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的现代意义阐述

2015-01-12刘大巧袁纯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4期

刘大巧 袁纯奎

[摘 要]传统档案文献编纂考订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纸质档案,考订方法也多适用于纸质档案,随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文件和数码照片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对电子档案、数码照片档案进行考订成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面临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被赋予新时代的意义。将传统考订方法与现代考订要求相结合,成为当今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档案编纂;考订;电子文档

档案文献编纂活动从古至今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对主流文化有影响和塑造之功能;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档案文献的选择传播对社会文化传承具有重大影响;从社会记忆角度来看,档案文献编纂既是社会记忆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记忆建构的结果,它对保护人类共同记忆、认识个人及民族身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失真、失实、失时、讹误等伪误档案文献对文化传承和建构社会记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对档案文献进行考订,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档案文献编纂的重要意义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显重要。在新时代下,档案文献编纂的考订这一环节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1.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的历史回顾

档案文献的考订,指的是鉴定档案本身的真伪,辨别档案内容的正误,判定档案的准确形成时间,校勘档案中的文字。(1)档案文献的真伪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档案文献在形成过程中的真伪,即档案本身的真伪;一是指档案文献内容的真实性,即档案内容的正误。应当说明的是,档案文献的真实性,不是指符合历史事实的绝对真实,而是指其相对其他信息的真实性。

档案文献的考订传统研究主要包括鉴别档案文献的真伪、判定档案文献的形成时间、辨明档案文献的版本源流及异同优劣、厘正注疏档案文献中的文字章句和诠释档案文献中的名物典章制度(2)。考订方法有:从档案文献的来源、著录和征引情况、制成材料和制作技术、文件体式与书写惯例、笔迹与字体、特殊用语、避讳、文书称谓、问题风格和印章等方面来考订档案文献的真伪;通过分析档案文献的内容,据其记述的矛盾与客观矛盾进行比较分析来鉴别档案文献的真伪和内容的可靠性。传统档案文献编纂的考订多是针对纸质的档案文献,对照片和其他新型档案文献无涉及。

2.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研究概况

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的传统研究已取得很多成绩,对辨别档案文献的真伪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许多著名的考据学家提出许多考据观点。但是,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档案文献的考订却未有涉及,例如:电子文书档案、数码照片档案以及目前热议的微博档案,这可从历年的考订研究中得知。而新型档案文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其进行考订也迫在眉睫。

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以“关键词”为检索字段,以“考订”或“考据学”作为检索项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出97条结果,剔除一稿多投文章2篇,符合条件的结果有95条(见表1年度分析表)。

从表1年度分析表我们可得知各年度均有关于考据学的研究,但每年对考据学的研究都不是很多。这也说明对考据学相对发展较成熟,且有关考据学的研究在平稳中发展,但并未形成研究的热点或重点。

笔者根据上述检索结果,对档案文献考订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以此来剖析截至目前为止关于“考订”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见图1主题分析图)。

从图1主题分析图我们可得知:首先,关于档案文献的考订研究几乎没有,多从史学的角度来谈考订;其次,考订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某一著作的考订和评析考据学著名人物及其考据观点,这占研究总量的37.89%,无对考据学系统的阐述;再次,关于考订的具体实践活动较少,仅占本次统计的3.16%;最后,对考据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明清两代,现代对考据学或考订的研究几乎未涉及。对现代意义的档案文献考订在当今的研究几乎无所涉及,即使有关于新型档案文献的“考订”,但并未纳入档案文献编纂的范畴。

3.现代案例对考订提出的新挑战

从上述统计及分析来看,对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这一环节的理论研究几乎无人涉及,但是从实践来看,现实案例对新型档案文献的考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案例1:华南虎事件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南发现华南虎,并公布在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拍摄到了一张野生华南虎的照片。

10月3日上午,周正龙在马遭于林区发现了一个地势相对平坦,地面杂灌木丛生,覆盖大量落叶杂草的地方,便将其作为拍虎地点。周将折叠后的老虎画放置于一棵小树前,用树叶遮盖住了老虎画的边缘,并于下午4时30分左右,从近远不同的位置,用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交替拍摄了假虎照。

从动机上分析,周正龙是为谋取钱财而伪造了“华南虎”照片。从学科角度来看,这却折射出照片档案的考订,以及发布信息部门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考订精神等。

华南虎事件因照片而起,而照片档案也是一种重要的档案,其相对文字档案来说,更能形象、生动地还原当时当地的场景,这是文字档案所不能企及的。但是,若照片档案乃伪造,那么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便不复存在,其真实性、可靠性、凭证性便荡然无存。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无可避免地会用到照片,编地方志时会引用当地的照片,编会议汇编时会引用当时会议的照片,编某地地震史料时,会引用当地的地区照片等等。如若不对照片档案进行考订,在不确定其真实性的前提下,盲目引用,其后果比华南虎事件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对照片档案,尤其是数码照片进行专门考订的,在目前的档案文献编纂中还未提出。

案例2:伪造虚假招生信息

小乔高考成绩惨淡,为了让孩子进大学,小乔的父母“病急乱投医”,层层托人找到了所谓的“南京某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张某。张某信誓旦旦保证能让小乔入学。一个月后,张某通知小乔父母,称其女儿被录取了,在学校的网站上能够查到录取信息。根据张某提供的网址,小乔父母在新生录取名单中果然找到了女儿的名字,他们将网页截图后,向张某支付了20万元现金作为酬劳。

小乔的名字虽然在网上,却没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前夕,小乔一家来到学校报到时才发现上当了:新生录取名单里根本没有小乔!原来,张某为了骗取钱财,雇用“黑客”入侵学校的招生信息网,篡改了录取名单。

由于电子文档具有传输快、易检索、易保存、占用实体空间小等特点,尤其在转录珍贵历史档案时,数字档案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因而电子文档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享受电子文档带来的便利时,其凸显出的问题却不容小觑。电子文档为了实现对其最大化的利用,常在网上提供资源共享,但也正因如此,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篡改。此外,在电子文档的制作过程中,若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觉悟不高,也会出现伪造或篡改电子文档事件。当前,对电子文档进行考订也成了现代考订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码照片、电子档案、数字化档案作为新时代的新生事物,其发展势头猛,且已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的检索利用要实现网络化,档案文献的汇编也不可避免地运用到新的技术,如利用打印机、文字处理软件进行转录、文字校对、注释等。在该种环境中,考订的主要工作——判定档案本身的真伪和内容的真伪,该如何迎接新的挑战?熟悉数码照片、电子档案的鉴定方法也成为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一项技能。例如了解基本的判定元数据、文件标准格式、文件生成与传递过程记录等背景信息。

利用新技术来判定旧档案的真伪也应成为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的新研究领域。例如对甲骨档案的判定,除了传统的根据字体、刻辞格式等进行判断外,还可利用应用检测“碳14”放射性衰变来确定甲骨的年代。对于伪造的甲骨档案,只要一经“碳14”的检测,立马原形毕露。这也是运用新技术来判定旧档案的典型案例,笔者认为,运用新技术来判定“旧”档案的真伪也是目前档案文献编纂之考订工作的重要内容。《江青日记》公布在《华盛顿明星报》上引起一阵轰动,最后得知《江青日记》也属伪造,乃某人为了骗取钱财,在了解江青心理状态和思想脉络的基础上,模仿江青笔迹,并利用化学手段伪造仿旧纸张。因此,运用现代的新技术来判定新技术伪造的旧档案,也是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应注意的重要点。

4.现代考订方法略谈

考订作为一种治学方法,从古延续至今,为人们证实了许多事实,对传承“真”文化,记载“真”记忆,功不可没。今后的档案文献编纂中不可避免地仍要秉承谨慎、求真的态度考订,面对新的挑战,档案文献编纂中的考订工作也将顺势作出变化。

4.1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考订方法多样,考据学家们也都有提出自己的考订方法,既然这些方法能流传至今,没有销声匿迹,这就证明这些方法有存在的价值,事实也证明,这些方法必须存在。《江青日记》一开始之所以让人误以为真,也是因为其伪造手段高明,其字迹、书写习惯、心里状态、思想脉络均与事实相符。相反地,判定档案文献的真伪也需要从字迹、书写惯例、印章、问题风格等判断,同时也要从内容方面来判断是否与事实矛盾等。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档案文献的载体、书写材料等进行鉴定,例如用“碳14”检测甲骨的形成时间。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档案文献的内部、外部进行充分考订,保证档案文献的真实可靠性。

4.2具有考订精神

作为档案文献编纂的工作人员,考订精神,即求真务实的精神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利用档案文献前,无论其多珍贵,具有多大的价值,都不可滥加利用,盲目公布,须经过认真的考证,确认无误后方可利用。华南虎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照片上出现的简单错误如:老虎边缘不清晰,虎的毛色过于鲜艳,虎前的树枝未被虎压倒等,这些简单的错误未被相关部门发现就公之于众,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是不具备考订精神所导致的后果。因此,除了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人员外,还应积极倡导大众具备考订精神,了解基本的考订知识。

4.3档案工作人员要虚心请教

档案文献编纂是一项繁杂、辛苦的工作,考订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做好该环节的工作,要具备史学、文学、逻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如今,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社会,也需要考订人员具备基本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除此之外,可能还要掌握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人无完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作为考订的工作人员,不能也不可能具备所有考订的知识,因此,在做考订工作时,一定不能自恃清高、固步自封,要多向其他学科的专家请教,多向有经验人士学习。

注释:

(1)胡鸿杰.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档案文献编纂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2)曹喜琛.档案文献编纂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参考文献:

[1]程土.网络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理论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0.

[2]宫瑞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02:47-48.

[3]何莉.新时期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新变化[J].黑龙江档案,2012,05:32.

[4]丁华东.社会记忆建构:档案文献编纂社会功能的新阐释[J].档案与建设,2008,04:1+4-5.

[5]张会超.档案文献辨伪延展说论析[J].山西档案,2011,03:14-19.

作者简介:刘大巧(1989-),女,壮族,云南砚山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在读研究生,发表论文3篇;袁纯奎(1988-),男,土家族,湖北建始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情报与档案学系在读研究生,发表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