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反思

2015-01-12连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优质课向量新课程

连兰

新课改理念下,优质的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而为了实现优质的教学,其主渠道是实现优质的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一直是一个能让教师切磋、学习、提高的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更为优质的教学.在2014年的防城港市优质课比赛中,笔者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并且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高中数学科的第一名.比赛方式是同课异构,课题为“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每个参赛老师都精心准备,充分展现了各自学校集体备课的力量以及自身扎实的教学功底.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我校集体设计的教学课堂在基于“关注学生发展”上展现出了几个亮点.

一、导入——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授课都有一个导入的教学环节,而且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都是吸引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这次课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教师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大家近来最关注的国际大事是什么?”学生立即回答:“马航.”教师就势创设第一个情境:马航失联客机可能飞行路线.并给学生观看了46秒的视频,由位移的合成引导学生归纳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接着创设第二个情境:中国搜救船——雪龙号在搜救中的行驶速度.由速度的合成引导学生归纳出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利用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情感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导入真实而又新鲜,感染力比较强,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而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这也符合了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二、过程——精导妙引

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导妙引,就是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引导、启发.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发展.在这节“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优质课中,强调的是学生对新知识建构,以及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教师通过启发式问题、比较教学和梯度性强的练习设置,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从情境启发得到向量加法的两个法则,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法则的异同.从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加法到两个共线向量的加法;从两个向量的加法到多个向量的加法.从有图的向量加法到没图的向量加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知识的比较中构建新知识.在随堂检测中,设置了有层次的课堂练习,依次为巩固训练、强化提升、拓展迁移和挑战高考,这样有效贯彻“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结尾——情感升华,师生共鸣

新课的导入是为了把学生更好地引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结尾的艺术,则是要让学生将教学的小课堂带入到人生的大课堂,将最好的效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所以,结尾也是一节课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这节“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优质课的结尾,教师设置了三个逐渐递进的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是: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点?由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和提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个小问题是:在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向量求和来解释的问题吗?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非常踊跃的发言,紧接着教师展现一组图片,“合力提水浇花”,“齐力推车助人”,特别是具有本市特色的图片“端午节龙舟赛”“金滩海边拉大网”,这使得学生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教师抛出了第三个小问题: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悟?当时有一个学生立即说到:“人多力量大.”教师反问:“人多,真的会力量大吗?”又有学生答:“不是.我们刚刚学了向量的合成,只有当向量的方向相同时,合向量的大小才是最大的!”教师接着问:“那我们怎么说才更合适呢?”此时,部分学生齐声说:“团结就是力量.”教师趁热打铁:“是的,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就能使我们的班级团结,民族昌盛,国家富强!”伴随着教师激昂的语调,教室里沸腾了起来,学生都使劲鼓掌!此时,整节课达到了高潮,师生达成了共鸣.

一堂课的结尾通常都是课堂小结这一个环节,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小结,能有画龙点睛之妙用,能促使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养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小结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所以,无论是常态课,还是优质课,教师都需要关注学生发展,以此来设计教学.

(责任编辑 黄桂坚)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质课向量新课程
向量的分解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向量五种“变身” 玩转圆锥曲线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