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2015-01-12孟庆娜仪秀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职场课程体系实训

孟庆娜,仪秀芳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当前,高职院校IT英语教学多数仍沿袭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关注英语语言理论知识与技能演练,忽略了加强学生英语运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教学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近些年来,职业教育观念日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IT英语教学应逐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加快教学模式改革,关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与职业能力培养,加快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步伐,全面彰显高职职业教育特点,切实提高IT英语教学实效性。

一、加快高职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顺应了职业教育规律与发展潮流的需求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就业导向,为我国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肩负着我国职业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培育的重责,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IT英语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加快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结合高职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拓展工学结合的有效路径,加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全面突出IT英语实训教学在实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高职学生能够在所创设的职业岗位情境中,加强实训操作与训练,逐步探索英语实践运用经验,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效缩短高职学业同未来就业与职业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必须加快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职业为导向,全面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始终贯彻“教、学、做”三位一体原则,注重加强学生英语职业能力训练,善于引导学生借助于英语语言,对职场环境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我职业竞争能力。

(二)适应了高职英语课程教育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所出台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职业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目标,结合实践运用等目标,全面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职业活动与职业业务活动中顺利进行口头、书面方式的交流。结合高职IT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如今高职IT英语教育重心已经由“学会”转变为了“会用”,单纯的英语知识获取已经退出了IT英语课程教学重点,而职业英语运用技能训练逐步上升为教学重点。就高职学生身心特点角度出发,英语能力培养可以通过集中化训练实现。为此,要想引导学生通过实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应当构建时间集中的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通过长时间反复强化训练,促进高职学生逐步实现熟练运用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

(三)是提高高职学生IT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需要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IT英语教师反映多数高职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其实,很多学生对于学好英语抱有殷切的希望,但缘何多数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呢?调查显示,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多集中在如下方面:(1)为了顺利通过各种考试;(2)为取得资格证书,包括四六级考试资格证书等等,以便为未来就业及职业增加竞争能力。虽然很多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但英语学习所具有的综合价值并未达到其真实预期。由于不少高职生欠缺英语语言能力训练与情境运用能力训练,因而不少学生难以采用英语展开简单的日常交际,更别提就业进入职场之后游刃有余地开展涉外业务了。这难以避免地导致很多学生对IT英语课程学习产生想法,认为开设英语课程并无大用,继而对其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快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尽快推动英语教学走出“只懂理论不善实践”的怪圈,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比重,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业、职业二者的有机融合,使大家切实看到英语实训课程学习对于未来就业职业生活的实效性,从而逐步增强其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

(一)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开发

1.基于职业情景开发课程体系

构建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的最终目的,即为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适应和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因而在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环节,就必须基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所应具有的能力,以职业为导向,结合公共基础英语模块、商务英语模块、职业英语模块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交际水平与适应能力。在开展IT英语实训课程开发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重点培养其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同时,结合职场情境作为基本载体,着力提升学生职场综合素质,不仅注重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应注重提高IT职业所要求具备的各项职场能力,及其同该职业有关的协调与分工合作能力,全面提高语言综合素质。

2.全面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语教学目标即促进学生逐步提升自我英语交际水平,而英语交际水平的提升需要通过实训操练与反复强化训练,学生作为各项活动的主体,在英语实训课程学习中必须全面确立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其营造良好的职业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样方可有效培养和锻炼自我英语交际能力与职场综合技能。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中,可以“明确任务——引导——实施——评价”作为基本流程,实训重点放在任务实施与完成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教师负责指导和引导学生,一方面对学习任务进行布置,另一方面对任务实施过程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说明,当任务完成后应给出相应的总结与评价,最关键的环节——任务实施过程应由学生自主进行。只有这样,方可全面培养其语言运用与操作技能,营造一个更真实的职场情境。

3.实训课程体系应便于课堂展示,以便进行科学的评价

由于受到实训课程开展的环境、条件、时间及师资情况等的制约,难以打造一个真实的职场环境,供学生深入现场开展实训教学,再加上不少高职院校实训教室有限,因而实训课程设计多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和创设,需要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职场环境进行创设,并将实训过程搬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能够了解职场流程,教师可以聘请职业人员亲临课堂对学生实训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给出中肯的意见,以便实训课程体系开发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职场能力指导。

(二)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确保实训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保证实训教学效果,高职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语言交际与操作能力。同时,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与动向,全面掌握学生的职业与个人发展需求,全面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模块化实训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实训课程与选修课程两方面,下设多个模块,课程体系见图1。

其中,实训课程模块属于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构成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实训课程体系,该模块通过集中化的实训操作与演练,使高职生迅速了解职场常用语,训练其采用英语模拟职业情境展开各项业务活动,提高自我涉外英语交际水平,为日后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而选修课程模块满足了高职生个性化职业能力培养与个人发展需求。该模块通过英语技能教学、语音语调培训,听说、写译训练等课程,为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指导,同时,通过学习职业英语知识,增强职业综合能力与职业竞争力。该模块实训课程教学可结合多样化的英语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1 高职IT英语实训课程体系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

为了适应实训课程体系要求,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置相应的英语实训项目,着重突出IT职业的针对性,在项目确立前结合学生未来职业涉外业务活动,明确职业任务,对业务活动加以分解,依据业务流程对项目进行确定。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模拟职场情境,以此展开任务分析与实训教学过程。

以行动为导向,创新实训教学模式,以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职业目标,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安排、完成学习内容。师生、生生间应加强互动合作,以英语运用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实训活动情况,借助于角色模拟、项目教学等方法,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实训操作过程,掌握职场英语操作,能够充分运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提高英语运用与职场交际能力。

(四)完善考核体系,保证实训课程体系顺利开展

应构建集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于一体的考核体系。其中,自评由组长对该组成员实训情况做出评价,所占比重20%;小组互评是各组评选代表对其他小组实训情况进行评价,所占比重30%;教师评价由教师结合各组实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所占比重30%;企业评价是由企业职场人员结合小组实训情况是否符合企业职场要求做出评价,所占比重20%,作为每位学生的最终考核分数。

总之,高职IT英语实训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只有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构建完善、科学的实训课程体系,方可全面发挥实训课程教学有效性,彰显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点,为社会培养大批职业应用型人才。

[1]陈小龙.校企合作视野下高职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2(1):71-7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合群,陈小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互动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7):32-38.

[4]李明.面向企业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113-118.

猜你喜欢

职场课程体系实训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