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
2015-01-13邓近华
邓近华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融资机制,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来支持城镇化建设。这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和金融服务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180-01
一、 问题的提出
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于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密不可分,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持,同时在支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金融业自身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当前,城镇化建设更强调走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因此,城镇化不只是城镇土地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在人居环境、在产业支撑、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村向镇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3%,年均增长约1%。由于受传统投融资体制影响,城镇化发展一直受资金瓶颈制约,使得城镇化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资源利用粗放导致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所以,如何完善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现代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实现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双赢的良性互动,值得思考和探索。
二、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政府财政支持不足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各级财政都不断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但与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还相距甚远,一方面是由于由于城镇化资金需求大,占用资金时间长。当前的城镇化将更加注重提升城镇的文化、公共服务等,意味着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廉租房建设、公共卫生和公共支出、义务教育支出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城镇、供水、供电、交通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投资和维护都势必增加,财政供给能力将受到考验。另一方面是地方财政能力有限。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村人口也相对较多,更需要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从而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但是这些地区工业相对落后,财政税收收入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求。
(二)融资机制不完善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等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城镇化建设中主要靠传统的银行信贷方式融资,还未形成适应城镇化资金需求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缺乏社会各界资本的大力支持, 仅凭信贷支持导致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较大,无法满足城镇化对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要求,无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三)外部环境不完善,限制了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
一是城镇化建设涉及到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制度尚未完善。二是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自身不完善,其中包括对整个社会的征信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倾斜性的存款准备金及利率管理政策,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等服务体系。三是有些地区缺少发展城镇化的条件,缺少产业支持,缺乏当地经济发展的自然带动,仅仅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使得金融资本在该地区面临较大的风险,从而成为金融支持介入的难点。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根本的物质基础和持久动力
一是要有效推进城镇化,必须强化产业与城镇的结合,合理引导资金促进重要的产业发展,不断探索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以产业为依托,立足资源、交通、人文方面的优势,通过提供就业岗位,选择、培育主导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要重点支持一些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整合发展,大力发展既符合产业政策又具有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企业,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环保的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二是由于中小企业是城镇化发展的支撑,是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重要源动力。金融支持应总结已有经验,进一步建立利益激励约束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及政府的支持,积极以批发方式解决中小企融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探索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三是要提升金融服务城镇化发展的水平。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多,相应的投资理财、交易结算、消费融资的客户也会日益增多,所以需要不断完善原有的物理渠道、电子渠道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个人贷款、信用卡、电子银行等业务,积极向个人客户提供组合服务,努力提高产品覆盖度及综合服务的能力。
(二)创新融资机制,探索多元化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一是政府要完善城镇发展规划,特别是工业园区、第三产业等的规划,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挥其对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项目,提高在城镇化建设项目中的投入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发展综合性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平台,包括城建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可以利用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采用财税激励措施,如以贷款贴息、税收减让等方式来吸引全社会投资。
(三)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的引导作用, 推动城镇化进程
与其他的融资方式相比,开发性金融在目标、效率等方面更能够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相适应。一是开发性金融不单纯以赢利为唯一目标,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把自身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开发性金融的效率更高。由于通过财政方式融资大多是一次性的,市场缺少活力;导致城镇化中存在大量的市场缺失和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宏观调控难以有效,市场效率低。而开发性金融能利用政府的优势资源,有效地推动市场化融资建设,能使政府和市场之相互促进,增强市场活力,提高融资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仅仅依赖开发性金融很难满足较大的资金需求。所以,要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引导作用,鼓励各类投资者、经营者共同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小企业进行先导性资金投入,实现开发性金融的以点带面 。同时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深化以证券化为核心的金融支持,通过开发各种适应城镇化需要的证券化金融产品,来拓展融资的范围和方式,以弥补资金的不足。
(四)坚持稳健经营,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由于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范围较广,金融支持应把握主线,坚持稳健经营,突出重点,需要与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政策、规划和制度等相衔接,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式,做到金融支持跟进及时,服务充分,坚持稳健经营,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特别要防范信贷风险。二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要从维护地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坚决打击逃避金融债务的行为,同时要依靠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加大对金融债务的清收力度,有效维护金融债权,实现政银企合作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陈 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2).
[2] 陆岷峰,马 艳.以金融支持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新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 王士伟.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7).
[责任编辑:文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