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2015-01-13张振国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3期
关键词:青岛市生态环境

张振国

摘 要:2008年以来,青岛市开始了全面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发展循环经济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量以及最小的环境破坏程度代价来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为目标。通过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两个不同性质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可靠的、可持续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最小的环境负荷、最高的资源能源利用率、最少的资源能源投入,实现经济最大效益的发展。文章对青岛市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分析和总结了青岛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青岛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青岛市 发展循环经济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48-0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壮大,逐步发展循环经济,开始建立节约型、友好型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是党和人民群众达成的可持续发展共识,是新时代、新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1]。不断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脚步,整合经济的基础组织结构,彻底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使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努力建设资现代化节约型、友好型的社会环境。

1 背景概况分析

青岛市的资源匮乏情况较为严重,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市无化石燃料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相比于2002年,青岛市油品消费总量447万吨,增长超过8倍多,2007年煤炭消费量为1958万吨,增长率为132%。此外,青岛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每况愈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环胶州湾河流水质超标严重,2009年全市产生工业固体废物759.5万吨,生活垃圾154万吨。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滑、资源严重短缺的压力之下,为减少对资源过度的依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社会生态环境,青岛市于2002年开始,逐步投入到发展循环经济领域中去,以循环经济模式逐步代替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2]。

2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节约型、友好型的经济运行模式,建立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看成是稀缺的基础之上,要求将生态环境和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资源供给的发展平衡。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新时代背景下环境、资源以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所获得的这些成就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大量利用为代价的,从此,我们不再“地大物博”,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式,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循环经济通过资源节约技术、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完美融合,通过清洁生产,最大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平衡,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体制机制上还无法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跟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循环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和引导。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缺位,管理体制也没明确建立,外在力量和内在机制都没有普遍形成,发展循环经济仍然处于主体经济政策外。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管理体制上如何处理好市场调节和政府管理的关系,如何有效的把政策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面前的难题,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难题。

(2)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来源于规范标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根据。目前,由于受到实际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制约以及对规范标准的认识度的限制,同时标准程序的复杂性的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循环经济的政策实施和企业的发展。例如现有的税收基本体系、价格基本体系、财政金融规则、国民经济核算基本体系等基本经济制度仍以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基础,没有形成现代化友好型、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环境压力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据青岛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8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为765.58万人,年均增长0.5%。人口增长迅猛,而城市生态忍受能力却屈指可计,使得城市的经济发展任务加重。2008年全年,青岛市区生产、生活垃圾量已经超过129.96万吨,尤其是餐厨垃圾、电子废物、包装废物、医疗危险废弃物和工业危险固废等场所,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而青岛垃圾处理设施、固废处理设施,特别是远郊区垃圾处理设施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垃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分类回收亟待提高。青岛市的城市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尚未形成,水源污染、高噪音、空气污染、有些区域林木覆盖率较低,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衰退严重,水资源短缺、山体裸露、水土流失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青岛的生态安全。

(4)观念认识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偏差。从2002年,青岛市开始尝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来,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宣传并付诸了实践,已经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基本层面上形成了共识,但是在如何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问题上还有较大偏差,一方面是过分要求理想化的循环经济思想来指导现实的具体实践,严重忽略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等基础性的问题。在复杂的节约型、友好型循环经济系统里,以理想化的认识意识来指导具体实践,许多相关技术、经济等相关问题便接踵而来;另一方面是过于依赖、信赖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忽略了我们自己本身的最基本的独特的国情情况。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是以技术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好、工业化程度很高、市场制度较为完善基础之上的环境下推行的,相比于我们国家,情况便很不一样了。

4 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第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和谐环境。全球经济发展研究表明[3-4],在环境产业的基础之上建立节约型、友好型的循环经济环境理念,这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并列成为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已经成为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大力发展污染防治的同时,加快再生资源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得环保产业能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建设生态型工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这一点出发,能减少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减轻生态系统和环境污染的破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产业链。一是积极推进全国各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环境的基本建设;二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引导,鼓励企业资源的综合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三是对污染情况严重并且效益一般以及以下的企业强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第三,调整结构产业,并进行技术改造。以产业特点和资源条件为出发点,对青岛市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进行基础结构的调整,不断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用新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来指导产业转型、区域发展、加快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应用,不断提高保护环境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技术和协调能力,同时严格审批高耗型、高污染型项目,逐步淘汰技术、工艺、设备落后的产业。重点支持节约型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第四,以政策为导向,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发展循环经济[5-6]。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1978年开始,德国为了兴建生态型的环保设施,其对企业的补贴数额相当于企业总投资的1%;法国仅在1984年,对清洁生产工艺方面的投资就投入了约5亿法郎;美国国家环保局为了设置自然资源有效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此外,贷款融资优惠和税收优惠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这些政策为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推动和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向前发展,这些都值得青岛市发展借鉴。

第五,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建立“绿色产业”。环境问题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产生的,而解决环境问题仍然要依靠科学技术,要加强科技基础的研究,开发和建立清洁生产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生态产业链技术等绿色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工业园开发区生态环境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处理好上下游产品部位的基础性衔接,合理协调好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工业园区废物排放最小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基本目标。通过科技推动和科技创新的手段提升循环经济运行质量。同时,加大农村发展节约型、友好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力度。

5 结语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量以及最小的环境破坏程度代价来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为目标。通过静脉产业和动脉产业两个不同性质产业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可靠的、可持续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最小的环境负荷、最高的资源能源利用率、最少的资源能源投入,实现经济最大效益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纲领,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发展的主线,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基本前提,大力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紧紧抓住环境和资源这两个最为突出的大问题,在生产、消费、生活等各基本领域全面促进新型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由“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 赵云君,文启湘.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6(1):64-68.

[2] 崔伟利.青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4-09-27.

[3] 李敏.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教育,2006(2):19-23.

[4] 肖华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0-12.

[5] 齐建国.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03-05.

[6] 邓南圣,宁薇,吴峰.工业生态系统与工业系统的生态重组[J].天津社会科学,2005(2):78-81.

猜你喜欢

青岛市生态环境
青岛市亿城科瑞建材制品厂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