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的“喜欢”与父母的“适合”

2015-01-13金君

为了孩子(3~7岁)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册子喜欢小册子

金君

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你听我的,这个比较好,妈妈不会骗你。”“你选的这个不好,不适合你,妈妈选的这个更好。”孩子的喜欢常常会遭到父母的否认。面对孩子的“喜欢”和父母的“适合”之间的冲突,我有话想对父母说。

小册子的选择

彤彤的宝宝摘记小册子用完了,于是彤彤妈妈在开学前准备了几本新的小册子。彤彤从封面分别为蓝色、灰格子和有里约大冒险卡通图案的三本册子中,选出了蓝色封面的那本。一旁的彤彤爸爸就有些不高兴了,非要强迫彤彤选里约大冒险,说这本册子里的纸张质量更好。可是彤彤觉得自己喜欢的是蓝色封面的,所以坚持选择蓝色的。

父女两人互不相让,彤彤妈妈夹在中间表示为难,没想到一件小事情居然会引发父女对立的局面,一面是孩子的“喜欢”,一面是爸爸觉得的“质量”,到底该怎么办?

请把选择权给孩子,不要剥夺他们成长的需要。

彤彤爸爸是从成人的角度想要彤彤选择兼具“美观和实用”的册子,而彤彤是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最爱的蓝色封面册子。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对于自己身边的事和物开始产生自我评价。爸爸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剥夺着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在生活中选择小册子,选择小书包,选择自己穿的衣服等过程中,建立自我,形成对自己的认可,对于今后的成长都是有益的。父母不必纠结于帮助孩子选择眼前的这一本册子,一个书包,而是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更好地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册子的特点,不同书包的材质,然后让孩子自己作出判断,岂不是更好?

皮鞋VS运动鞋

近段时间,有些女孩子的父母在微信群里交流,说自己的孩子最近很喜欢在家翻妈妈的高跟鞋穿。给孩子买的运动鞋已经被“抛弃”了,因为孩子只愿意穿皮鞋。父母们觉得孩子每天的运动量都很大,穿着皮鞋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不合适,于是把孩子的皮鞋纷纷藏了起来。

“适合”这个词对于孩子来讲其实很难。

女孩子爱美算是天性,自然喜欢穿着美美的皮鞋。如果硬要让孩子选择穿有利于健康的运动鞋,而舍弃漂亮的皮鞋,很多孩子都难以接受。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对自我的管理远远没有达到可以为了合适,而舍弃自己的喜欢。

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不妨和孩子来做个游戏,大大方方地把爸爸妈妈的鞋子和孩子的鞋子都拿出来,一起挑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子穿一穿,走一走,满足孩子对于模仿成人的内心需要。然后再请孩子选择一双“能跑又能跳”的鞋子,一起来跳一跳,跑一跑,踢一踢。在这样一个轻松欢乐的氛围中,鞋子也许满天飞,但是孩子却可以真实地感受穿着父母鞋子的时候,可能并不如自己的运动鞋方便,做到“能跑又能跳”。

让孩子通过真实的感受,了解运动鞋更舒服,比强硬地告诉孩子“穿运动鞋有利你的健康”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学不学钢琴

妞妞妈妈安排妞妞学习钢琴有一段时间了,妞妞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随着练习的难度和量的加大,妞妞出现的抵触情绪愈加明显,以至于每次放学的时候,妞妞会跟旁边的同伴说:“我今天不开心,妈妈又要接我回去练琴了。”

妞妞妈妈的想法是,孩子学一门艺术的技能,不要求她成名,但是也是一种艺术修养,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女孩子嘛,最适合学钢琴,因为钢琴最有气质。

可是面对着妈妈重压,妞妞不再如同往常一样愿意触碰钢琴,每次的练习都成了妞妞和母亲的拉锯战,经常是一顿责备加一场无奈。

培养艺术素养也要建立在孩子喜欢的基础上。

艺术修养的培养,没有合不合适,只有喜不喜欢,如果是孩子喜欢的,就是合适的。太多父母喜欢帮孩子选择自认为适合孩子的艺术项目,却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甚至把自己的喜欢强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在让孩子学习乐器之前,应该把这作为一件慎重的事,先和孩子共同去认识和了解一些乐器,最后决定选择学习何种乐器时应多听听孩子的意愿。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喜欢成为钢琴家,她也可以当一名优秀的鼓手,艺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局限于一角。endprint

猜你喜欢

册子喜欢小册子
盐城大丰区开发设计小册子 助力三违行为治理
法国版暑假作业风行90年
留 白
紫蝴蝶发卡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重视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喜欢”和“需求”,才是坚持梦想的源动力
干嘛跟脸过不去
魅丽黄暴团的日常
毛泽东早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五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