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创新 务实探索

2015-01-09苏红义

新西部 2014年9期
关键词:核心区现代农业全县

苏红义

近年来,甘泉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延安市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大好机遇,积极探索,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大力推进全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和打造延安乃至西北地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今年以来,甘泉县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该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精神保障。适时梳理并总结近年该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新颖思路,对陕西乃至更大区域县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无疑具有鲜明的鉴示价值。

思路明晰 前瞻谋划早布局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招商带动、项目支撑、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发展战略和奋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目标,先后制定了“十二五”园区发展规划、《甘泉县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实施方案》,下发了《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农业产业建设扶持办法》等文件。按照川地蔬菜、山地苹果、拐沟杂粮、畜禽配套的布局结构,着力建好210国道和洛河川两条产业带。2012年,在全市首先建成了纪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甘泉及周边县区发展园区创造了模式,提供了示范,积累了经验。目前,该县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累计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8个。“纪丰模式”被省农业厅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下寺湾园区成为全市核心区最大的园区;吉祥牧业成为全市第一个自动化蛋鸡生产基地,也是延安乃至陕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自动化蛋鸡养殖基地。甘泉县被延安市规划为国家级示范区蔬菜产业核心区,被市政府评为2012年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先进县。

园区建设 集约发展壮规模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第一标志。“十二五”期间,该县规划围绕道镇和下寺湾两个核心区,向两翼发展,逐步建设20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6个,县级园区9个。使其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集中连片、带状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万亩、大棚2万亩、露地菜1万亩),猪饲养量达到15万头,鸡饲养量达到270万只,菜畜两大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同时,要求每个园区核心区均要达到200亩以上。目前,下寺湾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达到了2200亩,成为目前全市核心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农业园区。2013年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42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9万亩,实现粮食产量3.9万吨;累计建成蔬菜日光温室11180棚,新式大棚2100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产量达到13万吨;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2.5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25万只,建成养殖小区38个;建成山地果园41335亩,菜畜两大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通过园区建设,集约效应初见成效。

机制运行 创新整合求实效

一是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目前,该县所建的园区棚体均达到5.3米高、9米宽,全钢架结构,配套建设水、电、路,菜、畜、沼循环立体农业,新建园区全部推行了新优品种和节水灌溉、滑轮放风、自动卷帘、双膜保温、配方施肥、嫁接栽培和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先进技术。同时配套冷藏、加工、包装车间等。新优品种普及率、节水灌溉普及率、自动卷帘机普及率、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普及率分别达到了全县日光温室总量的95%、38%、55%和46%。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在园区建设中,通过大胆探索,形成了整合农综开发、退耕还林、农田水利项目1700多万的项目捆绑型,引进吉祥牧业投资1600万元建成陕北地区最大规模的蛋鸡养殖场和兴农养殖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5000只种羊的招商引资型,要求部门、乡镇进市赴省争项争资的自力更生型三种投资方式,有效破解了资金制约瓶颈。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按照“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思路,初步在形成了按照每亩700斤玉米折现的实物折算型、支付现金使土地发生转包转租的二次转包型和以土地参股分红的土地入股型三种土地流转方式,保障了土地归属明确,流转合理有效。上半年,全县流转土地面积9784亩,完成任务11604亩的84.3%,其中签订合同面积3594亩,涉及农户851户,无合同面积6190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25996亩,签订流转合同230份。流转的方式主要有出租、转让、转包等,流转后的土地用途主要用于规模化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四是创新园区经营机制。采取“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新建园区由合作社为主体,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品牌,统一产后销售,农户自主经营,优先考虑移民搬迁户,共吸纳搬迁户种植日光温室52户,保证移民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扩大了农民的参与面,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确保了园区可持续发展。

品牌打造 营销给力巧延伸

为了使园区发展更有生命力,该县不断总结探索,所有园区更加注重品牌打造。一方面,将园区涉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纳入《产业扶持办法》,对当年新引进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县财政当年补贴30%;对建成并考核达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补贴1万元,加大了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县上将企业逐级申报成为市级、省级龙头企业,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成为市级示范社,在争取上级项目上优先考虑,为推动龙头企业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提供了良好平台。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引进涉农龙头企业10余个,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9个,涉农龙头企业在咸阳、西安、榆林、延安等地区建立销售窗口23个。同时,为了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效益,加强与省市供销社蔬菜直通车项目合作,组建了禾丰农产品供应中心,在延安、安塞、富县等地建成直通车停靠点16个,直营店29个,加盟店13个,生鲜超市7个,实现了由农民的“菜园子”直接到市民的“菜篮子”,解决了价低卖难的问题。先后打造了“甘泉放心菜”、“劳山土鸡蛋”等一系列省市名优品牌和著名品牌商标18个,全县7个蔬菜产品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认证,6个蔬菜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

猜你喜欢

核心区现代农业全县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