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路网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应用研究
2015-01-10费勤瑛田一鸣
费勤瑛,田一鸣
(1.安徽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营有限公司,合肥 230000;
2.安徽省交通运输联网管理中心,合肥 230000)
1 行业大数据应用现状和问题
大数据通常是指所涉及的数据体量庞大、数据模态繁多、生成快速、价值巨大但密度很低的数据集。对于大数据本身的定义,学术界与工业界已有不少讨论,但关键是如何界定将海量数据应用成为“大数据”。
从行业管理上看,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丰富,特别是面向路网全局的管理与服务上,由于体制机制的局限性,大量信息资源和应用成果仍沉积在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而行业内部门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又缺乏沟通和联系,数据共享不足,造成了交通数据资源“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和集成开发,对现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还不够深入,导致行业信息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从数据本身来看,随着交通行业对信息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数据采集范围和深度急剧增加,因此,软硬件系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海量数据,但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数据标准化工作分散建设,数据共享与交换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行业综合性管理与服务系统的集成、融合应用。
从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大数据研究与应用来看,学术领域的研究角度多样,但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及系统平台设计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应用领域目前基本是围绕行业内某些部门开展一些热线、网站等服务,不能提供涵盖全行业的综合性服务,缺乏多元化、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停留在传统的统计分析及商业智能(BI)的方法,缺乏对已整合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
综上,基于大数据的交通信息服务产业链、价值链尚未真正形成。需要在认识大数据对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2 面向路网管理与服务的大数据平台
管理学认为“管理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这也反映了路网运行管理的困境,由于路网运行管理的对象不仅是某一要素,可定量程度远远低于由制度、流程、产品、资产等构成的可量化的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路网运行管理的难度,表现为路网运行管理的价值难以被客观评估、路网运行的专业性难以得到充分认同。进入大数据时代,将对路网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
路网管理方面,主要解决通过业务系统对整个路网运行监控,对路网状态进行分析。它是信息化与交通运输业务有效融合并加以应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基于路网运行过程的分析模型,利用智能分析统计相关技术可以丰富展现分析统计结果,进而实现路网管理决策支持。但是,管理决策的需求是要从“经验+感觉”模式向“事实+数据”模式转型,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
数据管理方面,IT行业给出的只是一些已经成型的算法,把这些数据推荐给管理部门用户,但行业内部的需求,需要行业内部的人来判断和提供。这些与交通运输管理相关的数据只具有借鉴意义,最核心的决策权还是应该掌握在管理者手里,大数据只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即便再有说服力,最终的判断标准还是要依据事件责任主体和需求。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仅是采集并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具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是必然目的。从技术上看,大数据无法用一台或者几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对海量的大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也必须依托云计算相关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因此,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应用基础,处理大数据的应用就是基于云计算的存储能力及计算能力。因此,交通运输行业普遍建立的数据中心,为云计算及大数据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面向路网业务管理与服务的大数据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该架构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主要基础平台,包括在数据安全框架下的云计算与移动基础支撑平台,二是信息资源的接入整合与数据治理;第二层面包括分布式计算框架、基于集群的计算与存储、数据仓库以及相应的数据引擎;第三层面是面向用户的分析应用平台,主要是面向业务的应用和大数据的挖掘应用。
3 结论与对策
结合“互联网+”政策引导,面向路网管理业务应用,在大数据平台架构下,需要加强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交通智能感知体系,提升交通动态运行监测广度和深度。感知是信息获取的手段。建立覆盖城市干线道路、高速收费站、综合运输枢纽的交通立体传感网络,形成对全路网的动态监控。
图1 大数据平台架构
二是积极推进交警、交通、气象、消防和医疗等部门的业务合作与数据共享,形成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为政府决策和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三是开展交通数据标准化建设,在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标准,制定系统间的接口规范,为跨行业、跨部门的交通综合运输管理奠定基础。
四是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数据的正常、安全使用。
五是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动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的产业应用,加强政府和社会资产间的联盟效益,通过市场引导和价值驱动,结合公众的实际需求,增加合作范围和力度,创新服务手段,促进多方产业联合,加快智能交通运输服务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1]赵冲久.以信息化智能化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关于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5):18-20.
[2]陈景艳,杨健.铁路信息化模式的探讨[J].情报学报,1999(18):205-213.
[3]刘振华,曹剑东,马英杰.交通运输行业出行信息服务引入社会力量机制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42(20):78-80.
[4]李建中,刘显敏.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可用性 [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6):1147-1162.
[5]张东霞,苗新,刘丽平,张焰,刘科研.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