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化语言与作文教学刍议
2015-01-12蒙黎
蒙黎
【摘 要】作文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个性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式、习作的样版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教师指导方法要灵活,手段应多样,不管怎样,都应有利于营造乐学愿学的氛围;有利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主体认知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语言的自由倾吐表达。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个性化;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实的感情,或创造表述真善美,或揭露鞭挞假恶丑,而这些必须是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从而动脑动笔表达出来。所以指导学生作文,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激励、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原则,引导他们自在地独立思考,独立作文,即“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切,切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呢?
一、宽容学生作文结构格局发展个性语言
作文的个性化语言也体现在作文结构布局方面的自由、新颖、淡化体裁和不拘一格。为激活学生思维,命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化大题为小题,化远题为近题,化深题为浅题,在形式上做到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多题选择式、半命题式、自由命题式都是较为可取的。当然,还可引导学生跳出相同思维的圈子,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方向、视点、层面去选材、构思,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如布置学生围绕“书”写一篇习作。学生可以写买书、包书、借书、还书、补书、藏书等等。这样,教学合一,作文就会“新”起来,个性的火花就会迸发出来。作文,是要自然地再现生活,自然的流泻情感,自然的外现其独特识见与个性思辨,就要敢于告别标准,打破耕种文体的常规模式。题材上也要放宽要求,学生能不能自由表达,题材也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总之,具体到每一次习作,若只局限于一定的范围而画地为牢,就有可能制约学生的自由表达。
二、鼓励学生思维的自由表达发展个性化语言
语言是作文表达和交际的工具。作文的个性化首先便是语言能不能体现个性特征。目前的作文中,学生原来真实的语言表达被掩盖着,表现更多的是公共语言或成人化的语言。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回归作文话语个性化,我们必须引导孩子们敢于用自己的话语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文体形式,不断创新,大胆运用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像、新语言来张扬个性,展现风采。
三、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发展个性语言
小学生年龄小,荣誉感强,因此,教师激励性地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应多用鼓励性批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练笔手段,日记有其它练笔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他们只有身心能进入一个完全自由的状态,才有可能触发联想,由瞬间的感悟而产生奇思妙想。表达形式的灵活多样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文体表达同一题材的内容,不拘泥于某种形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如针对一些居民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可让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写一篇文章,且提倡文体的多样性——以建议书用书信的形式给街道居民提建议;或以日记形式记录见闻感受;或用随笔感触来表达……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来表现,可体现习作个性。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个性,他们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只要是实话、心里话,都可以以一种练笔形式写入日记。记录他们成长中的欢笑、苦难和辛酸等生活的感悟。这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高了,个性色彩自然更为浓烈。
四、发挥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发展个性化语言
感悟是指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特殊的情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个性的色彩最为强烈。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去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淫雨霏霏”的诗句。因此,在指导智力活动时,要允许学生真情的流露,而不能压抑学生的情感,不能让学生老是板着脸孔,甚至是一脸的哭丧相。亲身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有切身体验必然就能动于中,发于言。因此习作命题必须做到新颖、醒目、富有创造性,用命题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孩子强烈的表达欲望,充分为个性语言形成作好基础。感受也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是作者情感内化领悟。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当我们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体味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感悟构建了基础。学生对生活感受越丰富,写作时就能心手相应,就不会有搜肠括肚之虞。
参考文献:
[1]李素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课外语文,2012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