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2015-01-12周小鹏
周小鹏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我拼搏,我自信,我能行”的学习观。教师要在不断的反思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水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课改;反思;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众说纷纭的课改浪潮冲击下,我也曾迷惘过,彷徨过,甚至不知以后的路该如何走。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最困惑的时候,一次和学生的偶然对话,让我茅塞顿开,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放学后,我将几名学生留了下来,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心中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我的鼓励下,一个男生说道:“老师,我认为语文课应该是生龙活虎,尤其是讲解古诗的时候,不应该太沉闷!”“语文课应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语文课代表说道。“上课回答问题不应该只提问好学生,也应该给我们成绩一般甚至不好的学生表现的机会!”一个成绩平平的女生委屈地撅着嘴说道。“语文课是不是也应该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一向沉稳的班长发了言。
听着学生这些美好的愿望,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真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合理的想法,有的问题甚至连我这个从教几年的教师都没有细想过。这次与学生的谈话使我深刻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这一刻起,我就立志每堂语文课都要让学生学有所得。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反思、尝试,我的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教学成绩也有了大幅提高。仔细回想,这一切都归功于以下四种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由,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我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丢掉颐指气使的神情,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教师就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而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出众的才艺往往最容易折服学生。
一次,我上《寓言二则》一课,为了打破课堂的沉闷,我事先在白纸上画了两幅漫画——《矛与盾》和《鹬蚌相争》,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简述画面内容和漫画给自己的启示,从漫画中发现寓言故事的魅力,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发言踊跃,各抒己见。下课了,许多学生围了过来:“老师,这是你画的?”眼神中满是佩服与惊讶。学生纷纷说:“老师,你真棒!”听着学生的溢美之辞,我不忘教育他们:“只要你们肯下苦功,以后画的肯定比老师好多了。”
还有一次,在订正《语文配套练习》时,有一首诗歌《白衣天使》,歌颂了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白衣天使。我让学生试着朗读,可是他们对情感的把握始终不到位,于是我就给他们范读了一遍。听完我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不约而同地给我鼓起了掌,很热烈,也很持久。从那以后,班里掀起了一股朗读热。
这两堂课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如果教师多才多艺,学生一定会从心里佩服你,也一定会对你的话言听计从。因此,我把平时勤学苦练的基本功都运用到了教学中来:漂亮工整的板书, 感情充沛的朗读,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再加上亲切的微笑、适时的鼓励……我不断以我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而学生也逐渐爱上了语文课。
三、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比如: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鼓励学生“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的朗读简直是一种享受”“你听得真仔细,会听是会学习的一种表现”“别急,再想想”“同学们,咱们为他加把劲儿”等,这些鼓励语的使用,使学生有了自信心,推进了课堂教学的“开放”,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以及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让学生树立“我拼搏,我自信,我能行”的学习观
在课上,我反复告诉学生:“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绝不是成绩的好坏,而是看你努力与否。如果你努力了,即使成绩不太理想,老师也会因你而骄傲!”在我的鼓励下,许多后进生摆脱了自卑的阴影,课堂上不再默默无语。
记得有一次讲完一篇散文《你,浪花里的一滴水》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写。在检查学生续写时,我点到了一个平时沉默少言的男生,没想到他竟出口成章,语言相当流畅优美。我带头为他鼓起了掌,随后全班掌声齐鸣。这位男生充满感激的望着我,眼中似乎有一种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动。这次发言给了他自信,此后他经常踊跃发言,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回想以前走过的路,有过失败的痛苦,也有过成功的喜悦。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我要在不断的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