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及对策

2015-01-10张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9期
关键词:学徒校企院校

张静

(东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影响及对策

张静

(东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学徒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学徒制以学员能力为本位,对于提高人才素质,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力资源矛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比较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不同,总结概括出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技术学校大学毕业生培养方式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最终阐述了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实施对策。

现代学徒制;传统学徒制;培训;职业技术院校

1 引言

当前,我国处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以往过多的依靠物质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向依靠人力资本的增值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然而,在这一形势下,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却难以满足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总量供过于求,劳动力结构失衡,地区供给错位。究其原因,是由于一成不变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要求导致的。因此,欲改变人力资本增值的要求与人才结构失衡的矛盾,就必须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特别是注重大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多以应用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因此,这对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探索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岗位适应期长、动手能力差、应对复杂事物能力弱的问题。作为新时期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现代学徒制可以提升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比较

2.1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内涵比较

现代学徒制度诞生于二战之后,它以德国的双元制为典型代表。此后,经过欧美多国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国家战略层面的制度管理,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学徒为主、双重身份,培训标准统一等[1]。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学徒制作为实践教育中师父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方式,具有周期长、全程性、现场性、重就业、轻学历的特点,即俗称的“手把手”教学。然而,现代学徒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法律保障[2],它摆脱了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发展局限,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它作为工学结合、技能培养的重要模式,对于高校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对于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3]。

2.2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特征比较

对比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内涵,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学徒制的优势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2.1 政府牵头、多方参与

传统意义下的学徒制运行主要依赖于师徒之间的自觉行为规范,而现代学徒制要比其更加规范。具体的,政府不仅是其核心要素,更是其主要特征的体现。在运作过程中,政府牵头,引导多元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合理有效运行。以英国为例,政府专门设立现代学徒推进中心为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持。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此也具有明确的规定和政府参与。我国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经费支持等。

2.2.2 校企联合,职责明确

传统学徒制中以师徒关系为主线,互动内容主要局限在应用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上,对于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较少。现代学徒制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局限,它强调师生互动的真实工作环境,以能力为着眼点,通过徒弟对师傅的模仿和理解,以及不断的反思、总结和沟通,提升学徒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通过校企联合平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系统的结合在一起。在校企联合中,双方职责的明确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实行的关键。因此,现代学徒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企业责任的明确、学生的标准、双方合同的规范性更加注重。如连云港港口集团在实施过程中,以工种、劳动强度、培训时间跨度、安全分析为基础,将学徒培训划分为多种类别,以明确师徒职责而行,然后按照不同类别确定带徒津贴,以调动师徒培训积极性。

2.2.3 科学规范的运行

传统学徒制的“手把手”教学,实际上是以工作为本位,即师傅教什么,学员就只能学什么。而现代学徒制则寓学于工,即通过完成工作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员所接受的学习内容也不断增加、难度不断增强。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先导,师傅从旁协助、指导和纠正。当然,整个实施过程都是在明确的学徒培训计划、培训目标、课程设计和严格的考核体下完成的。

2.2.4 考核标准完善

完善的考核标准是提升学徒培训质量的保证。传统学徒制的考评标准以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来判断,而现代师徒制则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为标准,它要求学员在接受培训之后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如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已将现代学徒培训纳入职业资格考核体系之中,学员只有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认定培训合格。我国也采取了与之相似的职业资格考核体系,此举目的在于保证学徒培训的完整性和实效性。

3 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方式影响的具体表现

3.1 对校企合作方式的影响

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方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校企合作方式的改变上。这要求双方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育人机制,并以坚实运作平台为支撑。由于学校和企业具备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双方在探索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学习载体必然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即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学生培养计划、共同确定考核指标,双方责任明确、各专所长、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这对于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校企双方的自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职业技术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对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会带来革新。因为,既有的一整套模式在发展中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用交替。特别是在当前人才结构失衡、市场需求变化多元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运营的不确定性和校方教学方式的一贯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因此,要顺利实现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的学用交替,以学校为主、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引入经验丰富的兼职企业导师,打造专兼职教师团队,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集聚,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

3.3 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影响

在现代学徒制的框架下,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把握行业环境、领悟校企文化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这也有助于激发其职业规范理解和创新意识的优势。因此,校方必须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建立一套针对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学习评价机制。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硬性评价方式需要改革,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在培训的岗位目标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之间寻找契合点,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激发学生努力实现培养目标。

4 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进人才培养的对策

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要体现出以政府主导,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内涵式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努力实现各自利益的平衡,最终实现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培养的全新路径。

4.1 多方参与,积极构建实践平台

由于现代学徒制在推行过程中,校方和企业方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且双方目标不一致,所以需要双方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打破各自的利益局限和体制瓶颈,最终实现双方合作的纵深发展和彼此利益的平衡。而校企合作恰恰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具体来说,由校企双方协商制定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将职业培训划分多种类别,各尽其职,各专所长,分工合作。

4.2 实践平台“柔性化”管理

职业技术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学生由以往的校内模拟为主向校外实践平台延伸。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体多元,因此师徒培训平台的管理必须实现“学”“用”有机衔接,以提高学员的职业能力为本。在平台运作中将学员的整体目标和个性需求相结合,实行职业实践平台的“柔性化”管理[4]。第一,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目前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仍未完全摆脱单一课堂讲授方式的束缚,其课程体系也难以满足校企合作平台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需求。因此,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设置需要校企双方、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商讨,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将职业关键技能、技术认证和理论课程相互整合。第二,校企共同评估课程实施效果,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绩效考核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细化试点的专业课程考核项目,强化教学管理、将教师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和学生的归属感纳入评估和考核体系之中。

4.3 重新设计课程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目标在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应用能力强的人才。这就要求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人才的未来培养目标和发展要求。其次,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在遵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由学校和企业协商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方案要将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统一考虑,最终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最后,课程内容还可以体现校内、外、岗位实训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徒可持续发展,不断总结和完善,确保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4.4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用交替”能力,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第一,从校企合作平台中挑选经验丰富、资历深厚、授课能力强的企业导师,以强化职业院校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第二,创新平台导师管理体系。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标准引入专业教师的选聘、评估与管理工作体系,向社会各界招聘优秀教师,确保较强实践能力的资深企业导师顺利进入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团的作用,实现教师协同、优势互补,有效提升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三,创新平台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如师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通用性技能定期评估与特定性技能随机评估相结合,并配置以激励与惩罚措施,达到对教学效能的全面评估。

4.5 确立以目标考评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方式

将评价方贯穿于学徒培训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如为学生的创作成果提供交流平台,开展优秀学徒和技能竞赛,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突出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培养目标和发展性评价[5]。

5 结论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其内涵和意义与传统学徒制存在很大差别。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双方为合作平台、注重寓学于工的培养理念,综合了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培养方式。它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当前人才资源矛盾,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被视为一种全新、可行的实践模式。

尽管如此,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在各类院校的发展仍然不足。只有通过利益驱动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才是促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根本办法。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与实施,必须要有政府主持,协同教育部门、校企双方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各方均应明确自身责任、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各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发展。只要我们遵守其基本发展规律,结合校企实际情况,突出特色,因时制宜,现代学徒制一定能在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以及其他院校教育中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

[1]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教育,2011,32(31):77-83

[2]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3]王琳.论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3):6-10.

[4]张启富.我国高职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带徒工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5-57.

[5]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7.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9.146

G712

A

1673-0194(2015)19-0254-03

2015-05-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SH107);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VTNE001)。

猜你喜欢

学徒校企院校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