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人类命运的记忆

2015-01-12古滕客

躬耕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亚诺莫迪法国

古滕客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以表彰他“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文学新星的快速成长

1945年7月30日,莫迪亚诺出生于巴黎西南郊比扬古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其母为比利时籍演员。父母经常不在家,保姆或者父亲做走私生意的朋友,都曾是他的监护人。动荡的童年岁月中,他与哥哥吕迪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去世,这宣告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而他因此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结。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整天混迹于巴黎市区,和嗑药的文艺名家们一起。与小说家雷蒙·格诺的相识,对莫迪亚诺的一生可说至关重要,前者将他引入巴黎文学圈,出入伽里玛出版社的鸡尾酒会。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开始通过文字寻找自己真正的栖息地。

莫迪亚诺成名很早,1972年以《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得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莫迪亚诺成为一名不负众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他与名导演路易·马尔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拉孔布·吕西安》,搬上银幕后摘得奥斯卡金像奖,从而在当代法国文坛上,为莫迪亚诺奠定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以为在勒克莱奇奥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本应该要再等上30年才会再有一位法国人获此殊荣。他还认为诺贝尔奖本该授予一些震撼时代的作品,然而这一次却选中了一本描写私生活的作品,真是神秘莫测。

记忆身份历史的寻找

莫迪亚诺作品的三个关键词是:记忆、身份、历史。他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这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的父母都在二战时,和盖世太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疏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暗店街》的叙述者是位患了遗忘症的私家侦探。为了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解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孜孜不息地寻访可能是自己的那个人,及其朋友好友的踪迹,他们出生或生活过的地点,甚至远涉重洋,来到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个小岛寻找青年时代的友人。他的调查对象中有俄国流亡者、无国籍的难民、夜总会的钢琴演奏员、美食专栏编辑、古城堡的园丁、摄影师、赛马骑士等。这些调查把读者带回到作家情有独钟的占领年代,再现了这一黑暗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莫迪亚诺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缓刑》以一个孩子的目光来描写他所处的环境,以无数细微的迹象来回忆他童年时代的种种经历,暗示他的父亲以及他周围的大人的命运。大人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被捕?甚至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问题都留给读者去想象。小说的内容似乎与题目“缓刑”毫无关系,不过作为一种联想,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法国人在占领时期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时时受到威胁,面临着可能发生的“严重的事情”,而作家当时由于是个孩子,才得以免除大人们的焦虑和警察的盘问,才得以“缓刑”。然而正是孩子的目光和童心,才毫无掩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既真实可信,又充满疑问的世界。

《地平线》的故事,在一位年已古稀的作家回忆中徐徐展开,“这些片断并不连贯,全都突然中止,出现了一张张无名的脸,以及短暂的相遇。这一切都是在遥远的过去,但这些短暂的片段,不能跟他一生中的其他岁月衔接起来,但依然悬浮在这漫长的现时之中。他会不断对它们提出问题,但永远不会得到解答。对他来说,这些片断将永远是个谜。”主人公对四十年前的一场偶遇不能忘怀,在失去的时间里不停寻找,最终动身去了柏林,他通过网络查出,当年偶遇的姑娘在柏林开了一间书店。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

《夜半撞车》有侦探小说的影子,充满悬疑。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

“新寓言”派的精湛大师

莫迪亚诺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上世纪60年代的西方世界,人们为了填补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虚,曾兴起一股追“根”热潮。在法国,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莫迪亚诺的处女作《星形广场》,就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小说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领年代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这部作品被誉为后大屠杀时代的关键作品。

莫迪亚诺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着重探索和研究当代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他的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巨大反响。其作品尤其是前期的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他要描写这些他并未经历过的故事,就必然要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

虽然莫迪亚诺的名字对大部分人来说尚属陌生,但在中国也拥有不少读者。已故作家王小波生前曾对莫迪亚诺推崇备至,曾坦言自己的写作风格受到他的影响。王小波在《万寿年》的开头这么写道:“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阳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谁的。我观察了很久,觉得它像是件无主之物,把它拿到手里来看;但心中警惕,随时准备把它还回去。过了很久也没人来要,我就把它据为己有。”

犹太,纳粹占领,以及身份认知的缺失,这些都在莫迪亚诺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作家叶倾城认为,莫迪亚诺的故事几乎全是第一人称,当事人总是失去了什么,或者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于是展开寻找。而到最后,谜也许解开,但又发现了新的失落。莫迪亚诺的小说,可以视为一种隐喻,让读者意识到自己的失落。

莫迪亚诺的书大都与记忆有关,所以,我们可以穿过时间与自己相遇。此刻,写作可能不仅仅是追忆青春留住记忆。对莫迪亚诺来说,写作就好像是一种驱魔行为,在将心声吐露到纸上的同时,将心魔也囚禁在了书页之间,从此不必再害怕它会在午夜出现。莫迪亚诺好像唤醒了我们的心声,期待着他更多细腻温暖的故事到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亚诺莫迪法国
名人名言
法国(三)
法国(一)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克里斯蒂亚诺·阿蒙:拥抱5G时代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二〇一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诺贝尔讲演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