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日新文化”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5-01-10侯立岷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文化制度学校

侯立岷

【未来教育家学员论坛】

建设“日新文化”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研究

侯立岷

基于学校客观现状和发展需要,提出适应并促进学校发展的“日新文化”。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以研究。一是精神文化,核心观点是“铸就梦想、凝聚人心”;二是制度文化,核心观点是“走动管理、服务一线”;三是制度文化,核心观点是“润物无声、滋养心灵”;四是教师文化,核心观点是“目标引领、梯队管理”;五是学生文化,核心观点是“责任教育、高效轻负”。通过研究与实践,推动学校管理与发展,做永远的新校长、创永恒的新学校。

日新文化;创新发展;高品位;高层次

目前,文化管理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境界、新趋势及新阶段。我们的学校也应建构一种适应新的竞争和发展需要的独具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通过客观地梳理历史、反思现状、筹划发展,我们认识到,我校虽然办学历史不长,只有短短的34年,但是能实现快速发展并积淀下业绩的核心,就是不断超越今天,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把这种精神提炼出来,就是“日新文化”。[1]

“日新”一词意义有两点,一是出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实际上是强调一种从思想文化到教育教学实践都不断求新和勇于探索变革的精神。二是来源于著名的教育家、国家督学李希贵的课题研究成果:构建理想学校。李希贵提出,第一,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第二,老师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是幸福的;第三,家长和社会从心里真正感到满意。这个理想学校与我们的教育梦是一致的,即快乐学习、幸福工作,构建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品牌学校。

一、构建日新文化管理体系,做永远的新校长

文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学校主要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物质、制度、精神六要素构成,因此学校文化对于一个学校来讲主要表现以上六种文化。其中,管理者文化是“魂”,统领着各方面文化的生成与成长。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制度文化是形成其它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两种基本的行为文化。

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教育及教育活动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文化就是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管理者又是一切活动的指导者。因此,在学校“日新文化”管理中,在管理者文化的作用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相互作用,构成高品位文化载体。同样在管理者文化的作用下,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高层次文化群体。(见下图)

二、搭设高品位文化载体,创永恒的新学校

在“日新文化”管理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都是文化载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校形成一种气势,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使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无形和潜在的价值信仰以及行为准则面前产生自觉的行为。这三个文化的核心观点如下:

精神文化之“日新”体现在“铸就梦想、凝聚人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们认为,思想指的是学校所有师生员工的共同核心价值,是学校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给大家指明了共同的方向。因此,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与老师们一起定义了学校的教育梦,即“快乐学习、幸福工作,构建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品牌学校”。通过铸就梦想,凝聚全体师生的心,塑造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

制度文化之“日新”在于“走动管理、服务一线”。“日新文化”管理,对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度中要体现文化,文化中也蕴含着制度性的规约力。例如,我校每个年级都有两位分管的行政人员,每天到组内和班级至少一次,多则四五次。这样近距离地了解教师思想动态、班级情况,有利于我们制定制度、推行制度、落实制度。走动管理以来,我们陆续建立或修改了部分制度,完善了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制度体系。这样,真正做到了制度管人、制度育人、制度发展人,从而让师生怀着一种感恩与快乐的心情工作和学习,营造了师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从而让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在和谐秩序的情境下高效进行。[2]

物质文化之“日新”在于“润物无声、滋养心灵”。环境创设是学校文化的“名片”,可以使人直观感受到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定位,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欣赏、学习、交流和享受文化的空间。因此我们一直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使学生和教师通过赏、诵、猜、玩等不同表现形式感悟经典、走进经典,从而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

在管理者文化的作用下,我们的教育梦引领着师生的精神成长,制度文化规范着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物质文化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培育高层次文化群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实施“日新”文化管理,最终的收益者还是教师和学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就会形成教育文化合力,使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育人职能、学校的教育观统一在有效的教育环境下,最终培育出高层次的文化群体,这两个文化的核心观点如下:

教师文化之“日新”在于“目标引领、梯队管理”。一是科学划分培养梯队。从2012年年底提出的“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教师梯队,初具成效。根据教师发展现状和需求,到2014年底,又增加了“专家型”教师梯队。我们协助教师归属到各个梯队中,学校制定计划,个人制定规划,目标引领。这样,就把教师单一的个体优势进行了联合,让他们彼此在智、能两方面形成互补型强实力教育团队,在学习中形成文化共识,形成统一的文化观点。[3]二是建立文化培训载体。我们为适应期教师的成长建立了青年研修班,为成熟期教师的提升申报了24项研究课题,为突破发展期教师的瓶颈研究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例如,对教师的学习培训,每周千字文,每月万字的校刊,每个假期万字的集中学习。2013年度,我们共为教师提供学习材料20万字,教师个人撰写学习笔记每人达1万多字。我们坚信,通过几年的坚持,教师的文化储备定会得到提升。三是实施团队研究机制。各个团队以课堂为阵地,以高效轻负为观察点,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大家同研共进、集研集议,共同提高。

学生文化之“日新”在于“责任教育、高效轻负”。我们尊重教育规律,让责任教育贯穿小学生活,实现高效轻负的快乐学习。在我校,“责任”是一种行为文化。我们通过系列活动,进行责任文化的养成教育。在责任养成的同时,我们一直致力于“高效轻负”的教学研究工作,以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各个学科团队以课堂为阵地,以高效轻负为观察点,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4]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学校的各项工作扎实前行,家长的感谢信、锦旗屡见不鲜,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这样的口碑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作为校长,我喜欢行走于校园,不是督促与检查,而是欣赏与分享。附小园是温馨的,书声琅琅,环境优雅;附小人是同心的,携手共铸教育梦想;教师德业双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快乐欢欣,充满生机和活力!全体附小人以辛勤的工作换来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正以实际行动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参考资料:

[1]徐晓梅.文化管理下的学校品牌化发展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

[2]张东娇.论学校文化管理中的价值重塑与流程再造[J].教育科学,2014(4).

[3]蒋文宁.文化管理:学校管理新理念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11).

[4]刘晃林,彭振华.学校的文化管理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责任编辑:金锡萍

侯立岷,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天津300122)。

G627

A

1671-2277-(2015)01-0053-02

猜你喜欢

新文化制度学校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