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濒海城市海上动员力量体系构建与运用

2015-01-10

国防 2015年9期
关键词:涉海动员船舶

简 辉

濒海城市作为经略海洋的重要依托和支援保障海上军事行动的前沿基地,在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用。充分发挥城市涉海资源优势,编实建强海上动员力量,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赋予的新的时代课题和重大使命任务。

一、濒海城市涉海资源主要特点

濒海城市倚陆向海,海洋资源丰富,涉海行业发达,具有构建海上动员力量的巨大潜力。

潜力规模雄厚。拥有舰船建造、海洋运输、渔业捕捞、海上救援、港口装载、海洋执法、海洋科研等众多涉海行业单位,特别是大型航运企业、造(修)船企业、港口码头规模大,渔港、渔村、渔业公司数量多,涉海专业人才丰富。

平战衔接紧密。国有涉海企(事)业单位党政工组织普遍比较健全,有的还设有武装部、交战办等机构,具备快速动员的组织架构;航运企业培养的船舶驾驶、轮机管理和机匠、焊修等专业技术人才军民通用,稍加动员整训,即可遂行海上支前任务;拥有的客滚船、集装箱船、成品油船、散货船等船舶,经加(改)装后能对接和满足不同的军事运输需求;大型港口码头能够保障作战部队装载输送。

延伸触角广泛。濒海城市一般都开通远洋、近海及内航众多航线,远及欧美、亚太、西非等地区,覆盖国内海岸线各大港口,航线密度大、布局广,已形成网络运输格局,能够满足多方向、多海域的海上动员任务需求。

陆海联动高效。濒海城市交通运输体系配套,沿海港区与内陆交通联系紧密,能够满足江海直达、铁海联运、空海联投的要求,便于作战部队以多种机动方式进入装载区域,并可为部队装备物资快速前置提供便利。

二、海上动员力量体系构建与主要任务

依托濒海城市涉海资源和科技信息优势,可重点构建5类海上动员力量体系。

海上侦察(维权)力量体系。根据不同涉海单位职能和不同船舶海上作业能力,构建近、中、远三级侦察力量体系。沿海侦察力量。主要以公安边防力量和民兵海防哨所为主体,在沿海岸线及以外3海里海域实施机动巡逻侦察,重点侦察报知敌海上渗透袭扰行动。近海侦察(维权)力量。以海警、渔政、海事等国家执法船只、国内沿海航线船舶及机渔船为主体,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海域实施大范围巡航侦察和常态维权,重点监控敏感岛礁海域,及时对敌海上军事和侵权活动实施预警、查证和反制。远洋侦察力量。主要以远洋商船为主体,结合远洋运输,对重要海上油气田、领海岛礁、海上通道及他国港口,实施重点抵近侦察,搜集特定高价值信息。

海上运输力量体系。按照人员、装备、物资装载输送一个过程,依托港口码头和船运力量进行构建。港口码头装(卸)载力量。依托沿海港区泊位、码头资源,建立标准化装卸区域,根据不同吨位船舶停靠标准和吊装、滚装、船舶自卸、抵岸卸载、浮动码头组合卸载等不同要求,组建专业装(卸)载力量,并配备半潜驳、工程方驳、拖轮、起重船、海上卸载平台等装备,以满足不同类型部队装备、物资装(卸)载需求。海上输送力量。依托国有大型航运企业组建战略投送支援船队和民兵船运力量,担负作战部队成建制远程投送和物资、油料、给养的综合补给输送。

海上维修力量体系。上舰伴随保障力量。依托舰船修造、科研院所、设备供应商、通用机械修理等单位,编组船体、动力、电气、导航、武器装备系统等专业维修人员随舰遂行任务,随时进行应急抢修。中继维修保障力量。利用大型商船改造海上中继平台或专业抢修船,加装和储备舰船维修所需各类设施及配件,编配民兵舰船维修分队,在安全海域建立中继保障点,与岸基维修力量相互配合,对尚未失去动力和作战能力的受损舰船实施快速机动抢修。岸基维修保障力量。依托修(造)船企业的船坞、码头及维修设施设备,建立舰船定点维修保障基地,主要对受损严重的舰船实施全面维修和养护。

海上救援力量体系。海上救助力量。以国家交通运输部所属海上救助部门为主,担负作战海域海空人员搜救、受损船舶拖带、消防灭火、潜水打捞和船舶封舱、堵漏、排水等救助任务。医疗救护力量。充分发挥濒海城市卫生医疗资源优势,编组民兵海上医疗救护分队,配备具备医疗救护条件的海军舰船或配属海军上舰伴随保障,担负第一时间对伤员的抢救和后送任务。航道保障力量。以国家交通运输部所属打捞部门为主,担负海军舰艇进出港航道内的沉船打捞及周边海域的突发事件抢险救援任务,确保重要作战航道畅通。

海上信息保障力量体系。主要按照陆海结合方式,将民兵电磁频谱、气象水文、测绘导航、无人机侦察、信息通信等分队,配属海上维权或作战力量伴随保障,或与海上输送力量结合,模块构建综合集成的海上动员力量,为海上维权和作战提供新质动员支撑力。

三、海上动员力量运用基本原则

海上动员力量涉及面广,专业性、动态性强,动员协调工作较为复杂,必须针对其现实特点,科学合理动员使用。

整体联动。海上动员行动是军与民、人与船、船与港、陆与海的整体大联动,具有军民结合、人装结合、陆海结合的整体性特点,必须构建多元一体的动员体系,将“侦察、运输、维修、救援、信息”各力量体系予以整合,最大限度发挥海上动员力量的整体功能,提升濒海城市总体支援保障能力。

就近动员。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作战时间紧、强度高、节奏快,动员行动时效性强,而海上动员力量集结耗时长,特别是远洋运输船舶分布全球各航线,一旦征用,一般需要数十天才能返航集结。因此,必须坚持就地就近动员原则,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将作战海域附近航行或在港船舶及人员优先收拢集结,以确保第一时间完成动员任务。

对口征用。主要是根据遂行任务特点,综合考虑民船的类型、吨位、航速、结构、适航性、续航力等各种要素,以适应技(战)术要求,确保胜任担负任务。如伴随保障,要征用跟得上海军舰艇编队航速的船舶;装载输送,要针对客滚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的不同结构特点,分别对应保障重型装备、装甲、炮兵、陆航、摩托化部队和燃料补给的装载输送。

重点保障。海上维权和作战支援保障方向多、任务重、需求量大,且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必须按照国家、战区统一决策部署,分清主次、区分缓急,优先把动员力量集中于主要战略方向和主要作战海域,做到局部服从整体、一般服从特殊、全力保障重点。

适度动用。海上动员力量包含诸多从事各类海洋经营活动的企业、个体,其主业为市场经济活动,应尽量控制征调动用对象范围,缩短船舶管控、集结收拢时间,做到能用管用,既最大限度满足动员任务需要,又不影响动员单位正常工作和生产运营。

四、海上动员力量运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加强动员指挥协调。海上动员力量构成多元,平时组建管理涉及国家交通运输部门、省军区系统、省(市)国动委系统、企业集团、行业生产协会等多个层面,政出多门、令不互通、建管交叉、动员协调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应加强统筹协调,不论哪一级直接下达动员任务,各类海上动员力量上级直管单位和受领动员任务的单位,都应及时主动向所在地最高国防动员指挥机构通报,以便掌握海上动员力量总体动员使用情况,为统筹完成后续动员任务和实施相互协调保障提供决策依据。

搞好民船动员调度。目前,各级国防动员机构对民船的管理,主要从各相关单位搜集资料,依据船舶类型和技术性能进行分类、筛选,确定可动员征用的民船,再依据军事需求制定相关动员预案。虽能总体掌握民船动员底数,但现实中民船处于流动分散状态,完全按预案动员存在一定困难。应依托部分航运企业已使用的电子海图系统,建立船舶动员辅助决策系统。利用航行在各地船舶发出的船位电报,在电子海图上实时显示船舶位置、航速、航向、基本性能、人员编配、装载情况等综合信息,从而动态掌握任务海域附近船舶活动态势,为民船动员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决策依据。

注重适应任务需求。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打通海上指挥信息链路。目前,机渔船、商船使用的海上通信设备与军队系统不能互通,作战指令与情报信息无法传达,应加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或北斗卫星电话,同时将海事、渔政、航运企业的海上信息管理系统引接至作战和动员指挥机构,以有效解决通信不畅、保密不严的问题。二是预建民船加(改)装方案。目前,多数民船设计建造之初未考虑贯彻国防要求,不进行必要的加(改)装难以遂行支援保障作战任务。平时应加强军地对接,根据可能担负的动员任务,明确加(改)装要求和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加(改)装预案,做到未雨绸缪,以适应战时快速动员需要。三是加强战时安全防护。海上作战危险性大,支援保障力量不论是伴随海军遂行任务,还是独立遂行任务,均易遭到攻击。特别是机渔船缺乏自防能力,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器材;商船体型偏大、航速偏慢,目标易暴露,不易伴随海军舰艇行动,但应将其纳入海上作战整体防卫体系,并根据敌我海上态势进行合理部署,必要时应抽调专门的作战力量为其护航。

猜你喜欢

涉海动员船舶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音乐迪斯尼
船舶 扬帆奋起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首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港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