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015-01-12刘鹏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钩码比热容建构

刘鹏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很多,类比法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部分上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另一部分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以旧带新,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提升到抽象,从抽象到形象,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物理概念、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思想进行有效教学。

一、借助类比,引入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大多是抽象的,有不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接受。例如,电功、电压、功率等概念。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对难接受的概念,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学生知道的,且与之很相似的旧概念,通过类比引入新概念。

例如,在学习电功概念时,由于“电”和“功”两个概念,都很抽象,没有具体的物理形状,所以初中生对电功概念一直难以理解。对于电功,在教学中,一般有这么两种引入思路:一种是由水流做功,类比得出电流也可以做功,但结论得出比较牵强、突兀,学生感觉好像是被强迫接受这个概念;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小电动机提升钩码,从而得出电流可以做功,虽然运用了实验,试图使电功概念形象化,但这种思路比较跳跃,跨度大,初中生接受起来比较牵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机械功与能的知识,两次利用类比法引入电功概念,效果很好。

在具体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钻木取火时,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做功)③用电暖气取暖时,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电能转化为内能)④类比得出,此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做功)⑤观察并思考,用手提起钩码,此过程中,谁对钩码做功?(手对钩码做功)⑥观察电动机提起钩码,类比得出此过程谁对钩码做功?(电动机在对钩码做功)⑦观察并思考,断电的电动机还能做功吗?(不能)⑧通电的电动机提起钩码时,到底是谁做功?(电流做功)

通过两次类比,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入,学生自然接受电功概念,思路归纳如下:

初中物理还有很多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类比法来降低难度。利用类比方法,学生即使感性认识不足,抽象思维能力不够,但通过类比,在旧知识、旧经验的基础上,也能较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利用类比,建构概念

初中物理有一类概念,它们定义方法相似,即利用比值来定义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功率、压强和比热容等。这些概念,定义、定义式、单位等在形式上都有很多相似处,所以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这类概念,利用类比法建构新概念。

例如,在学习密度时,一般先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质量体积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入密度概念。因为密度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是相似的,此时可以先回顾速度的定义、单位,启发学生利用类比法,完善密度概念,具体思路如表一,由学生利用类比法将表格填写完整。

利用类比思想建构同类新概念,既培养了学生类比探究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这类概念的共同点,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巧妙类比,理解概念

还有一部分概念,由于很抽象,所以即使已经建构了概念,学生仍然会理解不透,这里就需要教师运用类比法让这些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比热容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恐怕学生即使将比热容定义、公式背熟了,也未必真正理解好了比热容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类比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比热容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建构比热容概念时,可先问学生:生活中沙子和水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子的温度较高,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了热量不相等。为表示各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引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但比热容究竟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呢?教师会说,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可是由于热量没有具体的可视形体,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质的这种性质的理解不透,如何能帮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呢?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操作。

拿出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的圆柱形杯子,做了如表二的类比。

1.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再次借助表二的类比进一步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经过连续类比,学生们已经深刻理解了比热容概念,为了加深印象,可以在之后的比热容应用中,继续运用此类比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中还有许多相对于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给学生找到一个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参考文献

[1]杜永来.类比思维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0(12).

[2]姚绍欣,赵德宝.类比思想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很多,类比法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部分上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另一部分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以旧带新,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提升到抽象,从抽象到形象,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物理概念、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思想进行有效教学。

一、借助类比,引入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大多是抽象的,有不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接受。例如,电功、电压、功率等概念。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对难接受的概念,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学生知道的,且与之很相似的旧概念,通过类比引入新概念。

例如,在学习电功概念时,由于“电”和“功”两个概念,都很抽象,没有具体的物理形状,所以初中生对电功概念一直难以理解。对于电功,在教学中,一般有这么两种引入思路:一种是由水流做功,类比得出电流也可以做功,但结论得出比较牵强、突兀,学生感觉好像是被强迫接受这个概念;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小电动机提升钩码,从而得出电流可以做功,虽然运用了实验,试图使电功概念形象化,但这种思路比较跳跃,跨度大,初中生接受起来比较牵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机械功与能的知识,两次利用类比法引入电功概念,效果很好。

在具体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钻木取火时,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做功)③用电暖气取暖时,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电能转化为内能)④类比得出,此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做功)⑤观察并思考,用手提起钩码,此过程中,谁对钩码做功?(手对钩码做功)⑥观察电动机提起钩码,类比得出此过程谁对钩码做功?(电动机在对钩码做功)⑦观察并思考,断电的电动机还能做功吗?(不能)⑧通电的电动机提起钩码时,到底是谁做功?(电流做功)

通过两次类比,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入,学生自然接受电功概念,思路归纳如下:

初中物理还有很多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类比法来降低难度。利用类比方法,学生即使感性认识不足,抽象思维能力不够,但通过类比,在旧知识、旧经验的基础上,也能较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利用类比,建构概念

初中物理有一类概念,它们定义方法相似,即利用比值来定义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功率、压强和比热容等。这些概念,定义、定义式、单位等在形式上都有很多相似处,所以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这类概念,利用类比法建构新概念。

例如,在学习密度时,一般先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质量体积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入密度概念。因为密度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是相似的,此时可以先回顾速度的定义、单位,启发学生利用类比法,完善密度概念,具体思路如表一,由学生利用类比法将表格填写完整。

利用类比思想建构同类新概念,既培养了学生类比探究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这类概念的共同点,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巧妙类比,理解概念

还有一部分概念,由于很抽象,所以即使已经建构了概念,学生仍然会理解不透,这里就需要教师运用类比法让这些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比热容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恐怕学生即使将比热容定义、公式背熟了,也未必真正理解好了比热容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类比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比热容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建构比热容概念时,可先问学生:生活中沙子和水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子的温度较高,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了热量不相等。为表示各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引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但比热容究竟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呢?教师会说,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可是由于热量没有具体的可视形体,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质的这种性质的理解不透,如何能帮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呢?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操作。

拿出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的圆柱形杯子,做了如表二的类比。

1.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再次借助表二的类比进一步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经过连续类比,学生们已经深刻理解了比热容概念,为了加深印象,可以在之后的比热容应用中,继续运用此类比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中还有许多相对于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给学生找到一个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参考文献

[1]杜永来.类比思维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0(12).

[2]姚绍欣,赵德宝.类比思想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做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不仅应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内容、意义、适用条件等,而且还应重视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应学到物理知识,而且应学到科学方法,发展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初中物理学习过程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很多,类比法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部分上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另一部分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以旧带新,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提升到抽象,从抽象到形象,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物理概念、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思想进行有效教学。

一、借助类比,引入概念

初中物理概念大多是抽象的,有不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接受。例如,电功、电压、功率等概念。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对难接受的概念,我们可以借用一个学生知道的,且与之很相似的旧概念,通过类比引入新概念。

例如,在学习电功概念时,由于“电”和“功”两个概念,都很抽象,没有具体的物理形状,所以初中生对电功概念一直难以理解。对于电功,在教学中,一般有这么两种引入思路:一种是由水流做功,类比得出电流也可以做功,但结论得出比较牵强、突兀,学生感觉好像是被强迫接受这个概念;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小电动机提升钩码,从而得出电流可以做功,虽然运用了实验,试图使电功概念形象化,但这种思路比较跳跃,跨度大,初中生接受起来比较牵强。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机械功与能的知识,两次利用类比法引入电功概念,效果很好。

在具体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钻木取火时,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②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做功)③用电暖气取暖时,能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电能转化为内能)④类比得出,此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做功)⑤观察并思考,用手提起钩码,此过程中,谁对钩码做功?(手对钩码做功)⑥观察电动机提起钩码,类比得出此过程谁对钩码做功?(电动机在对钩码做功)⑦观察并思考,断电的电动机还能做功吗?(不能)⑧通电的电动机提起钩码时,到底是谁做功?(电流做功)

通过两次类比,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入,学生自然接受电功概念,思路归纳如下:

初中物理还有很多概念的引入,可以利用类比法来降低难度。利用类比方法,学生即使感性认识不足,抽象思维能力不够,但通过类比,在旧知识、旧经验的基础上,也能较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利用类比,建构概念

初中物理有一类概念,它们定义方法相似,即利用比值来定义的概念,如速度、密度、功率、压强和比热容等。这些概念,定义、定义式、单位等在形式上都有很多相似处,所以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这类概念,利用类比法建构新概念。

例如,在学习密度时,一般先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质量体积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入密度概念。因为密度表达式和速度表达式是相似的,此时可以先回顾速度的定义、单位,启发学生利用类比法,完善密度概念,具体思路如表一,由学生利用类比法将表格填写完整。

利用类比思想建构同类新概念,既培养了学生类比探究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这类概念的共同点,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巧妙类比,理解概念

还有一部分概念,由于很抽象,所以即使已经建构了概念,学生仍然会理解不透,这里就需要教师运用类比法让这些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比热容概念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恐怕学生即使将比热容定义、公式背熟了,也未必真正理解好了比热容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类比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比热容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建构比热容概念时,可先问学生:生活中沙子和水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子的温度较高,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师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了热量不相等。为表示各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引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但比热容究竟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呢?教师会说,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可是由于热量没有具体的可视形体,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质的这种性质的理解不透,如何能帮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呢?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操作。

拿出两个粗细不同、高度相同的圆柱形杯子,做了如表二的类比。

1.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再次借助表二的类比进一步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经过连续类比,学生们已经深刻理解了比热容概念,为了加深印象,可以在之后的比热容应用中,继续运用此类比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中还有许多相对于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给学生找到一个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参考文献

[1]杜永来.类比思维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0(12).

[2]姚绍欣,赵德宝.类比思想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猜你喜欢

钩码比热容建构
例谈极值法的应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