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15-01-13黄淼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建议有效性课堂教学

黄淼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本文简述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出现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001-01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启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精神,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领域,对"有效"的理解,主要是从教师与学生所从事教学话动的过程及结果方面来考察,即教育主体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成果,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数学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数学教育方法是否被学生欣然接受,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使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个质的提高。

2.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2.1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满堂讲,使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使学生处于被动,成为听众。教师对于学生是否听进、是否听懂都不知道。学生也无法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自己的疑问得不到解答;满堂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被教师强迫、牵制,无法集中在真正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且教师常提学生不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缺少自我思考的余地。

2.2教师包办代替现象严重:在课堂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教师便认为该学生的思路会带偏其他学生,于是赶紧打住学生的思路,立马给出答案。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寻、接受新知识,而是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授。教师过多的包办代替,不仅占用了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且用成人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体性便在所谓的教学中一点点的消弥。此外,教师因材施教不够:教师没有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进行认真的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安排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而是统一要求,统一练习,统一评价。

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及方法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以下对于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发表自己的一点建议。

3.1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化国家的数学教育观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和观点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但可惜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种教育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已经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超稳定性,教学观念应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由传统的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教学,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过程。

(2)数学教学评价由单纯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向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及学习方法的评价转变。

(3)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设计者与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数学课程知识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新理念。

3.2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称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有了和谐的氛围,教师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中进行和完成。

3.3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课堂管理得当是课堂教学有序的前提,课堂纪律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此外,有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紧密相关。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体系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上,很有必要历练自我,提高教学的艺术,完善自我。

3.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前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向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转型。教师们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数学,从而真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大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10).

[3]吴俐俐.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建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议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