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探究成为语文课堂的一种习惯

2015-01-12王爱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圈圈苏教版小朋友

王爱民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能力。”探究可以给知识创新以生命力,探究可以给思维拓展以激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给学生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充足的探究时间,让探究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一种习惯。

一、抓“题魂”——明确探究内容

“知识、情感、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明确要求。有了明确的探究目标和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一个颇具探究价值的词语、一个统领全文的题目,都可以成为探究目标。以词语、文题为目标辐射全文,摆脱“繁琐的师生简单问答、多余的课文章节分析”,形成“反复阅读、自由感悟、情感熏陶”的语文学科特色。

例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统领全文的探究问题就是:“他”是谁?“红圈圈”是什么?为什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呢?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根据学生回答,揭示:他就是邓小平。接着,老师提问: “哪个小朋友知道邓小平是个怎样的人?”最后明确:当时的小学生主要功课就是写毛笔字。如果写得好,老师就会在这个字上面画个红圈圈,这是对小朋友无声的夸奖。这一探究目标辐射到全文,用一当十,长期坚持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充满了人文气息和情怀,将语文的学科个性充分展现。

不仅题目可以成为探究内容,有时,课文中某个字或词也能成为探究的内容。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就可以抓住“孪生兄弟”一词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志向。

二、重合作——自主探究过程

探究性语文学习的开展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师生交互的教学形式,建立了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组。它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展开自主性的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相互启发,发挥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亦提高了课堂效率,展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中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短篇小说的《船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紧扣“情”字,体现“悟”字,以“在这场灾难中,哪一个瞬间或者哪一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船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的问题,让学生用上“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我感受到了……”的句式,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朗读中蕴藏情,在辩论中表达情。这样的小组合作能够挖掘文中的人文内涵,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三、求多样——个性探究表达

合作化的探究学习还呼唤探究意见的个性化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汇报:或声情并茂的朗读,或慷慨激昂的演讲,或栩栩如生的绘画,或精彩纷呈的即兴表演……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例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我叫“神舟号”》一课教学,正好是“神舟十号”发射成功,课一开始,教师就以兴奋的口气说:“小朋友,这几天我们看到:“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了,你们想知道飞船在太空中遇到了谁,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我叫‘神舟号》!”虽然是刚入学的小朋友,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刚才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提出了:“太空是指哪里?”“嫦娥姐姐是谁?”“什么叫‘散步?”……经过一番讨论后,有的学生当众表演了“散步”,有的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的展示了课外书上有关太空的图片……可以看出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了独特的感受,令学生们终生难忘!

四、想延伸——深化探究内容

“课后延伸”是语文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果探究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很显然不能更好地表现出探究内容的开放性。因此探究内容既要以文为本,又要高于文本,注重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同时尊重学生差异,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探究。通过“写、读、观、画、演”的方式,改变一本本子加一支笔的单调式作业,做到“得利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写”,适用于低年级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布置作业“猜字谜或给字变形”(加一笔或减一笔),这样的作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完成作业,既省时又增效;二“读”,比如学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其他小动物尾巴的用处;三“观”,当讲到《秋游》《小雨点》等跟大自然密切相关的内容时,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有利于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融合;四“画”,学完了《草原》之类的写景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绘画,既可培养审美情趣,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五“演”,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进行课本剧表演。这样的课内外结合,既能丰富学生知识领域,又开阔了视野,同时提高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变平面为立体,走出教材,衔接课外,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努力让探索成为一种习惯,这是我们当前小语课堂的目标!

猜你喜欢

圈圈苏教版小朋友
妖怪圈圈
象鼻套圈圈
椅子,画个圈圈转晕你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找茬儿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