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1-12裘文程丽英
裘文+程丽英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初中英语教学多半采用传统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如果能利用好信息技术,那么英语课堂将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也会变得积极活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很好地结合,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课堂教授英语的方式一般都是听、说、读,课堂显得很枯燥无趣。现在很多学校有了多媒体英语教室,学生上课时,教师将讲课的内容呈现在多媒体上,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让学生学习英语,更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现代信息技术为呈现学习情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在教学中常用到的有PowerPoint、Flash、影音播放器以及一些信息网站。通过PowerPoint软件,我们将所学知识的重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题框架,引导思维的走向,这是很常用也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软件。视频播放器也是我们常用的软件,很多教师喜欢在课程开始做一些课程导入,课程导入很重要,太深奥学生听不懂,提不起兴趣,太浅显,又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放映视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且观看视频往往会让学生处在某种情境中,既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学生去记忆。Flash动画也是非常形象化的技术,教师可以将每个字母做成动画,每个字母按照一定的顺序自动排列,组成不同的单词,这样讲单词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英语又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所以学好英语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学习之后仅仅是会写会读,但是在真正的交流中,都存在“不敢张嘴”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学生英语考试能近乎考到满分,但在真实的对话中却无法正常用英语与人交流呢?因为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创设情境。英语的考试成绩和口语水平的高低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处在这个环境中,流畅地与人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去达到这个目标。如在视听媒体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在国外购物,或者遇到熟人这样的简单场景,让学生进行虚拟对话。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缩小了课堂与实际的差距。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练习阅读,学习语法。记忆语法不能单单是记忆原理,通过例句来记忆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学生不可能多次重复一个经典例句,所以如果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多听一些英语音频,应该是最好不过了。英语需要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听音频更是增强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感对于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多媒体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去更多地练习、倾听、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前放学后,学生各自回家,学生之间很少联系,学生和教师之间联系更加少,所以即使学生有很多不会的问题,也只能默默地积攒在心中,无法得到解答。现在有了qq、微信等信息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建一个班级的英语学习群,每个学生在群里都可以自由发言,在群里发言避免了像课堂上那样面对面交流的尴尬,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学生有不会的问题,在群里发言后,其他同学可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帮助他一起解答这个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也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教师单纯地布置家庭作业更有意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感知可视可听的英语,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中锻炼能力,提升素养,这样就达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玲,许芳梅.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8(4).
[2]邹欣欣.运用网络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J].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
[3]林苗.对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一点思考[N].潮州日报,2009 -5-25(B02).
[4]葛萍.现代教育技术和外语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