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2015-01-13孟桂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行为学习教学活动

孟桂书

【摘 要】当前,生活化教学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是否所有课程都必须全面走向生活化,我们暂且不论,但品德课却是天然地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生活化是品德课程改革的真正归宿,生活化是解决以往品德课诸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是我们在理论思考,实践探索方面的初步认识和收获。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学习; 行为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显得过于成人化、政治化和模式化。“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品德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础”,“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理想化的教学构思如何较好地应用于教学,需要有大量的教学案例来加以探索和印证。

1 运用生活化的活动,使课堂走向生活——教学活动生活化

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礼仪展风采”一课为例,我依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践行。让学生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课中所学的道德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感受、体验,得到巩固、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两者相得益彰,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2 结合实际——组织讨论性学习活动

这一学习方式无非就是针对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某些共同问题,结合课程在生活中进行教学,教学中学会生活。

我校有许多学生经常在外吃早饭,但老师们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把家长给的早饭钱用来吃饭,不是用来买了一些没多少营养的零食吃,就是买玩具花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我想要 我能要》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消费的情境实践活动:请你用2元钱给自己设计一份经济合理的午餐。接着给学生出示了部分商品的价格表:面条1元,面包0.5元……由于活动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大家兴趣盎然,有的说:“我买两个面包1元钱,一根火腿肠0.5元,再买一份豆浆0.5元,正好2元。”面对诱人的食品,孩子精打细算,买了2个面包和一根火腿肠,显然,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了,而且还买了一份豆浆来止渴,这当然是一份既经济又合理的购物清单。有的说:“我买2个烧饼1元钱,还买了一杯牛奶1元钱,因为牛奶很有营养,我最爱喝。”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但吃饱了,还买到了1杯自己最爱喝的牛奶,既是自己想要的,又很有营养,也是很不错的购物清单。还有的说:“我买一碗面条1元钱,这就已经够吃饱了;水不用买,因为早晨我已经从家里带来了。还剩下一元钱,我准备用0.3元买一本练习本。这样我可以节省0.7元,放进我的储蓄罐,留着以后用。”真是太棒了,不仅想到了从家里带水,还用余下钱买了自己所需的练习本,甚至还知道节约一些钱储蓄起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有了储蓄的意识,真是了不起,这真是一份非常不错的购物清单。这样一次尝试购物活动,不但使学生学会了合理消费,而且帮助他们树立了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经济意识,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地走向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实效性和针对性。

3 反思感悟——生成内化性活动

感悟式学习是对学习对象充分知晓或认同之后,学生被学习对象的各种信息(包括正反、对错)深深打动而产生出一种真切体会的学习状态。其特点是情理共生,豁然明白,又意犹未尽。教师之责在于引情、启发、点化。

在进行中队主题活动《保护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周围不同地点的水,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有的是从池塘里采来的,有的是从小溪里采来的,有的是从家旁边的小河里采来的,还有的是同学们画画后的颜料水……其中,有一个同学采来的水引起了同学们的特别注意――从某厂附近排水沟里采来的。大家看了看,发现那水黑黄黑黄的;用鼻子一闻,都捏着鼻子说:“太臭了!”这时,老师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这样的水流到了池塘里会怎么样,流到了田里会怎么样,流到了长江里会怎么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样,让学生带着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通过了解我们周围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进而从心底里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已势在必行。

4 设疑探究——引发创造性学习活动

探究式学习是以道德问题(困惑),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为主要内容,借助比较、判断、讨论、调查研究不断排除疑问,不断否定错误,不断形成独自的认识,最后得出大家认为比较全面而又科学的结论的一种学习策略。其特点是质疑、解疑、穷理。教师之责在于设疑、激疑和点拨。如创设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自己规划、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动机,促进学生直觉、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猜你喜欢

行为学习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