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销员之死》中的林达形象

2015-01-09刘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林达阿瑟

[摘 要]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一部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本文从分析剧作最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展现这部剧所揭示的普通人的悲剧性。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阿瑟·米勒;林达;写作技巧;悲剧

《推销员之死》中的林达同威利·洛曼一样是个被作者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阿瑟米勒在他的戏剧集引言中谈到,当他想到林达在威利坟边说“他的手一向是灵巧得很的”这么一句台词时忍不住发出“艺术家魔鬼般的大笑”,“因为一切线索都汇集到这句台词里了——她是他创造的,尽管他不知道,不相信或自己不接受这个念头”。因此要讨论林达多重的人格,必须首先简略地介绍威利,并且将林达和威利的人物关系放到重要的位置。

这里要先谈谈创作《推销员之死》的情感体验,阿瑟米勒说这部作品是从简单的形象发展起来的,大意为承载着一个具有征服者气质的家庭喧闹的木屋最后空荡沉寂,由另一些陌生人占据,可见米勒在创作时是带着几分唏嘘和感慨的心态来塑造他笔下的人物的。在《推销员》的诞辰中,阿瑟米勒提到自己唯一一次作为观众看这部戏后感叹“我们一定是个极其孤独的民族,被如此巨大的自我满足的矫饰将我们分割开来,被机械辗得如此之精细,以致我们几乎不再触动别人了。我们正在单个地企图拯救自己……”,另外,在他的戏剧集引言中作者提到一个社会成功的法则,这条法则几乎成为大家深信又深疑的美德。《推销员之死》是在威利对自己无法满足这条法则感到深深内疚的情况下开场的。创造能力强、有追求的威利已经意识到一直以来他让自己和家庭像进行宗教活动般虔诚地想要成功的行动方式是错误的,但他又不能面对失败,为了骗或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他始终用曾经知道或遇到的成功的人的残缺的画面激励自己做挣扎。因此,《推销员之死》开场后,威利尽管精疲力竭,却一直是狂躁,充满信念感,用俗话说像打了鸡血一般的状态。

阿瑟米勒曾在多处评论中大量引用易仆生的作品《玩偶之家》作为例子,他在表现林达和威利的一部分夫妻关系上一定程度地借鉴了《玩偶之家》中娜拉和海尔茂这两夫妇。《推销员之死》中,林达被塑造成表面上对丈夫的心意一定要随声附和的妻子。比如在作品的第一幕里有这么一场戏,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当威利沉浸在对比夫的回忆中时,林达为了将他拉出来,便提醒威利自己做了新的美国式奶酪,威利听后大发脾气,感到烦闷……威利抱怨没有地,林达马上可惜没有将邻居的地买下来。威利随性说着吊床,林达马上称赞吊床吊得很高。威利又说自己想念曾经充满花香的岁月,林达马上感叹人总得活动。无论是在年轻时还是现在,林达一直有自己作为女人和母亲的想法,这是不曾随着时间而改变的,而她从来不由自主地先将威利的心意当成权威的心意来服从,来自林达对威利的爱和崇拜。本剧开场的时候,林达同威利一样也已精疲力竭。因为越来越疯狂的威利使林达越来越难维持她心目中和威利的关系。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维持的关系的性质是肤浅的表面关系。威利和林达之间的爱是不用存疑的,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却被社会法则异化了。

“不好意思”改变和威利原定的关系是林达这个人物的重要心理。从剧本第二幕,她对两个不管父亲死活的儿子大发雷霆可以看出,林达不是柔弱的女性,并且她试图通过儿子比夫来帮助威利。林达不单单是为威利作自我奉献的“娜拉”形象,作为威利的妻子,她和威利一样也背负着生存的包袱,也好虚荣,并且认为不用到原始森林,只要靠威利的好人缘和勤奋就可以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里达到所谓的成功,这其实无形之下给威利造成了压力。无论是在威利头脑中出现的年轻时代的林达,还是剧本当下的林达,其发出的家庭对话内容多数最后总是到了关于钱的问题上。年轻时的林达像家庭出纳员一般,激动地用铅笔和纸帮威利算账,并且继续鼓励对自己并不自信的威利按照原有的方式努力工作;在威利精神恍惚的当下,为了家庭开支正常运转,林达仍然像威利提出让他开口要预支的请求。林达边为威利扣上茄克衫的纽扣边说“亲爱的,这笔还包括最后一期的房子押款。威利,付清这笔款子,房子就属于咱们了”,可能林达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场景中看起来是多么恐怖和残忍。

阿瑟米勒为林达安排的充满体验的独特瞬间是她对刮胡子的香液味的情有独钟。林达两次提到,她看到比夫和哈比一个挨着一个,闻着房间里充满了刮胡子的香液味,“乐得心头直扑腾”。可见这对林达来说是多么极乐的瞬间,此时她可以忘掉生存的重压,尽情感受只有自己才可以体会的幸福。作为母亲,林达获得最大满足感的地方可能来自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如此简单,这也是人类最自然的需求。而在社会中,这样的亲情被异化,阿瑟米勒形容林达和威利的小木屋是“爱已变为别的东西但却依然存在”的地方。作品中最后一句台词是林达对着坟墓向死去的丈夫告别,她起先哭不出来,意识到为威利缴完了最后的押款后她终于感到畅快自由的来临,但是读者知道不久以后,他们为此挣扎的小木屋又将由另一些陌生人占据。这不是正好是林达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空忙呀。一向如此”。林达似乎有点懂得这场追逐名利之路最后到达的是何方,但她还是在这场空忙的大洪流中随波逐流。

作者简介:刘田(1989—),女,四川郫县人,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毕业,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戏剧文学。

猜你喜欢

推销员之死林达阿瑟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没有秘密的树洞
秘爱
美国死刑犯:七次躲过行刑,续命33年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悲剧特色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推销员之死》中的现实主义元素
知识改变命运
中年“孕”事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