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15-01-12谢国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情境探究

谢国军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情感目标”最容易被师生所忽视,总觉得“发展学生心理”与“发展学生智力”二者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两者是不冲突的,积极的学习心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当然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获得的成就感也能够反作用于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下面笔者就“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谈几点看法,望能有助于同行的教学实践。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融入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当前高考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有部分学生由于饱尝失败而精神抑郁,失去对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则宣扬传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学思想,在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学习是毫无幸福感可言的。对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贯穿积极心理学理念,分析学生的学龄特征,从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出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学习的积极心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勇于战胜挫折,最终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中,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通过生物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生命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好生物的自信心,发展学生战胜挫折、勇于创新的积极心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存在的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在生物课堂中必须优化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借助于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展示自我,分享成功。

例如,笔者在教学“受精作用”这一内容时,给学生播放视频文件:“数亿的精子,其线粒体焕发出大量前进的动力,拼命向前游动,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与卵子受精的机会,虽然它们都前赴后继,但只有一个最优秀的精子最终能够从数亿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完成受精,

成为受精卵,再逐渐形成胚胎。”学到此,让学生感受到了“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曾经是佼佼者”,激活了学生的自信心。

除了在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外,教师还要有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实践表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情健康发展。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互学、互谅、互助

1.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一个完整的课堂,应该有教师、学生和学习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主宰地位,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领跑者,是学生学习的同伴与益友,切勿一味地说教与命令,或是越俎代庖式地灌输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实践表明,教师和颜悦色的神态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自由,饱满真挚的情感让学生感觉到温暖,谦虚探寻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人格被尊重。唯有如此,学生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与教师沟通,对于自己努力探究得到的想法与结论才会积极地展示。

2.相互尊重,分工明确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合作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必须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能够尊重学生并虚心听取学生的主张和意见,将这种交流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模仿,才会彼此尊重。当然,分组探究的目的还是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内部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这样不仅让学生习得了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精心设计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交相辉映的过程,充满了灵性与智慧,不是静态且无趣的。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其实说到“探究”,我们很多生物教师觉得“探究”就是实验,其实这个认识是有问题的。探究不仅仅是实验,还包括理论探究和知识应用。既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受到多方面影响,因此学情也存在复杂性。笔者认为学情分析,应该从“已知”“未知”“想知”“能知”这几个方面入手,梳理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最终能够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效果。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应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为此,我们的问题设置必须新颖有趣,要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尤其是导入环节的问题引入。

例如,在教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设置问题情境:“长江离我们很近,大家都听说过‘长江三鲜一毒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

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有效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三鲜一毒”分别为刀鱼、鲥鱼、鮰鱼和河豚,感受到刀鱼、鲥鱼之所以价格不菲,原因在于其越来越少。那么为什么把“河豚”称为一毒呢?民间“拼死吃河豚”的说法有什么科学根据呢?

这是学生所不知道却又想知道的,此时可以给学生讲解“河豚毒素的来源——神经毒素”,河豚毒素的威力为何如此巨大,在于神经毒性比氰化钾的毒性要高近千倍。说到这里,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被有效激发,很自然地生成新的问题:它的作用机理到底是什么?这样,很顺利地过渡到教学的主要内容上来。

2.设置“我思故我在”的情境

好的问题情境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步入情境,融入角色,感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在学习枯燥的生物知识。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人流落荒岛,随身携带一袋玉米和一只鸡,请问他先吃玉米还是先吃鸡才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抛出来后,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了角色,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处理。“我思故我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更多的问题。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不妨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虽然在情境中学生有困惑、有焦虑,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种轻微的焦虑和思维上的困惑让学生的心理萌生出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望,继而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3.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问题情境是“梯子”,设计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问题,给学生一个有力的“梯子”,学生就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化解疑难,并用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例如,在教学“生长素的发现”时,可创设问题情境:“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会往窗口的方向长?”然后再引入多名科学家做的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分析。在整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只需适时、适当地加以提示和点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最后导向成功的目标,实现知识的内化,促成智慧的升华。

总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应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有教养、充满幸福感的人。我们要积极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科学地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预设好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赢。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