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5-01-11汪高元合肥学院安徽合肥
□文/汪高元(合肥学院 安徽·合肥)
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文/汪高元
(合肥学院 安徽·合肥)
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征,集群式发展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剖析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寻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物流;产业集群;皖江城市带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10日
20世纪90年代,战略大师波特创立了产业集群理论,该理论一经出现,就受到了政界、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一些具有相互产业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这种空间集聚,使企业共享资源,形成区域规模经济效应和区域竞争力。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是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物流产业作为整合企业价值链的媒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2013年7月,安徽省出台意见,提出要支持皖江城市带建设以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同年10月,国家公布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确定合肥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安庆、马鞍山、芜湖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征,强化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助推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成为皖江城市带物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一、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
近年来,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国内外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流入示范区,为示范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有效的产业转移、发达的区域经济离不开物流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一)产业转移加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1、推进物流企业专业化发展。2014年上半年,示范区GDP达6,02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6,928.8亿元,增长17.7%。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同类企业在空间上集聚,物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物流企业将会加大投资,将多家企业相同的专用化需求联合起来,进行专业化投资,使交易方式由内部一体化变为双边治理,推进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2、拉动城市带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国内外产业向带内转移,城市带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为物流业集群创造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3、工业产业集群带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产业转移并向外围扩散需要物流业的支撑,反过来也会带动物流产业的扩散,促进优质物流资源向城市带转移,提高带内物流企业竞争力,同时当产业转移达到一定程度时,工业产业集群将对物流产业集群产生拉动作用。
(二)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目前,城市带中能提供系统化、个性化、一体化物流服务的企业较少,以集群理论来指导区域物流业发展,对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物流业集群式发展可以优化城市带投资环境,减少外商投资风险,提高对外商的吸引力,形成产业转移与物流业发展联动机制;另一方面集群式发展城市带的物流产业,将其培育成为产业转移的增长极,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型产业,不断强化产业转移的扩散效应,同时通过物流业自身的内部群体效应和“乘数效应”进一步带动制造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二、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带物流业集群式发展的影响因素。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带在发展物流产业集群时也必然要受到宏微观中多因素的制约。首先,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如城市带特殊的地理位置、立体的交通网络、丰富的生产要素等都对物流业集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上来看,产业集群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发展类型。前者是引导培育型的集群,主要由政府提供有利政策引导和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后者则是自发型的集群,在市场自发形成集群雏形时,再由政府扶持并发展起来的。所以,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基础设施的供给者,对城市带的物流业集群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追逐利润最大化,而利润要来源于市场,所以城市带内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态势等市场条件均对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引导作用。
(二)城市带物流业集群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度不高。笔者借鉴区位熵对物流业集聚度进行了测算。经测算,城市带总体除从业人数区位熵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外,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区位熵均呈明显下降态势,产业集群度较低。从带内各城市来看,物流产业集聚差异明显。除合肥、芜湖外,其他各城市熵值都较低,地区物流的集聚度和专业化程度都较低。
2、集群内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安徽省制造业企业物流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有62.8%的企业采用物流外包,26.7%的企业采用自营加外包,仅有10.6%的企业仍采用自营物流模式。然而,企业规模越大,物流模式选择越倾向于采取自营或协作物流模式。经调查,制造业企业都较重视物流,有41.7%的企业认为物流环节的成本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很大,然而因安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少,行业标准不统一,服务能力有限,且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行业物流装备与技术水平不高,导致部分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时更倾向于自营等。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不强,将直接影响到物流社会化进程,影响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
3、集群内缺乏统一管理与规划,未建立有效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近年来,城市带各城市都在积极谋划物流产业发展,兴建物流产业园区,如合肥正在重点推进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合肥华南城、新桥航空物流园、合肥港综合码头等项目建设,六安也在规划现代化区域物流基地等。然而,各区域未形成物流产业集群总体规划,对城市带物流资源整合形成体制性障碍。此外,各城市也未能有效结合区域的内外部环境,有效建立适合自身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物流集群度不高,物流服务效率低等。
三、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产业规划。政府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城市带物流产业发展中,应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首先,政府应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加强区域合作,尽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其次,应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完善物流网络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等。再次,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发挥物流协会、银行、高校等作用,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二)培育核心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是集群的主体,也是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核心。目前带内3A以上的综合性物流企业数量还很有限。要加快物流社会化进程,发展物流产业集群,要在积极引进大品牌物流企业的同时,还要不断扶持和培育一批本土大型企业,鼓励其做大做强,并提高其物流综合服务水平,使其成长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支柱。
(三)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相结合,促进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业集群联动发展。城市带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制定物流产业规划时,应将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紧密结合,探寻适合产业转移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城市的物流业发展经验,积极推进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业集群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0.
[2]李兰.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皖江战略网.2014年上半年皖江示范区经济运行情况[OL].ht tp://www.wjzl.cn/html/brief/9821.html.
[4]周晓晔.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沈阳经济区为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5]汪高元,李德才.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3B495)
F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