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脾经不同腧穴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2015-01-10张文奎刘艳平
张文奎 刘艳平 孙 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药结合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
针刺脾经不同腧穴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张文奎 刘艳平 孙 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药结合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
目的:观察针刺脾经不同腧穴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比较脾经腧穴三阴交、公孙、血海之间的作用差异性。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阴交组、公孙组、血海组。除模型组外,其他组取双侧相应穴位,每次留针 20min,隔 5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 6次,连续针刺 1个月。实验结束采血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血脂水平。结果:三阴交组、公孙组、血海组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血海组小鼠血脂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针刺脾经腧穴三阴交、公孙、血海均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其中针刺血海穴改善血脂作用最强。
2型糖尿病 针刺疗法 脾经腧穴 穴位筛选 血脂 小鼠 实验研究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偏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常出现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在内的代谢紊乱,大部分患者伴有体重超重或肥胖,以及血脂水平异常。针灸对糖尿病代谢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相对安全[1-2]。但由于针灸治疗本病可选的穴位众多,故临床文献中所选穴位也多不尽相同[3-4],动物实验的穴位筛选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拟从血脂水平比较针刺不同脾经腧穴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作用的差异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C57BL雄性小鼠,SPF级,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每笼10只,分笼喂养。所有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分组。
1.2 造模、分组及处理 C57BL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改用高脂饲料(60%普通饲料、12%猪油、5%花生、10%鸡蛋、5%奶粉、5%蔗糖、2%食盐、1%麻油),自由饮水,喂养4周以上,鼠尾取血测空腹血糖,血糖浓度≥7.0mmol/L为糖尿病小鼠[5]。将成功制成糖尿病模型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即模型组、三阴交组、公孙组、血海组。
模型组给予抓取、固定,但不进行任何治疗,其他组给予针刺治疗。针刺采用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菌针灸针(0.18mm×10mm),取双侧相应穴位,每次留针20min,隔5min行针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针刺1个月。所有小鼠治疗期间改为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1.3 指标检测 治疗1个月后所有小鼠经12h禁食,乌拉坦溶液1.5g/kg麻醉,眼球取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仪器名称: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用LSD法和Dunnett法。各项指标在组间比较前均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2 结果
经过针刺治疗,三阴交组、公孙组、血海组的小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血海组改善最为明显。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病理特征是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的代谢紊乱,大部分患者伴有体重超重或肥胖,该病常并发心脑血管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和神经病变等病症。血管病变是这些并发症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血脂异常与血管病变密不可分。另外,糖尿病高脂血症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约占43%,其中肥胖者达54%,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首要因素[6]。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反映血浆中脂质的水平;脂蛋白具有转运胆固醇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巨噬细胞摄入,经过代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于血管壁,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可将血中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最终代谢分解随胆汁排出体外,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7]。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具有促进糖、脂代谢分解的作用,分泌不足则使促进脂类代谢这一作用减弱,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不能很好地与相应受体结合以发挥作用,并使肝脏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甘油三酯的量增加,最终导致脂类代谢分解受阻,血脂升高;由于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使脂蛋白酶活性减低,脂蛋白合成障碍,胆固醇的转运受阻,同时由于甘油三酯影响脂蛋白的转化,从而影响高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代谢,使其浓度降低,进一步加剧了血脂的升高;“脂毒性”被认为是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而血脂异常时脂肪组织分泌的一些因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进一步加重了胰岛素抵抗[8-9]。所以糖尿病和脂质代谢紊乱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调节脂肪-胰岛轴的功能,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从而改善糖尿病症状[10]。中医学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禀赋过剩、饮食异常及劳逸失度有关,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尽管病机为阴虚燥热,但主要是脾失健运所致,脾失运化,则脾不能散精,精津不能上布四达,或停或聚,或成痰湿或成瘀毒,或化热耗阴,进而脏腑气机失调,气血阴阳失常,经久难愈。血脂多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范畴,与脾失运化密切相关。文献研究显示,治疗糖尿病常选用脾经穴位,其中高频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血海、阴陵泉或公孙[3]。故本研究观察针刺公孙、三阴交、血海对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公孙、三阴交、血海三穴均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血海穴改善血脂作用最强,其机理可能是针刺血海穴可以调节脾的运化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调节血脂的转运。今后应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针刺脾经穴位改善糖尿病高血脂水平的分子机制。
表1 各组小鼠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s) mmol/L
表1 各组小鼠治疗后血脂指标比较(±s) mmol/L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血海组比较,##P<0.01;与三阴交组比较,△△P<0.01。实验中,三阴交组小鼠脱失1只。
组别 动物数(只)模型组总胆固醇7甘油三酯 HDL-C 4.26±0.12 LDL-C 1.42±0.03 346.43±14.104.54±0.14三阴交组 2.68±0.18**0.94±0.04**##649.33±20.84**3.05±0.17**6公孙组 7 3.07±0.16**##0.99±0.03**##500.00±19.26**##△△3.47±0.16**##血海组 7 2.30±0.12**0.81±0.02**741.86±23.15**2.67±0.11**
[1] 庞晓英,孙志.针灸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14,30(4):75
[2] 孙志,韩海容,孔令斌,等.针灸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48
[3] 尹真祯,杜琳,周宏,等.近十年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的经脉、穴位筛选.首都医药,2012(2下):19
[4] 朴耕希,徐玉东,刘艳艳,等.近20年糖尿病针灸治疗处方特点分析.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62
[5] 田爱平,郭赛珊,申竹芳.高脂饲料与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3):267
[6] 何玲,郑云,任磊,等.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大鼠高脂血症血清NO SOD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0):2105
[7] 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62
[8] 成克铭.2型糖尿病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5):673
[9] 季方圆,逄曙光,田玉玲.血糖控制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1445
[10] 宫翠红,蔡建伟,孙志.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71
编辑:吴 宁
R587.105
A
1672-397X(2015)08-0074-02
张文奎(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
孙志,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sunzhi63@163.com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