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1-11魏瑞丽李旭静刘学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1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连续性出院评估

魏瑞丽 李旭静 刘学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魏瑞丽 李旭静 刘学琴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目的 观察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较为适合的护理策略。方法 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详细收集入出院时患者的基本情况,出院后干预组连续随访3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Rivermead运动指数、BBS评分工具对2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检测;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质量;MMSE精神状态简明速检表评估患者智能及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评估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基线无差异(P>0.05),出院3个月复检时显示,干预组出院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erg评分(BBS)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及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的临床事件,我国脑卒中致残率高达83%,重度致残者占40%[1]。卒中后积极的神经功能康复是有效降低致残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出院后在无医务人员的指导又面临康复知识掌握不全,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差,康复训练易中断,影响患者活动能力,降低生存质量。而连续性护理模式是在患者出院后对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使其在家庭获得连续性的护理,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对出院患者随访3个月后比较运动功能、生存质量、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01-01—2014-01-01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6例,男63例,女43例;年龄37~7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60例。2组患者入院基本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干预方法:2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即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健康教育,包括使患者认识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教会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和良肢位摆放,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专题讲座,个体示范指导,发放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即出院后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干预内容:强化认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因素,制定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良肢位摆放,饮食调整、心理健康指导、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严格遵守用药原则、脑卒中复发的临床表现及脑卒中家庭急救要点。同时告知患者如有疑问可随时拨打电话进行咨询。出院3个月进行依从性、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量表调查。

1.3 评价指标 患者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Rivermead运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分别对患者上、下肢活动、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精神状态速检表对患者智能及精神状态评估;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患者一般情况和各个功能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重复测量ANOVA分析,同一组自身前后的总体均数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2组人口学特征及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比较(x¯±s,分)

2.3 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估比较(±s,分)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估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类别 对照组 干预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MMSE 24.35±1.43 26.75±2.13#24.22±4.81 29.53±3.45*MBI 33.45±5.89 45.55±6.86#29.54±13.00 58.22±15.15*SAS 69.06±5.77 56.16±8.80#65.45±6.79 49.44±12.15*SDS 65.85±11.43 49.90±12.00#67.73±6.08 43.75±13.50*

3 讨论

脑卒中尽管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仍有6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如何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将护理服务不断延伸到社区,服务内容从以往单纯的治疗逐步扩展到康复、心理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发现采用连续性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理及心理状态。这与国内外研究相一致[4]。

为了适应一些疾病护理复杂或因疾病因素需要长期护理的患者需要,1976年Shortell[5]提出连续性护理的概念,将协调、连续不间断的护理模式与患者的医疗保健需求相匹配,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连续性护理的内涵包括信息的延续、人际关系的延续和管理的延续。信息的连续是指患者整个医疗过程中所有相关信息的集合,对于患者个体化医疗及后期康复至关重要[6]。本研究干预组在患者住院期间详细记录患者疾病变化、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同时注重患者心理的护理,这些信息的采集为使信息的延续奠定基础。同时信息的连续体现在不同机构间的交流。在患者社区康复阶段,其住院期间的信息与社区机构间沟通,使患者的信息及时掌握。在住院期间我们不仅与病人沟通,还要了解家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做到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通过对患者全面评估,制定统一的疾病管理计划或方案,并遵循统一的安排,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连续性照护。同时疾病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定期随访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或从其他部门获取的相关信息,及时做出调整,以满足患者疾病管理的需求。出院时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后期康复训练的要点,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每月家庭随访。

脑卒中后遗症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是最显著的症状。对运动功能障碍评估有多种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Rivermead运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评估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变。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通过患者上肢及下肢进行一系列动作,检查脑卒中患者不同恢复阶段的肢体反射状态、伸屈肌协同运动、各关节稳定性、肌力、协调能力及速度等方面[7]。本研究发现采用连续化护理3个月后上肢患者SFMMF评分为27.75±4.80,下肢S-FMMF评分为28.34± 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连续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这可能与其指导患者出院后康复训练有关。Rivermead运动指数是康复治疗中对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和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简便的定量测试方法之一,包括14项活动测试和1项直接观察内容。结果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一致。同时本研究院采用Berg平衡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干预组跌倒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是评估脑卒中幸存者结局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对连续性护理干预后疗效的评价上,生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活质量评估主要以日常活动能力为主,Barthel指数(MBI)是其主要评价指标。本研究发现连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MBI值高于对照组,与林秋兰、钱春荣等[8-9]研究结果相一致。另外本研究还纳入智能及心理状态的评估,MMSE、SAS及SDS结果显示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大量研究表明脑卒中后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10]。患者出院后及时随访,鼓励患者积极功能锻炼,帮助指导家属协助参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1]吴兆苏,姚崇华,赵冬 .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0,24(3):236-239.

[2]刘敏,方向华.脑卒中后残疾的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1):1 146-1 150.

[3]姚立群,庞书勤,郑丽维,等.连续性护理的概念内涵及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 026-1 029.

[4]Hopman WM,Verner J.Quality of life during and after inpatient stroke rehabilitation[J].Stroke,2003,34(3):801-805.

[5]Shortell SM.Continuity of medical care: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J].Medical care,1976,14(5):377-391.

[6]Agarwal G,Crooks VA.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al continuity of care in general practice[J].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08,58(556):e17-24.

[7]Sanford J,Moreland J,Swanson LR,Stratford PW,Gowland C.Reliability of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for testing motor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following stroke[J].Physical therapy,1993,73(7):447-454.

[8]林秋兰,张长杰,冯南尧 .出院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702-703.

[9]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8):841-844.

[10]胡永善,朱玉连,杨培君,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3):145-147.

(收稿2014-03-12)

R473.74

A

1673-5110(2015)21-0047-03

连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心理精神状态。

猜你喜欢

连续性出院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连续性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