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2015-01-12章娟姐
章娟姐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也就是说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生物学家,而是通过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获取经验性材料(事实性知识)的方法和理性思维(概念性知识)的方法两个方面:1.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也叫经验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实验法等;2.从经验性材料(感性材料)的获取到问题、假说或结论的得出需要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方法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和灵感、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系统方法等。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通过科学方法拥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提炼生成生物规律,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让科学研究方法渗透到生物教学中
当相关的事实性知识丰富后,就有可能抽象、概括及形成一种理性的解释和表述,即概念的初步建立。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物学事实,运用分析归纳法提炼生成初步的生物学概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现象及生命活动通视频、动画、图片等手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生命活动过程,通过对事实性知识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概念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实现从重视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改革。
【例1】 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这是一个基于大量观察后通过分析总结而得出的结论。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植物及其他生物的身体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后运用归纳推理得出这一个结论,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例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跨膜运输,我们可以先进行渗透装置的演示实验,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的上升或下降,对两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与分析,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焦点集中于半透膜两侧的物质分子大小的差异,最后得出: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通过这样的概念生成的教学过程,充分“渗透”科学方法。即通过对事实性知识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概念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通过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的教学不断渗透科学方法
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生物事实的抽象。在教学中,应通过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规律学习,让学生建立假说、逻辑、形象、直觉和灵感、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系统方法模型等抽象的思维方式,达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目的。
【例3】 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我们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病毒的生长、繁殖过程,观察草履虫、变形虫的生命活动及观察动物、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过程,最后运用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慢慢建立这一概念。让学生通过高中第一节课就慢慢体会高中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必须通过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实验法),然后才能进行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和灵感、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系统方法)。
【例4】 在学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中,首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要亲历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预测等),其次通过渗入科学猜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它为进一步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指示方向。孟德尔如何通过观察实验,作出假设,又是如何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呢?接着运用归纳法总结探究生物问题的一般方法:实验事实→理论推断(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实验思路)→修改或否定原假说,提出新理论→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统一认识)。教师引导学生站在科学家的角度进行思维探究,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及提高实验技能(如观察、调查、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实验和实验中怎样设置对照实验、如何恰当选择实验材料、控制变量等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应深入领会好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实际,从实际出发,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一系列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一般乃至于最困难的问题。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越来越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也正是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探究性人才必经的过程。
(特约编辑 安 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