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2015-01-10陈世琼吴成茂

科技视界 2015年34期
关键词:新生高校学生辅导员

陈世琼 吴成茂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陈世琼 吴成茂

(西昌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基地,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行之有效地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成为了高校学生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话题。

高校;学生工作;学生管理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门类的教育体系结构。近年来,我国的大学不断转型,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的三项主要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了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管理工作,而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基本保障。

管仲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深入,生源质量也出现了下降趋势。我国的大学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过度到现在的大众教育,怎样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成了高校学生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话题。

1 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按照教育方针政策所规定的教育标准对大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的各种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总称,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工作是兼有大量具体事务性的。从高校管理人员来说,1953年,清华大学率先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组织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三部委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8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文件中将专职进行学生工作者明确定名为“辅导员”。其职责包括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安全教育、就业指导、社会实践、评优评奖等各个方面,几乎除了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的学校各项学生教育、活动、生活、学生事务性工作都属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范畴和职责。繁琐、任务重、责任大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特征。从高校学生的构成来说,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抗挫折能力较差、依赖性强、不独立、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是留守儿童,不自信、不擅长与同学交流等,这些特征都衬托出部分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状态。从我校学生构成来说,一方面生源规模大,另一方面学生主要来自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较多 ,再加上我校地处少数名族地区,经济欠发达,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

2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教学管理的模式。每个班由班主任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这种一个老师管理一个班的模式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扩招政策的实施,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已经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如何改革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以学生守则为制度规范,实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为主,学生会协助管理为辅。

3 如何完善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建立自由、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身体健康、心智得到完善和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了当务之急。

3.1 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争取培训交流的机会,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辅导员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辅导员要做学生集体的主心骨,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3.2 更新管理观念

对于高等教育学生工作来说,管理就是一种服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在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性格及各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树立个人的学习目标。辅导员要在学生管理思路上创新,在管理流程和方式上创新。

3.3 多渠道的管理方式

如今,高校公寓、食堂正在逐步实行社会化改革,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要多渠道的进行。首先,根据大学学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大一新生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心理准备、个性差异、文化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生入校后会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因此,工作重点要放在怎样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上面,并及时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由“他律”转向“自律”,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大二、大三进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要让学生清楚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尽快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大四辅导员工作应根据每个学生学业、性格、爱好的不同,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就业观念,初步确立并实施自己的就业计划。

其次,要在大学期间建立较完善的班委干部制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同时,要求任课教师严格考勤制度,经常点名,杜绝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通过QQ群、学生会、主题班会、团会、不定期的走访学生寝室、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等方式,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加强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平等相处,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

再次,探索学长制的管理方式,“学长制”是国际上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的管理模式,目的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我校近年来也开始探索学长制的管理方式,在大一新生中实行新生代理班主任制度,从学生会中选择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同学做大一新生的代理班主任,由于他特殊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代理班主任,一方面学生的身份更容易得到新生的信任,与新生更能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他对学校的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能及时引导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

此外,多关注贫困生工作,建立贫困生档案,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将国家、学校的每一项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生的手中。在物质帮助的同时,多注重思想上的帮助,与贫困生面对面的交流,解除他们心中的自卑心理,让他们的思想不掉队,使他们能安心学习。

3.4 逐步建立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一种精神产物。如同教师要有科研风气,校园要有读书氛围,班级要有班风、学风一样,高校要有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它将成为学校的无价之宝。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同时我们还需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不断探索新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式,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高校学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科学化、人性化。

[1]程墨.“学长制”为新生导航[N].中国教育报,2004.

杨玉洁]

猜你喜欢

新生高校学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