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楼板开裂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2015-01-12葛勇严春风谢绍云张兴伟
葛勇,严春风,谢绍云,张兴伟
(1重庆泉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4500;2四川省建设厅,四川成都 610041;3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42)
1 概况
某住宅小区由A、B、C、D4栋楼组成,其中C栋和D栋均为底层框架-砖混结构房屋。C栋为6+1层,一层局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为砖混结构,平面形状近似弧形,由4个单元组成,总长度为97.8m,总宽度为19.5m,建筑面积为9984m2;D栋负一层局部为框架结构,上部七层为砖混结构,平面形状呈矩形,由3个单元组成,总长度为58.5m,总宽度为19.5m,建筑面积为8247m2。
该工程楼板、屋面板均为现浇板,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楼面现浇板的厚为100mm、120mm。发现部分现浇板存在裂缝,要求对C栋19.80m层 (53)-(55)/(A)-(D)轴线范围、D栋3.00m层(21)-(23)/(A)-(C)轴线范围、6.00m层(28)-(30)/(G)-(H)轴线范围、15.00m层(19)-(21)/(A)-(C)轴线范围内现浇板裂缝进行检测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2 楼板检测
2.1 外观检查[1]
对于所委托的四块现浇板外观进行了检查,有三块板裂缝已进行了封闭处理,因此裂缝宽度无法进行检测,对裂缝位置进行了测量,裂缝分布示意图见图1。
图1 楼板裂缝检测示意图
根据检查结果,可知裂缝主要情况如下:(1)板面四角斜向裂缝,板面裂缝宽度比板底裂缝宽度大,局部板底可见裂缝处渗水痕迹,部分板底未发现裂缝;(2)板边平行于墙体的直裂缝;(3)局部裂缝距离墙体约1m,平行于墙体走向,属施工缝位置。
2.2 混凝土强度
经采用回弹法对现浇板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测,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在25.0~34.1 MPa之间,满足设计C25强度等级的要求[2]。
2.3 现浇板厚度
采用楼板测厚仪对楼板厚度进行了抽测,抽测部位和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现浇板厚度抽测结果表
从表1中数据可知:C栋所抽测客厅现浇板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D栋所抽测现浇板厚度超过设计和规范允许值,属于正偏差,不影响现浇板结构安全性[3]。
2.4 配筋检测[1]
采用钢筋位置测定仪对现浇板配筋情况进行抽测,并结合剔打方法对钢筋直径进行了抽测,结果见表2。
表2 现浇板配筋检测结果表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现浇板板底钢筋间距实测结果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板面部分钢筋间距实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板面钢筋保护层抽测结果在46~82mm之间,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直径抽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3 裂缝原因分析
3.1 现浇板承载力验算
按照实测结果,对所抽测的现浇板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相关参数取值如下:混凝土按设计C25取值,D栋板厚度取设计值100mm(C栋客厅板厚度取实测值100mm),配筋情况按抽测结果结合设计图取值,楼面恒荷载标准值取3.5kN/m2,活荷载标准值取2.0kN/m2[4]。
验算结果:D栋所抽测现浇板结构承载力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C栋客厅现浇板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3.2 现浇板开裂原因分析[3-4]
(1)根据结构验算结果,D栋现浇板的结构承载力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板面角部出现的斜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完毕的收缩过程中,四边受到墙体和圈梁的约束,在板角部产生主拉应力,主拉应力方向与板裂缝基本垂直,当主拉应力超过板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将在该位置产生开裂。该类裂缝基本不影响板承载力,但需进行封闭处理。
(2)D栋二楼卧室直裂缝位置为施工缝位置,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结合面处理不妥、混凝土收缩等原因所致,该裂缝不影响现浇板承载力,但需进行封闭处理。
(3)C栋客厅现浇板出现的板面角部斜裂缝及端部平行于墙体的直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同时板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有效高度减小,影响了现浇板承载力。应对该板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4)混凝土浇筑后,施工荷载过早施加,模板本身微变形以及模板之间变形不一致及养护欠妥等原因也是导致板裂缝出现的原因。
4 处理对策
D栋三块现浇板结构承载力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C栋客厅现浇板结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D栋三块现浇板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养护欠妥等原因引起的,不影响现浇板结构承载力,建议进行封闭处理。C栋客厅板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收缩、楼板厚度不足、负筋保护层厚度偏大等原因所引起,影响现浇板承载力,应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4.1 板面角部斜裂缝处理
处理方法:处理前均需对裂缝首先进行封闭处理,然后采用表面凿“V”型槽用环氧胶泥封闭,表面再粘贴一层玻璃纤维布。
技术要求:(1)用钢丝刷刷去槽中已松动的混凝土颗粒,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去槽中的粉尘;(2)在混凝土表面干燥状态下,用环氧树脂胶泥填充;(3)最后在表面粘贴一层玻璃纤维布(见图2)。
图2 裂缝处理方法(一)
4.2 板直裂缝处理
处理方法:处理前均需对裂缝首先进行封闭处理,然后采用表面凿“V”型槽用环氧胶泥封闭。
技术要求:(1)用钢丝刷刷去槽中已松动的混凝土颗粒,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去槽中的粉尘;(2)在混凝土表面干燥状态下,用环氧树脂胶泥填充(见图3)。
图3 裂缝处理方法(二)
4.3 板角斜裂缝及直裂缝处理[3]
处理方法:因板厚不符要求,先对裂缝凿槽封闭,再在表面增铺钢筋网后浇细石叠合层。
技术要求:(1)钢筋配置:板面新增同规格原有钢筋,但应双向连通;新增钢筋在砖墙内的一端呈斜向植入,在洞口边竖向植入;钢筋植入长度为15d;新增钢筋保护层厚度为15mm;(2)锚固短钢筋:为增加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竖向布置锚固梅花型短钢筋 f9@300 ×400;植入板厚度深60mm;(3)植筋要求:植筋胶性能应符合GB50367-2006规范中关于A级胶的性能要求,在墙端植筋时应采用分段成孔;(4)混凝土面层:浇筑前应将原板面混凝土凿毛,剔除深度8~10mm,并涂刷一层界面剂;采用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浇筑的厚度为40~50mm,并加强养护(见图4)。
图4 裂缝处理方法(三)
5 结论
研究表明,若现浇楼板出现开裂,首先应对楼板的截面、强度、配筋及保护层等相关项目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对楼板承载力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可以很好地解决楼板的安全性、正常使用性和耐久性等问题。该工程楼板处理完毕后,经过多年时间的现场不定期观查,未发现异常情况,因此本次的现浇板裂缝分析过程和处理对策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对其他类似工程的分析和处理有借鉴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09-20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