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笔渠首

2015-01-12张中坡

躬耕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丹江渠首格桑花

张中坡

暮秋时节,在南水北调正式通水之际,出于对南水北调这一宏伟工程的敬仰,出于对渠首优美风光的向往,更是出于对淅川移民大爱报国精神的感佩,我们逆南水北调而上,于萧瑟秋风中赴渠首采风。在江波等淅川文友的陪同下,我们游历了渠首大坝、陶岔风情小镇和丹江水库,身心俱受了一次自然之美和奉献精神的洗礼。

一、渠首大坝

渠首大坝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引水渠道之首,丹江水库之水由此北调,越垭口,穿黄河,经燕赵,直达京津,浸润着广大北方人民焦渴的生活和心情。

渠首大坝向北不远处,是一座拱形大桥,与大坝咫尺深情相望。站在桥下的一块水泥空地上,向南望去,高大宏伟的大坝屹立天地之间,日夜不停地向北吞吐着清澈的流水。多年以前,我曾看过长江三峡大坝,也是同样的气势恢宏,不过那是为了利用水力发电所需,而渠首大坝却是为了北方人民的饮水之盼——水,是生命的源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浇灌与滋润,特别是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尤其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向北望去,大桥犹如长虹卧波,横跨在一渠清水之上,守护着水源的洁净。俯视渠水,宽阔、瓦蓝、幽深而又一尘不染,静默深流,不息北去。只有不时而起的秋风,才能在水面上吹起些许轻皱。我看过方城垭口附近的渠水,从渠首奔流而至,依然是那样的清亮与透明,一如一个纯净的少女的眼眸。

大坝两侧的护堤上,布满了刚刚种上的草皮和常青的树木,虽是深秋时节,这里也是一派青葱的景象。一些男男女女的工人,在草地上、树木下一丝不苟小心地捡拾着杂草和落叶,仿佛在侍弄自己亲爱的孩子。渠首之水就在这青绿之间和人们的呵护之下穿流,流得生态,流得自然,流得甘甜。

大坝东侧树立着一块高大的紫色石头,上面镌刻着两个遒劲有力的红色大字:“渠首”,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钟明善所题。“渠首”两字刻在石头上,只能与渠首大坝一起,成为地理的坐标和文化的命名,而在北方人民的心里,渠首已经成为一座永恒的水源丰碑。石碑的基座四围,栽植着各种各样的月季,或红或黄或白的花朵,在秋风里依然灿烂地怒放,燃烧着渠首人民火热的奉献的热情。

渠首就像南水北调的龙头,昂然向北一甩,千里渠水就向北方大地迤逦而去。

二、格桑花朵

渠首大坝东侧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盛开着大片的花朵,或红或黄或粉或白,在凄凉的秋风里透射出几分暖意,它们那浓郁的花香瞬间弥漫了我的心房,被秋风一吹,又飘散到渠水上面,随着水流流向远方,流向京津,流向北方人民的水缸里、饭碗里和心田里。

这是什么花呢?渠首大坝守门的老人告诉我,这花名叫格桑花,是前几年人工撒下的格桑花种子长出来的。

格桑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花朵,藏族人视之为爱情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因此格桑花又被称为幸福花。格桑花属于平民之花,像我们中原的月季花一样,农舍旁、水塘边、树林下,随处可长,喜阳光,耐风寒,花枝柔弱而不猥琐,花朵美丽而不娇艳,尽显着傲人的风骨。

起始我不明白渠首人为什么要在这里种植这么大片的藏区的格桑花,思索良久,我才恍然大悟,这里大片的格桑花,哪里是普通的花朵,而是渠首人坚韧信念和圣洁大爱的象征啊!用格桑花,用爱、圣洁和吉祥守护的渠首水源,向北方人民输送的只能是满蕴着格桑花香、渠首人的无限爱意和美好祝福的洁净的丹江清水。

从渠首大坝轻轻走过,那片美丽的格桑花永远留在了我的心头,连同从渠首大坝日夜不息流出的清泉般的流水。

三、风情小镇

在奔往渠首的路途上,我看到了一些寓满乡情,名叫桑树、槐树的村庄,它们和这座满蕴古意、名叫陶岔的村庄一样,无不凝聚、寄寓着渠首百姓的家园故土情结。

为保护渠首水源地,陶岔村民虽然没有像成千上万的移民一样满含热泪地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在异乡无根地漂泊,历经着肉体和心灵的煎熬,但他们也不得不把自己熟悉而亲切、生活了一辈子的房屋院墙扒掉,重新规划建设自己的家园和生活。

在秋风的吹拂中,我们可以看到,陶岔村民原来的房屋院墙已经扒倒殆尽,只有村内各种各样的树木依然在秋风里挺拔直立。最为惹人眼球的是几棵柿树,高高的枝头上还密密麻麻地长着一个个红灯笼一样的柿子,照亮着陶岔村民的白天和夜晚,以及精神返乡的道路。保留这些树木,就是保留了陶岔村民情感的根系和心灵的故乡,这是决策者们一个多么人性化的值得赞赏的决定啊。

漫步在尚未完全建好的陶岔风情小镇悠长的小巷里,我不禁为陶岔的华丽转身和美丽蝶变而赞叹不已。

风情小镇里是规划建设得井然有序的一排排农家别墅,或是前排一层、后排两层的独家小院,或是前排两层、后排一层的独家小院,灰砖黛瓦,精巧别致。青石板路铺就的巷道两侧,栽植着散发着香气的常青的香樟树。有不少人家已经喜迁新居,传统农具和现代工具的共同存在,使这些新的农家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声。不久的将来,随着渠首风景区的日益完善和大批游客的接踵而至,陶岔村民将会彻底改变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置身陶岔风情小镇,我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这里,又何尝不是陶岔村民新的幸福家园?

四、丹江水库

站立宋岗码头,向东、南、北三面望去,丹江水库在阴凉的秋风里,显示出一派烟雨蒙蒙的景象,远处的山脉、村庄、树木影影绰绰,也是一片苍茫,颇有几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味道。阔大的水面一望无际,空无一物,秋风渐起,风吹浪拥,水面轻动。倏然,一条小船出现在水面上,向西北方向驶去,一位船夫端坐船尾,怡然自得,打破了水面长久的寂静。不久,船和船夫便在水面上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如此美景,我不禁临水吟诵起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词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登船游览水库,船过处像犁铧犁地一样犁开水面,洁白的水浪向船两侧翻去。站立船尾,迎风而立,船过处激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衣襟,顿感一片清凉。船行了15公里停下来,陪同的淅川文友介绍说,这里的水面下沉寂着楚国的初始都城丹阳,也叫龙城。秦楚丹阳大战也发生在这里,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作诗《国殇》,哀悼这场战争和战死的楚国将士:“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文友遥指水库的西北方向,说那里是楚国王族墓群——下寺墓群,其中从楚令尹子庚墓中出土的编钟、石排箫等稀世文物,堪称国宝。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和山河易容,楚国丹阳往昔的繁华和金戈铁马,均已深埋于160多米深的水面之下了,不禁让人叹惋。

丹江水库修建至今,历经风雨,依然烟波浩淼,而淅川人民数十年来已经数次移民,有的西进青海,有的南下荆门,有的后靠自安,虽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却始终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家园和故乡。漂行丹江水库,我不禁为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移民们发出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慨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再次让众多的淅川人民抱着“无处为家处处家”的高洁情操,毁弃家园,远离故乡。但他们无论移民有多远,美丽的丹江水库永远都是他们的故乡,永远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安放,永远让他们牵挂和思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丹江渠首格桑花
送你一朵格桑花
丹江蓝里望故乡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小小格桑花
丹江河畔那群人
应用三维动力有限元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工程闸室抗震稳定性分析
又见格桑花
高原开遍格桑花
黑龙江省灌区渠首现状及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重点渠首工程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