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2015-01-13王晓燕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分制生源中等职业

王晓燕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训规格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040-01

1.我校实施学分制的背景、目标和理论依据

1.1自跨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训规格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职成【2001】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学分制的试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实践"。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是进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重要措施,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带来了普通高中的扩招,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明显变化。我校是以招收临洮周边生源为主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普通中专学校,几年来生源质量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临洮周边生源)录取人数少;(2)录取分数下降;(3)学生的差异程度增大。而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合近年入学的学生。通过推行学分制全面推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求。

1.2如何通过短短三年的中职教育,把入学成绩基本在中考平均分以下的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中职教育的人才培训目标、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面对目前中职教育在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弊端,我们希望能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找到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并由此确定了我校推行学分制的目标,就是:"为进入学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铺设一条成才之路"。

1.3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依据就是"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人是有着千差万别的。教育的功能原本就体现其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而我们多年来,强化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有余而提倡个性化功能不足。针对在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面临当前整个社会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带来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多样化,更应提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承认和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而实施学分制正是为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1.4实施学分制在心理学的理论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拥有九种智力,在生理上每种智力在大脑中都有相应的位置,正是这九种智力的不同组合形成了每个人的智力差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又恰恰是要求促进各种智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具有各种智力类型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推行学分制这种较为灵活的教学制度,正是为实现这种"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创设更为有力的条件。我们就是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开始进行我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

2.我校实施学分制取得的主要成果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校从01级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之初,01级学生还没有"学分"概念,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学分制这一较有弹性、较为灵活的教学制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随着第一学期的结束,他们从成绩单上看到了各自成绩和学分的差异。在知道"学分"是量化他们的学习质量和衡量学业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后,从第二学期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自己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安排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猜你喜欢

学分制生源中等职业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数据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