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永词:永久的都市风情

2015-01-12于素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柳永

【摘 要】都市风情是柳永词中一个重要题材,通过分析柳永词中对都市生活中自然风光、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的描写,更好认识北宋都市的风貌、节令民俗、朝野的多欢情景。这些词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且其描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容。

【关键词】柳永 都市风情词 文学地位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08-02

所谓都市风情词,就是反映都市君民的宴赏游乐场景、描写都市民俗风情、歌咏都市繁华景象的词。都市风情词的大规模创作是从北宋词人柳永开始的,到了徽宗年间达到鼎盛。南宋趋向衰落。

第一位大量创作都市风情词的作家是柳永。他所开创的以赋抒情的章法,为后代众多词人所仿效,并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社会效果。柳永一生行踪较广,尤其是迷恋于繁华都会,其笔下也自然留住了那个时代的都市风情,并以其内容的真实和音律的魅力,赢得了时人的喜爱和赞美。他从都市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市井文化等方面着笔,铺叙展衍,让人有隔千载如逢当日之感。

一、自然风光 秀丽旖旎

柳永一生长期漂泊流浪,始终没有找到进身之阶,但却丰富了他的人生体验,扩大了艺术视野,从而创作出大量的都市风情词。

柳永长期流落汴京,对汴京怀有深深的热爱,他的《乐章集》中多首歌词写出北宋汴京自然风光的秀丽旖旎。如《笛家弄(花发西园)》,描写了初晴微暖的清明节,春光明媚,西园鲜花盛开,南陌青草飘香,池塘里,水欢唱,舟荡漾,享受着这大好春光,快乐无比。

柳永在漫游苏州、扬州、金陵、杭州等地时,也留下了动人的词章。在柳永的笔下,苏州的风光是“万家绿水红楼”(《木兰花慢》) “万井干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搂”(《瑞鹧 鸪》);扬州的风光是“酒合花径仍存,凤萧依旧月中闻”《临江 仙川》);成都的风光是“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一寸 金》)。《木兰花慢》和《长寿乐》等所咏城市虽不可确指,但也是一片繁华景象。当然这类词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当属描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在柳永之前,宋代词人潘阆曾写了系列歌咏杭州西湖的词作,他把西湖的美景描写成“不是人寰是天上”。而柳永则不同,在他的笔下,杭州是世俗人享受的乐园。

《望海潮》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都市的太平气象和市井风情,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上片总写。起三句鸟瞰杭州全景,地理位置优越重要,历史悠久,自古繁华。“烟柳画桥”三句写市区景象与人口,“云树绕堤沙”二句写郊外,“天堑无涯”补足钱塘江的雄伟、广阔、险要。“市列珠玑”三句从珠宝多、服装美形容此城消费特色,表现市场繁荣、市民殷富。下片换头三句专咏西湖,写湖山胜概,四时风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二句互文见义,笛声、菱歌在晴天荡漾、在夜空漂浮,强调昼夜皆如此欢愉。“嬉嬉钓叟莲娃”补充点人物,以面带笑容说生活愉快。据说金主完颜亮听此词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二、民俗风情 盛世繁华

柳永最爱写汴京的岁时民俗,在都市繁华的氛围中,它们呈现出斑润鲜活的色彩。例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的金明池争标、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在他的都市风情词里无不得到生动的再现。

始于汉代的元宵灯节,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达到了鼎盛。元宵节被看做是汴京三大节之一。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宋代少男少女们的自由风流之夜。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清规和禁忌,去寻找自由的爱情。如柳永写元宵节的词《迎新春》,在这首词中,柳永不仅写到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高耸的“鳌山”和“喧天”的“箫鼓”这些大场面,还特别写到了在这个“城不禁”的日子里,青年男女们的种种“奇遇”。正是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东京梦华录》)。这里没有辛弃疾笔下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落寞,更没有李清照“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凄凉。柳永的元宵词堪称盛世东京元宵节的风俗绘本。

清明节也是传统节日,宋时不惟于清明时节祭祀先人,更是佳丽浪子冶游的极好机会。在芳景如屏的清明时节,广大市民一边领略无边的春色,一边尽情地嬉戏,或“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或“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柳永写寒食清明的词最脍炙人口的是《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湘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任金罍罄竭玉山倾。拼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

柳永在这里集中地描写“清明”时节郊外的美景,倾城男女“尽寻胜去”、车马喧腾、新声交奏以及“斗草踏青”、“金罍罄竭”这样的赏心乐事。这首描写清明乐事的词受到时人的喜爱。据宋人王明清《挥尘后录》载:“王彦昭好令人歌柳三变乐府新声。又尝作乐语曰:‘正好欢娱歌叶树,数声啼鸟;不妨沉醉拼画堂,一枕春醒。又皆柳词中语。”

清明节过后,端午节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动,这就是金明池争标。北宋的金明池,又称西池或天池,在东京顺天门外道北,与琼林苑南北相对,为东京四大园林之一。每年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金明池开放,在这里举行水戏表演和龙舟争标,是东京最繁华热闹的去处之一。

柳永写金明池争标的词《破阵乐(露花倒影)》,此词为他带来了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和“露花倒影柳屯田,桂子飘香张九成”(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这样的美誉,一直脍炙人口。而“露花倒影”四字,就出自《破阵乐》的首句: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雾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沉沉,洞天日晚。

词中描写细致,气息浓厚,把太平盛世朝野之笑语欢声形容曲尽,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时。

柳永的《二郎神·七夕》写的更是出色,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三、市井文化 丰富多彩

随着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们要求有适合自己品味的娱乐文化活动,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为适应市民这一需要,大量供市民阶层休闲娱乐的场所出现了,宋代城市中的娱乐活动场所以瓦舍、勾栏为中心,“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东京梦华录》),可见当时令曲之普及。

《宣和遗事》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之,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词云:‘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士送归。”恰好印证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生活。

在柳永的时代,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勾栏瓦肆文艺的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酒楼、平康诸坊和瓦肆设置市井妓,是宋代歌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朝廷所认可。这样一来,宋代的歌妓也开始采取了一种与民间生活更为贴近的姿态,呈明显的世俗化趋势。柳永都市风情词就客观记载了当时都市艳俗文化的一个侧面。歌妓,作为古代封建统治阶层一种奢侈的装饰品和玩乐工具,少为世人所见识。但在柳永词中却充分的反映出来了。

总之,柳永用自己都市风情的词作第一次出色地绘制了“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的城市民俗图卷,多方面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那个时代的市民生活,特别是对都市民俗活动的记载,为宋词题材的开拓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也是其所处的时代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已经与宋初广阔的社会文化生活融为一体,具有无可替代的民俗价值和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参考文献】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中《清明节》

[2]《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3]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4]《宋史·石守信传》

【作者简介】于素华,女,1964年6月出生,辽宁凌源人,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柳永
浅谈柳永风雅词作中的深刻内涵及后世影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韩国狂魔柳永哲,一个残忍又悲凉的连环杀手
千年遗梦武夷山
那些古代考砸的才子
柳永的词
不要站在地上向楼上吐口水
一个人的爱情
追查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