陈隆昊天生反骨,素来对异文化抱持高度兴致,唐山出版社当年以出版左倾的社会主义思想书籍为主,如今,就连文学书系,亦专攻冷门的诗集和剧本,既为独尊少数,亦盼藉此树立“小蓝海”,不与主流态势竞逐。
陈隆昊甫投入出版时,正逢台湾“美丽岛事件”过后,社会运动方兴未艾,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而以阿多诺(Theodor-W.Adorno)、霍克海默(Max Harheimer)为首的法兰克福学派顿成显学。起初,唐山以卖“翻版书”起家,引渡西方思潮,名声不胫而走。至于现已跃升为显学的心理研究、本土研究、少数民族研究、女性主义、性别研究,唐山书店早在二十年前即设立专区,可谓走在时代尖端。唐山创立三十年余,尽管随着翻版书被下禁令、大型连锁书店及网络书店窜起,以及数字时代的来临,导致业绩逐年下滑,陈隆昊仍坚持做对的事情,丝毫不带悔意。过去曾为禁书集散地的唐山书店虽居处封闭的地下空间,却为读者打开了一片最宽广的天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