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大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思考
2015-01-09秦辰钰王婉玲
秦辰钰 王婉玲
摘 要:城市群作为城市的集合体,其所具有的整体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城市群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竞争优势的强弱。为了提升关中地区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分析关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出促进关中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087-02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这一战略构想提到突出位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对拓展内陆的开放、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要素的集聚、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城市群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和成果。从全国来看,在中国东部已经形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城市群的发展格局。未来,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还需要培育几个特大城市群。这样,既使得中国城市布局更加合理,也能挖掘出新的增长点。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都有潜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中国中西部几大城市群谁成为其中老大,其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做大经济总量方面优势就将凸显。为此,从战略角度来讲,陕西省迫切需要抓住这次机遇,毫不犹豫地做强做大关中城市群,去博弈中国经济第四极。
一、关中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市为中心,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线为“一线两带”的关中经济区,其中包括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和铜川在内的五个地级市和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5个市辖区、38个县区和一个示范区。
事实上,关中城市群最早被提及是在2006年,它还曾一度跻身为中国十大城市群之一。但与中国其他九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相比,关中城市群在经济总量和区域面积方面均明显偏小,以致连续多年居于末位;近几年更是被哈长城市群赶超,跌落前十之外。此外,关中城市群还因为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竞争力不高、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小、空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其发展踟蹰不前。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详述。
1.中心城市缺乏竞争力
关中城市群在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发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目前,关中地区仅有地级以上城市5座,即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如珠三角城市群有地级以上城市9个,长三角城市群16个,京津冀城市群11个,成渝城市群11个,中原城市群9个,关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数量太少。
作为中心城市的西安,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市政建设、基础设施等严重不足,其过重的负载,导致中心城市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西安市在全国25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央直辖市,省(区)首府和计划单列市中,综合实力处于偏下水平,加之缺少大城市支撑,导致整个城市群发展在全国区域协作和竞争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2.城市规模不合理
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自身的地理、资源、产业结构等条件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承担不同职能。特大城市主要通过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向周围城市逐级进行辐射,大城市通过技术传播、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资本等要素流动方面在特大城市与中等城市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中城市群内城市规模总体偏小,除了西安市人口达到超大城市规模以外,其余城市规模都在100万人口以下。此外,关中城市群的城市结构不合理,大城市断层,中等城市直接受特大城市西安的辐射,加之自身经济实力不足而难以消化产业、产品和技术的转移,也无法向西安市提供完善的辅助性产业和资源基础,这些都大大削弱了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3.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滞后
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应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然而,关中城市群内小城市和城镇的数量偏少,发展水平严重滞后,这使得当地资源开发利用受到限制,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4.政策阻碍
关中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各自为政,不相互协作。部门垄断和地方保护使得区域内政府行政关系复杂,给地区之间的协调带来很多制约因素,同时也阻碍了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和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
关中城市群地处中西部地区交界地带,除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来,作为其重要市场的西部地区靠能源、资源驱动的增长方式也遭遇着冲击,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虽加快,但西部与东部地区间的差距并未缩小。因此,关中城市群除了加快自身的发展,还要充当起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真正发挥承东启西的核心引领作用。在这一情况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给关中城市群及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另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我国城市群发展提出了“两横三纵”战略,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这一机遇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做大做强大关中城市群,如何发挥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并带动西部的发展,是关中城市群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二、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发展关中城市群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以点带面,这个点就是城市的建设及其引力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以西安市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是丝绸之路沿线最具规模的城市群之一。关中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托西安市在中国和丝绸之路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标产生的核心作用和巨大的声誉建设大西安,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另外,城市群整体发展还需要空间结构的调整,合理的空间整合有助于城市间的产业合作、结构互补,对城市群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寻求良好的产业竞争与合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现有城市为基础,做大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级城市,以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关中百镇建设为契机,做优小城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1.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西安是亚欧大陆桥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因此,应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组建大西安。在空间结构方面,实行西安与咸阳的一体化发展,发展西咸新区,使其成为西安都市圈的副中心。除咸阳市区外,还可将兴平、礼泉、泾阳、三原划归西安市。兴平的军工企业有利于增强西安的国防科技特色;礼泉对大西安旅游业的发展和泾河治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三原是西安进入渭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泾阳处于我国大地原点,将其划归西安市可使西安市真正成为我国版图的中心。加之临潼、蓝田、户县、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北的空港产业基地,大西安的形成在壮大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聚集形成强大的辐射源,带动关中城市群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西安市是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承担着欧亚合作交流的国际重任;“米”字形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公路、铁路、航空、光缆的交汇地。西安市的综合教育实力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其国防科技实力、自主创新能力都很强。此外,西安市既是西北地区高科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国际科技工业的主要集中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荟萃之地。根据西安市所具备的优势和资源,我们要把大西安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核心和向西开放的枢纽,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交通通信中心和历史文化旅游中心。推动大西安城市跨渭河发展,带动关中城市群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发挥次中心城市的纽带作用
如前所述,从关中城市群的整体结构来说,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之间缺少能够连接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大城市,因此,填补大城市的空缺成为关中城市群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增加关中城市群的数量来做大做强次中心城市,发挥其纽带作用。具体来说,可将淳化、旬邑、彬县、长武划归铜川,将其建成渭北的中心城市,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杨凌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乾县、永寿、武功、扶风、眉县、周至划归杨凌,将其建成中国唯一、世界唯一的农科型中心城市。华阴、韩城、商洛是关中东部的三大门户城市,其中,华阴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分布着诸多大中型企业,是同蒲县、陇海线的交汇点;韩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煤钢电力工业基地;商洛市位于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内。可将三者建成向东开放的中心城市,使其成为大关中的东门户、东北门户和东南门户。宝鸡市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争取建成大关中的副中心,逐步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黄陵的经济、文化与关中联系紧密,并且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可将宜君、洛川、富县划归黄陵,将其建成关中与陕北过度地带的中心城市。
3.大力发展小城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将会在交通线两侧聚集。政府应通过合理规划布点,将偏远山区,偏僻农村的居民迁移至小城镇,形成人口聚集效应,并通过合理规划和引导这些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成为城乡连接的纽带,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关中城市群的层次结构从根本上得到优化。
4.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首先要利用好现有政策,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在城市群内部出台相应优惠政策,以便吸引外部投资;最后,要积极向中央争取倾斜政策。
(1)实行优势互补、扶贫帮弱、共富共荣的政策
关中城市群内各城市差距十分明显,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让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加强经济的合作,通过制定水利、交通、能源、环保、旅游、教育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利用技术、市场、管理、资金、人才等优势,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发贫困地区的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2)树立大局观、区域观,形成“大行政区”经济意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竞争环境由内部竞争开始转向外部的国际竞争。因此,面对今后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从更高更广的视角谋划地区的交流合作,构建大关中城市群体系,调整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存在导致了众多矛盾的产生,如各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与规划、治理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因此,各城市应构建“大行政区”意识,统一规划,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关中城市群内各主要城市可促进企业跨地区的兼并、收购和联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区域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各主要城市还可实行工商联手,共同培育、建设并开放大型的商品和物资市场。
(3)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协调管理机构,实现协调发展
行政体制带来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为解决相关难题,实现协调发展,应建立相应的跨区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行政调控权,专门负责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以减少内耗,增加认同。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实施向西开放的战略举措,对于密切我国同中亚和欧洲国家的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中城市群肩负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任,既要发挥东西部地区的纽带作用,引领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国土空间科学开发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又要充分发挥作为中国中东部连接欧亚非的陆路通道、交通枢纽的关键作用,让丝绸之路经济带由关中不断向西延伸,推进到波罗的海和大西洋,贯穿覆盖整个亚欧大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用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先予后取,合作共赢,一步步做大做强关中城市群,进而让这条联系亚欧大陆的伟大丝绸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 张静,毕华章.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获批大关中计划六年后首破局[N].每日经济新闻,2014-07-15.
[2] 赵荣,杨新军.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1):96-98,345.
[3] 张宝通.努力推动大关中城市群与大关中经济(上)[J].陕西综合经济,2006,(4):26-30.
[4] 张兰丽.西部潜在城市群将加速升级[J].决策与信息,2014,(3):27.
[5] 张宝通.努力推动大关中城市群与大关中经济(下)[J].陕西综合经济,2006,(5):20-23.
[6] 王睿.世界将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N].陕西日报,2013-09-25.[责任编辑 王 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