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范式

2015-01-12李明宇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生态文明

[摘 要]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范式才有可能更有效的消除生态危机。在这个指导原则下,通过对人与自然异化现实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物质变换断裂的生态批判,来完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建构。以此为基础构建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范式

只有严格区分生态文明与形形色色西方绿色思潮(环境保护),才能真正把握生态文明的特质。无论是环境管理的“标准观点”、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生态中心主义还是保护穷人的环境正义运动都始终没有跳出资本主义的框架来谈生态文明问题。在“发展技术、经济非物质化”、“自然市场化、资本化”和“道德、伦理改革”等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方法不同程度失效后,以历史唯物主义所引导的生态哲学或许是当今世界唯一能指引人们消除生态危机,构建生态文明的思想武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生态文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范式,回到马克思以及塑造了马克思思想的那种激进式启蒙的思想传统中,重新理解世界和谋求人的自由,尊重和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设计出能够走向生态文明的思想方案和实践模式。

一、对人与自然异化现实的批判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文本中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时,已经发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对自然(外部自然和人的自身自然)所造成的破坏。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滥用和破坏着外部自然。马克思说:“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1)这种破坏力量造成森林、煤矿和铁矿的枯竭,造成适合于人类和其他物种繁衍生长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变成了受到污染的自然环境,就连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空气,也被“文明的熏人毒气污染”。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滥用和破坏人的自身自然,损害了工人健康。工人生活在被熏人毒气污染的洞穴般的陋室中,在那里,“光、空气等等,甚至动物的最简单的爱清洁习性,都不再是人的需要了。肮脏,人的这种堕落、腐化,文明的阴沟(就这个词的本义而言),成了工人的生活要素。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他的生活要素。他的任何一种感觉不仅不再以人的方式存在,而且不再以非人的方式因而甚至不再以动物的方式存在。”(2)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一个国家,例如北美合众国,越是以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3)

《手稿》可以说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诞生地。《手稿》以提出劳动异化概念而闻名,但在马克思那里自然异化和劳动异化都来源于人类的实践生活,从而自然异化的本质并不比劳动异化概念“更加抽象”。(4)马克思把自然异化与劳动异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时,看到了异化劳动必然会引起人与自然的异化。他通过具体分析,认为私有制度是造成自然异化的直接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了异化的劳动,而劳动的异化恰恰就是造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扭曲的根源。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扬弃异化劳动,变革社会制度,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也就是说,近代资本主义的环境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性的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存在,环境危机就不可避免。因此,解决生态灾难的根本途径是变革社会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引入了“联合”和“联合生产者”的概念,这是他对如何消除自然异化作出的深刻探讨。既然自然异化是由私有财产制度带来的,那么消除异化也就必须以消除私有制为前提。那么如何消除私有制呢?马克思提出通过“联合”来实现。只有通过“生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消除劳动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和自然异化的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人道社会主义的社会,而且是一个自然主义的社会,是“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早年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是从人类学思路统摄的异化逻辑出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异化关系的解决。因为当马克思从这种人类学的思维方式出发时,他先验地预设了一种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本真存在,然后扬弃这种异化状态恢复到理想状态。我们认为,此时的生态思想还停留于一种伦理道德批判,不能深刻回答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科学的生态思想体现于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批判,体现在《资本论》对物质变换裂缝的深刻批判中。

二、对资本主义物质变换断裂的生态批判

《资本论》是公认的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包含了十分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在这一文本中提出了著名的“物质变换”(新陈代谢)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的范畴界定为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在他看来,“物质变换”概念一开始是由科学家李比希等人提出来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使用了该范畴,并将劳动实践看作为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现实内容。马克思用这个科学化的术语阐明了物质的有机发展同无机发展的内在联系,指明了社会发展同自然演化的辩证统一,表明了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根本特征在于为个人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服务。但是,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过程造成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断裂”,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福斯特认为,可以从马克思对“物质变换断裂”的原因的分析中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资本主义在人类和地球的物质变换关系中催生出“无法修补的断裂”,而地球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永久性生产条件;(2)这就要求物质变换的“系统性恢复”成为“社会生产的固有法则”;(3)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规模农业和远程贸易加剧并扩展了这种物质变换的断裂;(4)对土壤养分的浪费反映在城市的污染和排放物上;(5)大规模的工业和机械化农业共同参与了对农业的破坏;(6)所有这一些都是城乡对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写照;(7)理性的农业需要独立的小农业主或者联合而成的大生产商自主经营其生产活动,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8)现状需要对人类和地球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进行规整,从而指向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5)在这几点结论中,最核心的就是把包括土壤衰竭、城市污染等在内的“物质变换断裂”的根本原因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就是说,资本的逻辑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变换“无法弥补的断裂”,正是这条“裂缝”把人类与自然界割裂开来,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并且,资本的逻辑迫使社会也卷入这个资本洪流中,导致社会有机体内部也出现裂缝。而未来社会可以通过合理地调整人与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弥合物质变换裂缝。这种符合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就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6)

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马克思的如下告诫:“资本主义积累的逻辑无情地制造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断层,切断了自然资源再生产的基本进程。”(7)对于物质变换理论,陈学明曾经指出,“‘物质变换理论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正是借助于这一理论,马克思把他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批判联结在一起:对直接生产者的剩余产品的剥削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批判以及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也正是借助于这一理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入到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领域,从而展开了对环境恶化的深刻批判。”(8)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建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人依存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利用自然又要服从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相互制约;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解。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和双向建构的有机统一体,两者是相互联系并在本质上相统一的。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存在物。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9)恩格斯也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10)“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11)其次,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提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2)既然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的前提条件,那么,人类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来对待自然界,应有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否则,就会伤害自己的无机身体,损毁自身生命的自然基础。

再次,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人对自然界依存关系的同时,指出人由于自身的主体性而反作用于自然界,不断地利用和改造着自然界,为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如德雷帕和其他一些自然研究家或多或少持有的这种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13)也就是说,人类通过改变自然界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从而影响着自然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自然的“自在”性与“人化”性的统一,强调自然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说的就是这一层意思。在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以及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尚未达到的自然界属于“自在自然”,“自在自然”具有外在于人类的先在性和客观性,是“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14)而人类足迹所至的自然界,即作为人的认识和实践对象的自然界则属于“人化自然”,“人化自然”体现人的需要、意志和力量。复次,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既然作为人类活动对象的自然界对人具有优先性和外在独立性,这就要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客观规律。人类如果过分地榨取自然,必将遭受自然界的报复,必将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

最后,人与自然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将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达到生态文明的最高境界。在探讨人与自然和解最终的途径上,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向人自身、向社会(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地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15)“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6)

四、结语

笔者以为,构建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除了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更需要挖掘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思想资源来建构生态文明理论。我们要将蕴藏在马克思主义文本中的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变成一种显性的理论体系,并将之转化为实践活动图景。我们应当始终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作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揭示当代生态危机和当前围绕全球环境治理而产生的国际政治经济争论的本质,使生态文明模式构建坚持全球视野和正确的价值立场。(17)这需要我们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本中,挖掘和整理马克思对资本的空间生产、资本的现代性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等生态哲学思想资源,以此作为生态文明模式构建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51.

(4)J.B.Foster:Marxs Ecology: Materialism and Nature[M].Monthly Review Press,2000:73.

(5)J.B.Foster.The Ecology of Destruction,Monthly Review[M]. Vol.58.No.9,2007:1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

(7)J.B.Foster.The Ecology of Destruction,Monthly Review[M]. Vol.58.No.9,2007:9.

(8)陈学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0(10).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37.

(10)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9.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1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7.

(17)陈学明.寻找构建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评J·B·福斯特对马克思的生态理论的内涵及当代价值的揭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KS001)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SJB71005)

作者简介:李明宇(1975-),男,辽宁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生态文明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