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

2015-01-11向苏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环境信息

□文/向苏蓉 徐 玲

(1.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安徽·蚌埠;2.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 浙江·宁波)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企业作为自然资源的主要使用者,一方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促进稳定与健康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相关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国际自然保护同盟于1980年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提出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这两大纲领性文件。这两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一定共识,并开始将此付诸实践。“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在《里约宣言》中,可持续发展被这样阐述。

我国在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解决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毫无疑问,环境会计研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环境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环境会计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由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从信息需求的方面说明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公司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还要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例如股东、消费者、债权人、公司员工、政府、供应商、社会团体等。

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主要是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侧重点是什么,如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需要知道生产经营活动具体会产生哪些污染,对身体有何不利影响,企业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哪些;债权人关心的主要是债务能否按期偿还,利息能否按期支付,如果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的支出过多,则会影响企业偿债的信誉和能力,引发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危机。

(三)委托代理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于1932年首次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即: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即代理人)管理企业,并授予其相应的决策权,同时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从事管理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该理论认为企业可以是自然资源的管理者,政府、投资者则是自然资源的委托人。实际上,委托人希望公司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则希望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双方难以调和的分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矛盾。在此情况下,委托代理责任主张,通过披露会计信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可以得到一定缓解,因此公司必然要披露财务信息以缓解多方的利益冲突。

根据该理论,实际上这是一种契约,作为代理人有责任达到预期契约的目标,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保证委托人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委托人能够利用财务信息监督经营者对于契约关系的实际履行情况。因此,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很好地缓解各方冲突,平衡利益关系。

二、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披露缺乏强制性。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的比较晚。近20年来,虽然我国出台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并没有做出强制规定。这就造成缺乏对环境会计的要素的确认,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标准和模式,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对披露的原因、具体格式等没有做出明确标准。

反观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企业会计信息涉及环境的披露方面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如美国国会通过的第92 号专门会计公报(法),是专门就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披露问题予以说明的一份公告,涉及到环境会计与报告中的许多问题。日本的“环境会计指南”系列,则是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深层次的结合。这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环境信息披露企业数量少,缺乏主动性。在我国,企业作为环境资源的重要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比例偏低,数量很少。在进行披露的企业中,主要集中在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国有企业。而实际上,非重污染行业企业及非国有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其次,企业缺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动性。对于国家政策明令要求的披露内容才予以披露,企业多数是按照自身喜好披露环境会计相关信息,或者披露的多是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积极信息,对于负面信息多数回避。比如,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这类有利于公司形象信誉的消息很明显披露的比较多,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诉讼、赔偿罚款等则披露很少。同时,披露内容大多数都是套话,比如对公司环保政策进行宣传,但是并没有说明公司实际的环保做法。利益相关者很难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中得到真正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三)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规范性不强,无可比性。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层次不齐,大部分水平较低。一方面表现在披露的规范性不强。对于披露模式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普遍主张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独立报告模式,即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补充报告,就是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其中又可分为在财务报告中增加项目披露和附注披露,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没有统一的披露要求。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过程中较为随意,信息的可比性不强。各个公司的披露格式都不一致,这就给信息使用者在查阅信息的时候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表现在披露的内容及时性不强,尤其是在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时。例如,知名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在福建的生产基地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就是因为企业隐瞒了事故9 天导致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原油泄漏长达8 小时,最终爆炸导致62 人死亡,也是由于企业没有及时通报致使事态扩大、事故严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很容易损害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理论研究。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应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新的政策法律,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会计准则和制度,使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为了保证公平性,方便不同企业披露的可比性,政府应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进行明确严格的规定。

国家相关部门应组织加强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完成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和报告模式。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详细、格式各个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不公平的。因此,财政部统一管理我国的会计工作,那么财政部应规范披露信息的实质性内容,制定具体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建立一套合适的核算体系,形成规范的报告模式,以便各个公司都有统一的报告模式。

(二)各部门加强监管,各司其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双“无形的手”,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控。政府各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密切合作,及时沟通,不互相推卸责任;环保部门则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重点关注环境技术检测问题和环保指标。

(三)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真实有效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更是一项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通过对环境会计方面信息的及时披露,企业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应对环境事故的能力,将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能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长远利益出发看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人员,因此企业内部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环境监督部门,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制度,及时、真实、详细地向社会公众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建立环境预防系统与环保应急机制。

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财会从业人员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大多数会计人员在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精通,业务较熟练,但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少,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不够,环境会计披露方面的实务也比较生疏。企业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四)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关注信息披露。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不但能够推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还能够减少环境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实施成本。如政府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实时披露、媒体及时报道,扩大污染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设立绿色投资机构,对采用严格环境标准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公众要真正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层含义,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等等。

[1]辛鑫.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J].鸡西大学学报,2010.3.

[2]胡杨,邓婷婷.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3]周一虹,卢海燕,翟登峰.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J].会计研究,2011.2.

[4]王宁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会研究,2010.2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环境信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