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的教学策略
2015-01-12魏荣发
魏荣发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适当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构建和谐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很多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做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学生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地等待老师上课。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来,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把实践带进课堂
新课标指出: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笔者事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让学生反复地把沙子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变得乐学。
三、把鼓励带进课堂
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笔者特地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把竞争带进课堂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
五、把民主带进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节奏和谐的基础和关键。长期以来,教师的特殊身份和权威地位压制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现代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其实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课堂应是为学生设计的,只有转变了这一观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通力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六、把趣味带进课堂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科学、合理地控制课堂节奏,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保持对数学学习拥有长久的兴趣。趣味教学不但能紧紧地吸引小学生,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甚至能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教学过程一定要扣住兴趣、情景、活动这三个重要因素,使他们很好地将兴趣、情景、活动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良好、宽松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师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到认同时,才能形成真正活跃、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