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几何画板对一道中考题进行探究与推广

2015-01-12吴舒昊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切点画板等腰三角

吴舒昊

中考试题是初中知识的“大杂烩”,它涵盖了初中阶段所学的各种知识,是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查.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后几道大题,很多时候都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有时甚至还要用到一些特别的技巧,才能把题目解答出来.而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第24题就是综合考查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还涉及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转化和推理能力.借助几何画板对这道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能进一步挖掘题目的内在本质,从中发现极富趣味的规律,再进一步进行推广,则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原题及其解答思路

二、运用几何画板对原题进行探究

原题中,C点的运动限制在AB的延长线上,而且C点与B点不重合.现在,作者去掉这两个条件,改为:C点在AB所在的直线上运动.下面运用几何画板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探究.虽然原题中C点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D点在圆O上运动,但是CD始终与圆的半径OA相等,即CD的长度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在几何画板中,可以画出以C点为圆心、CD为半径的圆,而D点则是圆C与圆O的交点;此时,D点的运动随C点的运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保持CD的长度等于OA的长度,所以,这种做法并不偏离题目的本意.因为原题只是规

图4定D点在圆O上运动,并没有规定它一定是在直线AC的上方,那么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直线AC的下方还有一个点D′,满足条件CD′=OA,这个点与D点关于直线AC对称.

1.C点在线段AB由A到B方向的延长线上

从题目的设问中,大家可以发现D点在运动过程中有三个关键位置:D点为圆O的切点、D点是CE的中点以及OD与EA平行.

(1)D点为圆O的切点.由原题中的第一小问可知:当OC=22时,CD是圆O的切线.如图4,由对称的性质得:CD′也是圆O的切线,且∠OD′C=∠ODC=90°.又因为两个圆的半径相等,所以有OD=OD′=CD=CD′,则四边形ODCD′为菱形.在菱形ODCD′中,因为∠OD′C=∠ODC=90°,所以∠DOD′=∠DCD′=

90°

.所以,菱形ODCD′是一个正方形.

(2)D点是CE的中点.如图5,当D点是CE的中点时,DE=CD=OD=OE=OA,则

△OED

为等边三角形,△OEA、△DO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3=∠4=∠5=60°,∠6=∠7=12∠4=30°.所以,∠5+∠6=90°,则△OE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EC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对称的性质,D点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D′也是CE′的中点,则EE′=CE=CE′=2CD,所以△CEE′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3)OD与EA平行.如图6,当OD∥EA时,∠2=∠5,∠1=∠6.又因为OA=OE=OD=CD,所以△OEA、△DOC为等腰三角形,则有:∠1=∠2,∠6=∠7.由这四个等式,可得:∠5=∠7,∠1=∠7.因为∠5=∠7,∠3=∠3,所以△OED∽△CEO.又因为∠1=∠7,所以△EAD为等腰三角形.

2.C点线段OB上

若C点在线段OB上,此时,CD所在的直线与圆O的交点E在直线AC的下方(如图7所示).特别地,当C点与B点重合时,CD所在的直线与圆O的交点为D点、E点.因为OD=CD,所以△DOC为等腰三角形.特别地,当C点与B点重合时,

△DOC为等边三角形.当C点与O点重合时,圆O和圆C重合.

3.C点在O点的左边

若C点在O点的左边,此时,根据对称的性质,当C点在线段OA上运动时,图形的变化与2中的情形相类似;当C点在线段AB由B到A方向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图形的变化与1中的情形相类似.

三、对原题进行推广,得出三个推论

原题中,圆O的半径为2,现在不考虑其半径的大小,题干中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然后根据原题的设问由题目中的情形推广到一般情形.这样,可以推出以下三个结论.

1.D点为圆O、圆C的切点OC=2OA

如图4,当D点为圆O的切点时,∠ODC=∠OD′C=90°.前面已证四边形ODCD′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ODCD′中,OC为∠DOD′、∠DCD′的平分线,所以,∠DOC=∠D′OC=∠DCO=∠OCD′=45°,则△DOC、△D′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2OA.

当时OC=2OA,因为圆O和圆C的半径相等,所以有:在△DOC中,OD2+CD2=2CD2=OC2;在△D′OC中,OD′2+CD′2=2CD′2=2CD2=OC2.所以,△DOC、△D′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DC=∠OD′C=90°.此时,CD、CD′为圆O的切线,OD、OD′为圆C的切线.所以,D点、D′点为圆O、圆C的切点.

2.D点为CE的中点OC=3OA

由前文可知:当D点为CE的中点时,△OEC为直角三角形.此时,在Rt△OEC中,OC=EC2-OE2=(2OE)2-OE2=3OE=3OA

.

3.OD∥EAEC·ED=EO2

由前文可知:当OD∥EA时,△OED∽△CE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EOEC=EDEO,则EC·ED=EO2.

如图6,EC·ED=EO2可转化为EOEC=EDEO,所以有△OED∽△CEO.此时,∠5=∠7.又因为△DO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6=∠7.所以∠5=∠6.因为∠EOC是等腰△OEA的外角,且∠EOC=∠5+∠6,所以∠1=∠2=∠5=∠6.所以∠1=∠6.根据同位角相等,得OD∥AE.

参考文献

邓继雄.借“画板”'之手破中考压轴[J].中学数学,2013(8).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中考试题是初中知识的“大杂烩”,它涵盖了初中阶段所学的各种知识,是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查.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后几道大题,很多时候都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有时甚至还要用到一些特别的技巧,才能把题目解答出来.而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第24题就是综合考查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还涉及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转化和推理能力.借助几何画板对这道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能进一步挖掘题目的内在本质,从中发现极富趣味的规律,再进一步进行推广,则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原题及其解答思路

二、运用几何画板对原题进行探究

原题中,C点的运动限制在AB的延长线上,而且C点与B点不重合.现在,作者去掉这两个条件,改为:C点在AB所在的直线上运动.下面运用几何画板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探究.虽然原题中C点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D点在圆O上运动,但是CD始终与圆的半径OA相等,即CD的长度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在几何画板中,可以画出以C点为圆心、CD为半径的圆,而D点则是圆C与圆O的交点;此时,D点的运动随C点的运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保持CD的长度等于OA的长度,所以,这种做法并不偏离题目的本意.因为原题只是规

图4定D点在圆O上运动,并没有规定它一定是在直线AC的上方,那么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直线AC的下方还有一个点D′,满足条件CD′=OA,这个点与D点关于直线AC对称.

1.C点在线段AB由A到B方向的延长线上

从题目的设问中,大家可以发现D点在运动过程中有三个关键位置:D点为圆O的切点、D点是CE的中点以及OD与EA平行.

(1)D点为圆O的切点.由原题中的第一小问可知:当OC=22时,CD是圆O的切线.如图4,由对称的性质得:CD′也是圆O的切线,且∠OD′C=∠ODC=90°.又因为两个圆的半径相等,所以有OD=OD′=CD=CD′,则四边形ODCD′为菱形.在菱形ODCD′中,因为∠OD′C=∠ODC=90°,所以∠DOD′=∠DCD′=

90°

.所以,菱形ODCD′是一个正方形.

(2)D点是CE的中点.如图5,当D点是CE的中点时,DE=CD=OD=OE=OA,则

△OED

为等边三角形,△OEA、△DO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3=∠4=∠5=60°,∠6=∠7=12∠4=30°.所以,∠5+∠6=90°,则△OE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EC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对称的性质,D点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D′也是CE′的中点,则EE′=CE=CE′=2CD,所以△CEE′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3)OD与EA平行.如图6,当OD∥EA时,∠2=∠5,∠1=∠6.又因为OA=OE=OD=CD,所以△OEA、△DOC为等腰三角形,则有:∠1=∠2,∠6=∠7.由这四个等式,可得:∠5=∠7,∠1=∠7.因为∠5=∠7,∠3=∠3,所以△OED∽△CEO.又因为∠1=∠7,所以△EAD为等腰三角形.

2.C点线段OB上

若C点在线段OB上,此时,CD所在的直线与圆O的交点E在直线AC的下方(如图7所示).特别地,当C点与B点重合时,CD所在的直线与圆O的交点为D点、E点.因为OD=CD,所以△DOC为等腰三角形.特别地,当C点与B点重合时,

△DOC为等边三角形.当C点与O点重合时,圆O和圆C重合.

3.C点在O点的左边

若C点在O点的左边,此时,根据对称的性质,当C点在线段OA上运动时,图形的变化与2中的情形相类似;当C点在线段AB由B到A方向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图形的变化与1中的情形相类似.

三、对原题进行推广,得出三个推论

原题中,圆O的半径为2,现在不考虑其半径的大小,题干中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然后根据原题的设问由题目中的情形推广到一般情形.这样,可以推出以下三个结论.

1.D点为圆O、圆C的切点OC=2OA

如图4,当D点为圆O的切点时,∠ODC=∠OD′C=90°.前面已证四边形ODCD′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ODCD′中,OC为∠DOD′、∠DCD′的平分线,所以,∠DOC=∠D′OC=∠DCO=∠OCD′=45°,则△DOC、△D′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2OA.

当时OC=2OA,因为圆O和圆C的半径相等,所以有:在△DOC中,OD2+CD2=2CD2=OC2;在△D′OC中,OD′2+CD′2=2CD′2=2CD2=OC2.所以,△DOC、△D′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DC=∠OD′C=90°.此时,CD、CD′为圆O的切线,OD、OD′为圆C的切线.所以,D点、D′点为圆O、圆C的切点.

2.D点为CE的中点OC=3OA

由前文可知:当D点为CE的中点时,△OEC为直角三角形.此时,在Rt△OEC中,OC=EC2-OE2=(2OE)2-OE2=3OE=3OA

.

3.OD∥EAEC·ED=EO2

由前文可知:当OD∥EA时,△OED∽△CE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EOEC=EDEO,则EC·ED=EO2.

如图6,EC·ED=EO2可转化为EOEC=EDEO,所以有△OED∽△CEO.此时,∠5=∠7.又因为△DO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6=∠7.所以∠5=∠6.因为∠EOC是等腰△OEA的外角,且∠EOC=∠5+∠6,所以∠1=∠2=∠5=∠6.所以∠1=∠6.根据同位角相等,得OD∥AE.

参考文献

邓继雄.借“画板”'之手破中考压轴[J].中学数学,2013(8).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中考试题是初中知识的“大杂烩”,它涵盖了初中阶段所学的各种知识,是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查.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后几道大题,很多时候都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有时甚至还要用到一些特别的技巧,才能把题目解答出来.而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第24题就是综合考查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还涉及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转化和推理能力.借助几何画板对这道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能进一步挖掘题目的内在本质,从中发现极富趣味的规律,再进一步进行推广,则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原题及其解答思路

二、运用几何画板对原题进行探究

原题中,C点的运动限制在AB的延长线上,而且C点与B点不重合.现在,作者去掉这两个条件,改为:C点在AB所在的直线上运动.下面运用几何画板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探究.虽然原题中C点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D点在圆O上运动,但是CD始终与圆的半径OA相等,即CD的长度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在几何画板中,可以画出以C点为圆心、CD为半径的圆,而D点则是圆C与圆O的交点;此时,D点的运动随C点的运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保持CD的长度等于OA的长度,所以,这种做法并不偏离题目的本意.因为原题只是规

图4定D点在圆O上运动,并没有规定它一定是在直线AC的上方,那么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直线AC的下方还有一个点D′,满足条件CD′=OA,这个点与D点关于直线AC对称.

1.C点在线段AB由A到B方向的延长线上

从题目的设问中,大家可以发现D点在运动过程中有三个关键位置:D点为圆O的切点、D点是CE的中点以及OD与EA平行.

(1)D点为圆O的切点.由原题中的第一小问可知:当OC=22时,CD是圆O的切线.如图4,由对称的性质得:CD′也是圆O的切线,且∠OD′C=∠ODC=90°.又因为两个圆的半径相等,所以有OD=OD′=CD=CD′,则四边形ODCD′为菱形.在菱形ODCD′中,因为∠OD′C=∠ODC=90°,所以∠DOD′=∠DCD′=

90°

.所以,菱形ODCD′是一个正方形.

(2)D点是CE的中点.如图5,当D点是CE的中点时,DE=CD=OD=OE=OA,则

△OED

为等边三角形,△OEA、△DO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3=∠4=∠5=60°,∠6=∠7=12∠4=30°.所以,∠5+∠6=90°,则△OE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EC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对称的性质,D点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D′也是CE′的中点,则EE′=CE=CE′=2CD,所以△CEE′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3)OD与EA平行.如图6,当OD∥EA时,∠2=∠5,∠1=∠6.又因为OA=OE=OD=CD,所以△OEA、△DOC为等腰三角形,则有:∠1=∠2,∠6=∠7.由这四个等式,可得:∠5=∠7,∠1=∠7.因为∠5=∠7,∠3=∠3,所以△OED∽△CEO.又因为∠1=∠7,所以△EAD为等腰三角形.

2.C点线段OB上

若C点在线段OB上,此时,CD所在的直线与圆O的交点E在直线AC的下方(如图7所示).特别地,当C点与B点重合时,CD所在的直线与圆O的交点为D点、E点.因为OD=CD,所以△DOC为等腰三角形.特别地,当C点与B点重合时,

△DOC为等边三角形.当C点与O点重合时,圆O和圆C重合.

3.C点在O点的左边

若C点在O点的左边,此时,根据对称的性质,当C点在线段OA上运动时,图形的变化与2中的情形相类似;当C点在线段AB由B到A方向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图形的变化与1中的情形相类似.

三、对原题进行推广,得出三个推论

原题中,圆O的半径为2,现在不考虑其半径的大小,题干中的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然后根据原题的设问由题目中的情形推广到一般情形.这样,可以推出以下三个结论.

1.D点为圆O、圆C的切点OC=2OA

如图4,当D点为圆O的切点时,∠ODC=∠OD′C=90°.前面已证四边形ODCD′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ODCD′中,OC为∠DOD′、∠DCD′的平分线,所以,∠DOC=∠D′OC=∠DCO=∠OCD′=45°,则△DOC、△D′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2OA.

当时OC=2OA,因为圆O和圆C的半径相等,所以有:在△DOC中,OD2+CD2=2CD2=OC2;在△D′OC中,OD′2+CD′2=2CD′2=2CD2=OC2.所以,△DOC、△D′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DC=∠OD′C=90°.此时,CD、CD′为圆O的切线,OD、OD′为圆C的切线.所以,D点、D′点为圆O、圆C的切点.

2.D点为CE的中点OC=3OA

由前文可知:当D点为CE的中点时,△OEC为直角三角形.此时,在Rt△OEC中,OC=EC2-OE2=(2OE)2-OE2=3OE=3OA

.

3.OD∥EAEC·ED=EO2

由前文可知:当OD∥EA时,△OED∽△CEO.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EOEC=EDEO,则EC·ED=EO2.

如图6,EC·ED=EO2可转化为EOEC=EDEO,所以有△OED∽△CEO.此时,∠5=∠7.又因为△DO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6=∠7.所以∠5=∠6.因为∠EOC是等腰△OEA的外角,且∠EOC=∠5+∠6,所以∠1=∠2=∠5=∠6.所以∠1=∠6.根据同位角相等,得OD∥AE.

参考文献

邓继雄.借“画板”'之手破中考压轴[J].中学数学,2013(8).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切点画板等腰三角
抛物线的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及性质应用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一种伪内切圆切点的刻画办法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圆锥曲线的切点弦定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