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2015-01-12陈琛

金融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

陈琛

摘要:在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规律: 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技术革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与西方不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是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才开始的。辛亥革命是在二十世纪对中国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本文以法国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影响为视角看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直至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辛亥革命;社会发展转型

在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中,中国和法国虽分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西端,但中法在历史上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王朝统治,深重影响了人类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历史进程。这两场革命作为欧洲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代表,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去甚远,却在过程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终都以军事独裁终结。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仅局限于推翻清政府,人民群众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革命中来;两场革命在彻底性上走向两个极端,法国大革命取得了成功,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辛亥革命却没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一、法国大革命与资本主义的确立

思想启蒙,是代表新生产力的思想家,打破传统束缚提出新思想和新主张并且逐步形成系统,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西方的思想启蒙既包括科学思想也包括社会思想,它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同时发展,进而促使科学革命的产生。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是紧密联系的。科学的突破会带来技术的突破,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明显。同时,技术革命也会带来生产组织、社会分工、产业结构的变革,即产业革命的发生;产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造就世界强国。西方思想启蒙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20世纪初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及始于19世纪末的思想启蒙运动。本文以法国思想启蒙为主要内容。

(一)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及其特点

以法国为中心的思想启蒙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以及狄德罗等的《百科全书》被称为资产阶级的“福音书”。启蒙思想家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这次思想启蒙仍然在资产阶级思想范围内,却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而且形成了系统的人文科学理论(包括英国的经济学、德国的哲学)。法国思想启蒙运动的直接结果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革命:1848年爆发了德意志和意大利革命;晚些时候,19世纪中叶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发动了明治维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非常重视科学的发展,科学就是他们手中的思想武器,例如,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就包含许多新的科学思想。19世纪是自然科学各学科分化和独立的时期,各主要自然科学领域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如生物学中的进化论(1859年)、化学中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率(1869年)、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定律。这时的科学中心是英国、法国、德国。这时期技术革命表现在内燃机的发明和电的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导致汽车工业的产生,电的应用使得动力、通讯技术产生了突破。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统工业化基本完成,工业产值超过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同时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开始形成。该时期科学中心虽然不在美国,但美国在吸收先进技术、革新技术方面却走在世界前列,因而成为这次产业变革的中心,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便跃居世界第一。此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二)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与法国启蒙思想运动有直接的因果关系。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影响广裹深远,其争论尖锐激烈,为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望尘莫及。它虽不像英国那样确立了程序政治选民政治,也不像美国那样确立了以自由主义为根基的现代民主政治,但它阐释了现代性的最重要主题,且现代政治的基本 问题都能在法国大革命的宪政中找到注脚。在这个意义上,毛姆说,“法国人死了,灵魂上天堂;美国人死了,灵魂到巴黎”。法国在该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革命。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中国辛亥革命与社会转型

按照现代化理论,前现代社会是无分化的单一社会,社会组织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功能为一体,社会分工不发达;而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高度分化和整合的复合社会。西方现代化进程正是通过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实现了这种分化,社会出现高度的分工和全面流动性,经济和文化活动摆脱了政治的强行干预,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可以说是制度创新的历程。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制度创新的尝试: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两者之间的过渡则是清末新政。从戊戌到辛亥的现代化历程凸现出改革孕育了革命,革命深化了改革的趋向。

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在启蒙思想的呼唤下,终于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潮流。古老的中国开始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君主专制政体向民主共和政体转变、古代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的过程。启蒙思想家们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对社会转型的历史必然性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社会各层面有可能发生的变化十分敏感。他们关注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通晓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当欧风美雨阵阵袭来的时候,他们主张打开国门,顺应世界潮流,对外开放,寻求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思想界响起一片“攘夷”、“ 驱夷”声,一些人仍然守护着旧的思想观念,他们竭力攻击那些主张改革的人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启蒙思想家以非凡的胆略向世人揭示了中国社会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凡有血性的中国人应当奋发图强,创建“千古未有之奇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中国社会的命运。“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这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社会的近代转型而提出的第一个思路。晚清著名学者龚自珍极其敏感地觉察到中国社会即将发生的转型。他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想: “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何若自改革。如果因循守旧,不思改革,那么“山中之民”将会掀起巨大的风暴,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此后,冯桂芬、马建忠、薛福成、何启、郑观应、胡礼垣、汤震等思想家都相继发出改革社会的强烈呼声。他们要求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趋势,深化改革,加快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结构的转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三、大国崛起与思想启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尚杰认为除了体制的创新之外,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也很大。一个国家不重视和鼓励人民独立思考和批评,长期下去,人民就会丧失这样的能力,当然也就失去了创造性。这对一个民族是一场灾难,因为会失去文化上的竞争力。法国大革命对于中国的启示在于,关注民间的精神上的开放和精神上的情趣。如果有一天,中国的“财富贵族”们同时也是全社会的“精神贵族”而不是趣味低下的“土财主”,那中国就有可能真的成为世界大国。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很大的程度上真的失去了创造力。为什么会失去呢?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产品缺少创意。我们没有能影响世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尤其是公共思想家严重缺位。我们的文学作品有几部能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我们现在市场上的畅销书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能力吗? 毛泽东曾说,教育要革命。这句话是对的,教育确实要革命,但不是革中国传统文化的命。一种社会能否产生伟大的思想家,这要看这个社会是否有发表言论的自由、批评的自由和争论的自由。如果你的思想长期都不能变成公共语言,也就是说你的一些另类的想法永远得不到发表的话,即使你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思想者,你的思想能力也会萎缩的。既然思想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而无聊的娱乐恶搞甚至腐败可能是畅通或阻力很小的事,而人的本性又是趋利避害的,结果就是现在的社会风气,那么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再有伏尔泰了。真正的思想家不仅是官方思想家,更是像伏尔泰、卢梭和萨特那样的自由思想家(我们所说的自由思想家,一定是在体制之外的,在体制之内就很容易受到制约)。

四、中国应该建立活跃的思想市场

建立与时代相符合的“思想市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需要。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发表一篇题为《亚洲需要“思想市场”》的署名文章说,尽管亚洲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加,但无论是经济学、商业、社会政策还是国际关系,该地区诸多事务方面最具启发性的研究有许多都发源于其它地区,主要是西方。亚洲不缺脑力人才或自封的智库,但大部分产生的是乏味的成果,往往不针对真正的难题,更别提解答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令人瞩目,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大胆的“执行”成就,而不是独创的发展思想。尽管此文的出发点是西方视角,但换个角度看,我们还是可以从文章中提取出对于中国现阶段发展状态描述的理性成分,而比照现实,这种理性成分足以视之为一种替诫:经济的发展不能与思想的发展相脱节。

亚洲经济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冲击,多集中于经济链的低端区域.并没有撼动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因为还未真正强大的经济无法完成向世界输送价值体系的重任。如果说输送价值体系还是摸不到边的远景猜想的话.创建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思想体系则确实是当务之急。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杰出表现者和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国,在这方面责无旁贷。然而.遗憾的是,在价值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主流价值正在迷失。不仅如此,妄自菲薄、“言必称希腊,成为学界常态;寻章摘句、学术沙龙化成为研究正途。更有甚者,忽视中国发展现实.贸然将西方思想的片断解读、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此我们付出了不少成本。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想市场”?其一,它应是能够为实践证明的“思想”,同时是能为公众接受、有“市场”的价值观念。其二,它应是成体系的、有前盼性的和开放式的。只有如此,价值体系才能自我更新并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建立与时代相符合的“思想市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毅,郜世杰,吴夺.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思想启蒙”与“精英领导”.理论探讨[J].

[2]陶然.略论启蒙思想与社会转型.文化评论[J].

[3]朱光宝.辛亥革命与思想启蒙.四川教育学院学报[M].2011.11.

[4]谢放.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J].中华文化论坛.

[5]潘天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尚杰谈大国崛起与思想启蒙[J].决策探索.2007.1.

[6]吕滨雁.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发展中的重要地位[J].华章.

[7]孙文沛.浅析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学术论坛理论月刊[J].2011.11.

[8]刘志.法国大革命的现代民主宪政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

[9]《亚洲需要“思想市场”》.FT中文网.2006.09.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辛亥革命的法国认知
研教结合——以辛亥革命结局表述探源为例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栏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内外大征联揭晓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