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的图表解法

2015-01-12何丽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氯化钙计算题混合物

何丽兰

化学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弱,在解答文字叙述较多的计算题时往往较难发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相互转变情况。如果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把题中多个数据辅以简单的图示展开,把表格不完善的数据添加补充,这样就能使

有效数据显现,

使题意明朗起来,学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答。下面就以2014年的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图表解法解化学计算题。

【例1】 (2014·南宁)往盛有28.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图1所示“↓”表示向烧杯加入的物质,“↑”表示从烧杯逸出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8.8g+100.0g-120.0g=8.8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溶质有两部分,一是生成的氯化钙,二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获得,最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例2】 (2014·北京)某厂烟气中SO2的平均含量为0.032g/L,用780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NaHSO3+3S↓。求理论上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分析与解答:如图2所示,设烟气中SO2在烧杯中被吸收,“↓”表示向烧杯通入或加入的物质,“”表示吸收过程产生的沉淀。根据密度公式可算出SO2的质量为2000L×0.032g/L=64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硫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aHSO3溶液的质量应等于烟气中SO2的质量加上Na2S溶液的质量减去沉淀硫的质量。

【例3】 (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详见表1。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1)共制得氧气 g。(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表2所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等于试管内原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的质量,那么0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8.0g=0g;0~t1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3.2g=4.8g;0~t2(或0~t3)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18.4g=9.6g,最后可推知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总质量为9.6g。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试管里究竟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可以再次运用图示把题中的数字展开,如图4所示,“”表示化学反应所在的试管,“”表示试管内的固体,“→”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最后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由以上三道例题可见,我们在解答以语言叙述为主的化学计算题过程中,应先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来认真审题,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用圆圈表示容器、某类物质等,用箭头表示沉淀、气体等,绘画出合适和形象的图像来直观呈现题目中的有关化学计算问题。同时也可对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对比、归纳,挖掘其中的规律。选用逆推或顺推来正确解读每个数据的意义,对表格进行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补充完整。依据表中完整的数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哪个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或是充分反应,最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解此类化学计算题中的图表解法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我们要针对题目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题中数据的分析应前后对比,首尾照应,选用不同的图表解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计算题的信心,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及出错的几率,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考化学科中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化学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弱,在解答文字叙述较多的计算题时往往较难发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相互转变情况。如果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把题中多个数据辅以简单的图示展开,把表格不完善的数据添加补充,这样就能使

有效数据显现,

使题意明朗起来,学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答。下面就以2014年的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图表解法解化学计算题。

【例1】 (2014·南宁)往盛有28.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图1所示“↓”表示向烧杯加入的物质,“↑”表示从烧杯逸出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8.8g+100.0g-120.0g=8.8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溶质有两部分,一是生成的氯化钙,二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获得,最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例2】 (2014·北京)某厂烟气中SO2的平均含量为0.032g/L,用780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NaHSO3+3S↓。求理论上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分析与解答:如图2所示,设烟气中SO2在烧杯中被吸收,“↓”表示向烧杯通入或加入的物质,“”表示吸收过程产生的沉淀。根据密度公式可算出SO2的质量为2000L×0.032g/L=64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硫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aHSO3溶液的质量应等于烟气中SO2的质量加上Na2S溶液的质量减去沉淀硫的质量。

【例3】 (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详见表1。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1)共制得氧气 g。(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表2所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等于试管内原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的质量,那么0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8.0g=0g;0~t1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3.2g=4.8g;0~t2(或0~t3)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18.4g=9.6g,最后可推知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总质量为9.6g。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试管里究竟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可以再次运用图示把题中的数字展开,如图4所示,“”表示化学反应所在的试管,“”表示试管内的固体,“→”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最后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由以上三道例题可见,我们在解答以语言叙述为主的化学计算题过程中,应先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来认真审题,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用圆圈表示容器、某类物质等,用箭头表示沉淀、气体等,绘画出合适和形象的图像来直观呈现题目中的有关化学计算问题。同时也可对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对比、归纳,挖掘其中的规律。选用逆推或顺推来正确解读每个数据的意义,对表格进行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补充完整。依据表中完整的数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哪个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或是充分反应,最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解此类化学计算题中的图表解法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我们要针对题目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题中数据的分析应前后对比,首尾照应,选用不同的图表解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计算题的信心,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及出错的几率,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考化学科中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化学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弱,在解答文字叙述较多的计算题时往往较难发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相互转变情况。如果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把题中多个数据辅以简单的图示展开,把表格不完善的数据添加补充,这样就能使

有效数据显现,

使题意明朗起来,学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答。下面就以2014年的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图表解法解化学计算题。

【例1】 (2014·南宁)往盛有28.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图1所示“↓”表示向烧杯加入的物质,“↑”表示从烧杯逸出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8.8g+100.0g-120.0g=8.8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溶质有两部分,一是生成的氯化钙,二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获得,最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例2】 (2014·北京)某厂烟气中SO2的平均含量为0.032g/L,用780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NaHSO3+3S↓。求理论上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分析与解答:如图2所示,设烟气中SO2在烧杯中被吸收,“↓”表示向烧杯通入或加入的物质,“”表示吸收过程产生的沉淀。根据密度公式可算出SO2的质量为2000L×0.032g/L=64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硫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aHSO3溶液的质量应等于烟气中SO2的质量加上Na2S溶液的质量减去沉淀硫的质量。

【例3】 (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详见表1。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1)共制得氧气 g。(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表2所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等于试管内原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的质量,那么0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8.0g=0g;0~t1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3.2g=4.8g;0~t2(或0~t3)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18.4g=9.6g,最后可推知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总质量为9.6g。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试管里究竟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可以再次运用图示把题中的数字展开,如图4所示,“”表示化学反应所在的试管,“”表示试管内的固体,“→”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最后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由以上三道例题可见,我们在解答以语言叙述为主的化学计算题过程中,应先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来认真审题,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用圆圈表示容器、某类物质等,用箭头表示沉淀、气体等,绘画出合适和形象的图像来直观呈现题目中的有关化学计算问题。同时也可对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对比、归纳,挖掘其中的规律。选用逆推或顺推来正确解读每个数据的意义,对表格进行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补充完整。依据表中完整的数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哪个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或是充分反应,最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解此类化学计算题中的图表解法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我们要针对题目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题中数据的分析应前后对比,首尾照应,选用不同的图表解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计算题的信心,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及出错的几率,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考化学科中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氯化钙计算题混合物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制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两步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油套管钢在氯化钙溶液中腐蚀及缓蚀性能研究
五元瓜环与氯化钙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混合物按照欧盟CLP进行分类标签
萃取精馏分离甲苯-正庚烷混合物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