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7例高血压病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及其组合特点研究

2015-01-10高红勤高甜甜陈晓燕陈后勤张志巧

江苏中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阴虚阳病性证素

徐 丹 高红勤 高甜甜 唐 安 郭 艳 邵 晔 陈晓燕 陈后勤 张志巧 龚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54000)

657例高血压病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及其组合特点研究

徐 丹 高红勤 高甜甜 唐 安 郭 艳 邵 晔 陈晓燕 陈后勤 张志巧 龚 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254000)

目的: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及组合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收集2012~2015年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657例,分析统计证素分布情况。结果:65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阳亢、痰浊多见,均占该年龄组的35.5%;中老年患者以阴虚、阳亢、痰浊、瘀血、气虚等多见,表现为阴虚>瘀血>痰浊>阳亢>气虚,分别占48.72%,34.2%,30.51%,26.52%,21.73%;在二种证素兼夹组合中,以阴虚兼夹证素最多,共计177例,占26.94%,其次为痰浊及瘀血,分别占13.09%及14.31%。结论:高血压病多以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及痰瘀互阻为主要病机,青年患者多以实证为主,中老年患者虚证多见,且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高血压病 中医证素 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我们通过调查本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病患者657例,分析其证素分布特点,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57例。其中男312例,女345例;年龄25~95岁,平均年龄(63.74±13.30)岁;病程0~50年,平均病程(10.75±9.56)年;有吸烟史者134例,饮酒史者91例;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272例;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179例,高脂血症246例,心律失常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61例,脑血管意外者133例,肾功能损害者101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高血压病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中高血压诊断标准:(1)非同日3次标准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已确诊高血压病患者,包括血压已正常者。

1.2.2 中医病性证素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确定用于本研究的证素内容,以舌脉为金标准,提炼8个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具体如下。风阳:眩晕、头痛、目胀、头摇肢颤、肢体麻木、舌红、舌体颤动、脉弦;阳亢:眩晕、头痛、目赤、面红、烘热、口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或白、脉弦或数;痰浊:眩晕、头如裹、肢重体麻、胸闷口淡、呕吐痰涎、舌胖苔腻、脉滑或弦、细;瘀血:眩晕、头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肌肤甲错,口唇青紫,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无脉;气虚:眩晕动则加重、自汗、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阴虚: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发脱齿摇、咽燥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眩晕、头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便溏、溲清,舌淡苔润、脉沉细弱或迟;血虚:头痛隐隐、起立时眩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唇舌色淡,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1)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2)患者能配合研究者完成中医症状、体征及有关病史资料的完整采集;(3)临床检查资料完整。

1.4 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兼有心、肝、肾、肺、脑、内分泌、血液系统等严重病变者;(3)不能提供相关资料及接受本研究观察指标检查者;(4)妊娠及哺乳期妇女;(5)精神病患者。

2 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 根据高血压病 “中医病性证素诊断标准”,制定“高血压患者中医临床症候观察表”,整个调研过程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调查人员参加临床流调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方法。所有患者血压测定均采用经矫正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前静坐15min以上,测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重复测2次,取平均值。

2.2 研究内容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及各证素兼夹特点。

2.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述。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 高血压病患者以40岁以上多见,在青年患者中,以阳亢、痰浊多见,均占该年龄组的35.5%;在中老年患者中,以阴虚为多见,其次为瘀血、痰浊、阳亢;随着年龄的增长,阳虚患者逐渐增多,40岁以下无阳虚者,66岁以上则占到了该年龄组的11.2%。详见表1。

3.2 高血压病患者单一证素及相互兼夹证素分布情况 657例患者中单一证素者230例,占35.01%;二种证素兼夹者314例,占47.79%;三种证素兼夹者101例,占15.37%;四种证素兼夹者12例,占1.83%。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以兼夹组合形式多见,具体分布见表2。

表1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 例(%)

表2 高血压患者证素兼夹分布

4 讨论

古代中医学并无“高血压”病名,多归属“眩晕”、“头痛”范畴。证素是组成证候的最小单元,是构成证候的主要元素[2],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病变本质的概括。本研究基于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高血压病病性证素分布及组合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规范化分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657例高血压病患者中,以阴虚、阳亢、痰浊、瘀血、气虚等多见,分别占47.49%、26.94%、30.75%、34.24%、21.61%,表现为阴虚>瘀血>痰浊>阳亢>气虚;在二证兼夹组合中,以阴虚兼夹其他证素最多,共计177例,占所有病例的26.94%,其次为痰浊和瘀血,分别占13.09%和14.31%,三证、四证兼夹者以瘀血多见,共14.46%。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患者以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及痰瘀互阻为主要病机,且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这一结果与中医学理论相吻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指出:高血压病“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肾、心的阴阳失调,阴虚阳亢”[3]。高血压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人体的生长壮老已与肾脏精气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精气日渐衰退,以致“年四十,阴气自半”,水不涵木,阴不敛阳,阳气亢逆而发病,因而阴虚阳亢为高血压病患者基本病机变化。

同时,周教授亦指出:“高血压病脏腑阴阳失调必然引起气血运行的反常,而气血运行的紊乱又可加重脏腑阴阳的失调”[3]。在本研究中,瘀血及痰浊所占比例亦较大,分别为225例及202例,且多与其他证素相互兼夹,究其原因在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久,且不少病例合并有靶器官损害。现代人生活多饮食肥甘厚腻而缺少活动锻炼,素体肥胖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导致痰湿内生,且痰性黏腻,滞于脉道,血运不畅,则由痰致瘀或夹瘀而病,进而影响气血运行;而瘀血内停,久必生痰,终致痰瘀互阻,协而同病。加之本病多为慢性过程,病久必及于肾,致肾之阴阳两虚,肾阳不足,温化失常,阴寒内生,寒凝气收,血行不畅可致血瘀;肾阴不足,不能制阳,阳亢则化风生火,扰乱气血津液运行,虚火煎熬营血,致血液黏稠运行不畅而致瘀血,虚火灼津,炼液成痰阻滞脉络,故兼证中多兼痰瘀。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本虚标实、错综复杂的动态变化疾病,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及痰瘀互阻作为主要病机,在该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与中医学 “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及“百病多由痰作祟”病机学说相一致。故临床上除综合考虑外,可多从阴虚、瘀血、痰浊等方面辨证施治,或可取得良效。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0

[2] 朱文锋.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3):135

[3] 高红勤,周仲瑛.周仲瑛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新中医,2012(8):204

R544.1

A

1672-397X(2015)07-0035-02

徐丹(1986—),女,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

高红勤,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ghqxin@163.com

2015-05-03

编辑:王沁凯 岐 轩

江苏省中医药局资助项目(LZ13154)

猜你喜欢

阴虚阳病性证素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中医名言拾粹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自拟突眼消汤治疗Graves眼病30例临床研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