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方法
2015-01-12吴广芹
吴广芹
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也就是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的竞争。语文教育是学习一切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语文教育也是对五千多年文明古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语文教育不仅将汉字、语法、古代诗词、散文等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锻炼其读写能力。因此,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对于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育是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母语作为载体进行讲解和讨论的,应该说小学生对母语的文化知识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气氛也应该是让人满意的,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针对这类问题,教育专家也尝试着把理想的语文课堂创造出灵动性,只有授课教师调动起课堂气氛,学生才会觉得语文课有趣,积极地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融入课堂,与教师建立起情感的交流,对语文知识深入钻研。所以,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是学习及教育的关键。
在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善于营造灵动的课堂气氛。学习课本内容时,只是一味陶醉其中,或者追求形式主义,脱离文本实意。而且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按老套路“识生字—归纳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三步法进行教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和感情传递。在少有的几次问答互动环节,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系统的评价,对学生精彩的回答没有给予表扬和肯定,对回答偏颇的学生没有指出其错误所在,结果导致学生听完回答之后,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答案。教师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不够重视,只传授应试技巧,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重复着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偏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到乏味、大篇理论文字讲解等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常开小差,语文知识素养难以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现在看来,一名出色的教师光有一桶水不行的,教师的文化知识只有像那流息不止的溪水,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是课堂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应深刻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大胆地把课改指导理念付诸行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前沿教学成果,汲取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只限于教材的课后习题和教学目标,而要掌握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查阅与教材相关材料,为开展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营造“和谐、平等、自助、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的事物有种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好奇心,在教材讲解之前多补充与教材有关的有趣的背景故事,巧设情境,让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有着急切地想知悉下文的欲望,这样的情况下更容易把学生引入教材。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灵活多变,对于教材的一个话题或教师的一个问题,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独特看法和感悟,并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此时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善于关注他们的眼神,给学生创造一个舞台,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激发他们的想象潜力与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所感所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则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进来,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只有在这样一个轻松诙谐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得以扩展,潜能才得以激发,兴趣才得以培养,能力才得以提升,从而才能真正地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理解与感受的交融、心灵与课堂的交融。面对兴趣十足的学生,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他们健康活泼的个性。
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多媒体诞生,教学手段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减少粉笔书写的时间,将与教学有关的文字、音频、视频播放在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长征》一文时,可以把与红军长征有关的图片、视频播放在学生眼前,还原历史真相,使学生对长征过程中生死考验的艰苦历程产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只限于课本,还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作业,不断扩展教学内容,例如学习古诗词、散文、成语等,开展一些类似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听写大会、古诗词听写大会等活动,从而使学生积累知识,掌握自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探索的精神,激发求学的兴趣,从而培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泽玉.教育的目的,德育的意义[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2]杨春杰.怎样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