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2015-01-11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信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投融资城镇城镇化

□文/何 慧(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信阳)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文/何 慧
(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信阳)

加快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由于投融资机制的不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遭遇严重的资金制约问题。对于河南省而言,政府的财政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以缓解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资金约束问题。

新型城镇化;投资;融资

原标题: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3日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目前拥有矿产、农林、水等丰富的自然资源。201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9.0%。但是,经济发展程度仍居于全国中游水平。按常住人口统计,2010年河南省总人口为9,402万,其中60%以上居住在乡村。2013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8,475.34元,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外出务工环境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改善,同时外出务工工资水平也得到提高。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影响城镇化建设的因素复杂多样,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资金来源。2013年,河南城镇化率达43.8%,基础设施投入1,858亿元。但河南省的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仍面临挑战,河南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博士武文超预测,未来两年按照每年新增200万城镇人口计算,河南省大约需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00亿元,并且未来两年全省还需要安排1,800亿元用于提升改造原有城镇基础设施,共需约4,100亿元。资金匮乏是制约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河南省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投融资模式,加快城镇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模式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城镇化建设的投资额不断加大,明显改善了各项基础设施。但是,总体而言,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的投资金额还是偏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配套资源设施仍然缺乏,难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

河南省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拓宽公路运输,缓解城镇公路堵塞等不便;二是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得到改善,废物、废水的处理能力大大加强;三是增加燃气使用量,便利居民生活,改进居民生活质量;四是强调美化人居环境,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树木草坪建设进一步加强;五是建设供水系统,保证城镇化居民以及生产企业的基本用水量。总而言之,城镇化建设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高,但是由于河南省人口众多,人均城镇化建设的程度不高,有些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偏低,甚至产生破坏环境,影响人民健康的后果。由此可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一定进步,但是城镇化水平仍然落后。

在城镇化建设投资模式方面,河南省城镇化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要形式,其他的民间投资、企业投资相对偏少,特别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民间投资、企业投资以及外商投资显著下滑。目前,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BT(建设-移交)等模式已经运用在河南省城镇化建设中。除此以外,资产证券化即ABS模式也开始应用。但是总体而言,融资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吸收政府以外的资金,大力引进民营企业、民间资金以及外商企业的资金。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以充分满足城镇内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使城镇功能齐全。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内涵丰富,包括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通信产业、娱乐。城镇化建设必须保障商贸物流、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因此构建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城镇化建设,同时进一步吸引外来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的城镇化建设能够吸引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河南省发展城镇化至今,投入资金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使得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虽然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与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新型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教育以及医疗卫生等设施并不完善,存在城镇交通堵塞、供水系统不便捷、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医疗教育设施缺乏等。投资力度不足已经危及城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瓶颈。

二、河南省城镇化建设融资现状

(一)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政府投资不足。由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此与城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县级和乡镇政府应该拥有足够的公共财政资金。但是,实际条件下,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欠发达,大多数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够

达到收支平衡,而乡镇级政府财政的支出大于收入,在河南省东部、南部传统农区以及一些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乡镇,产业单一,二三产业欠发达,经济发展缓慢,2012年乡级财政收入在1,500万元以下的,有1,120个左右,占乡镇总数的60%。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收入仅够机关正常运转,无力承担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及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县级和乡镇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严重制约了公共资金对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唯有通过加大土地买卖,获取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增加财政收入。而土地出让金的增加会引发城镇建设土地的使用成本提高,导致城镇房价和农民进城的生活成本增加,制约了城镇化的合理化发展。

(二)筹资模式单一。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预算资金的直接投入。此外,还包括部分民间资金和企业资金。其他的融资方式,比如银行信贷、权益资金和债券融资十分少见。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其他有限的融资方式未能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导致筹资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建立起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稳定、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市场化融资、特许经营等进展较慢。金融市场融资较少,使得城镇化建设进程较慢,资金缺乏大大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

(三)融通资金有限。第一,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施工周期较长,而且建成后的效益难以在短期内体现,资金的回收期长。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信贷偏好于短期、大额的投资回报。因此,城镇化建设难以获得长期大量的金融信贷资金;第二,尚未建立有效的城镇化建设信用担保机构和机制。由于城镇发展初期难以集中大量的工业企业,能够对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提供担保。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成效难以在短期内凸显,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制约了获取金融信贷资金;第三,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县级和乡镇的总体经济水平下滑,许多银行调整或者撤销县乡的营业网点,进一步缩小了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虽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比如金融担保公司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金,但是总体而言,资金数额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困难。

(四)城镇化建设资金利用效率偏低。鉴于城镇化建设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多,因此河南省内新型城镇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探索筹资模式多元化。资金和来源渠道不仅包括政府财政支出,还包括吸收民间自有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以及外商投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土地平衡运作滞后性以及招商引资的局限性成为影响和制约项目推进的一大瓶颈。城镇化建设并未形成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模式,导致多渠道的资金没有得到良好的整合利用,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发挥功能,进一步增加了资本成本,降低了利用效率。

(五)征信体制不健全。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征信体系,包括与信用评估有关的组织管理机构、法律规章制度和文化宣传建设。由于城镇化建设的信用难以评估,金融机构缺乏信用评估的依据,不能建立农村土地抵押、评估、流转体系,致使城镇化建设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和有效担保措施。由于河南省没有统一规划征信体系建设,难以实现有限的资源进行良好的整合。河南省新型城镇来源于乡镇,经济不发达,法制建设不成熟,未能建立完备的信用理念。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行政的强制性力量以及社会传统习俗的约束。对于法制建设的重视不足,导致外来资金难以评估未来风险而不愿介入城镇化建设。

三、完善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系政策建议

(一)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城镇化建设主要由地方城镇政府负责,需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整合各专项财政资金,集中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资金联动、成效联动的多赢局面。要高度重视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不足问题,研究创新财政资金配套方式和措施。建立和完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和预算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城镇化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尤其强调更高一级政府的大力参与,发挥基层的作用,使整个政府部门密切协同配合,共同保证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建设资金充裕。

(二)拓展财政投资资金来源。财政资金有限直接导致城镇化建设投资不足,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财政收入,包括增加土地出让金收入、税费收入、自然资源收入等投资金额,建立城建投资基金。地方政府也可以尝试通过鼓励社会各界为城镇化建设项目提高无偿资助建设资金或设施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城镇化建设应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包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和国企资本。具体采用公正公开的竞标方式,使用高效的融资方式。政府承担主体规划、监督管理的责任。根据城镇化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利弊得失,营造良性运营的投资环境。城镇化建设中的排污处理、供水供气等设施具备营业性质,可以更好地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生产经营,甚至向其转让。

(三)发挥财政投资杠杆功能。由于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成本高、现金流量小,地方政府应该进行积极引导,必要时发挥杠杆作用,在项目建设初期投入政府资金,中后期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解决项目融资困难,在必要时应该帮助社会资本获取信贷资金以及减轻还款压力,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通过财政保障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城镇化建设项目,提高社会资本投入的规模和时间,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四)创新融资模式。西方国家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吸收社会资本,取得较好的结果。河南省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地区的经验,针对城镇化建设项目的特点发行市政债券,并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债券发行、偿还机制,根据项目风险合理评估债券收益,有效规避风险,扩大融资金融,缓解融资困难。探索试点发行城镇化建设私募债,研究组建城镇建设基金,探索建立省级城镇建设公司。有序开展基于农地、林地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产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旭琳,邹晓峰,张瑞彬.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经验总结.中国集体经济,2011.2.

[2]段晓梅,刘红.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框架研究.社会科学家,2009.12.

[3]郭励弘.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5.

[4]郭宝华,熊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市场论坛,2010.11.

[5]黄全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方式与问题.西南金融,2009.12.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042);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4-3538)阶段性成果

F83

A

猜你喜欢

投融资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