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中的思想艺术性初探

2015-01-09韩敬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祝福

[摘 要] 本文通过四个假设,尽力去解读鲁迅在《祝福》中埋藏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已校正曾经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这篇小说主题思想的“偏”。

[关键词] 时代局限;特定社会;偶然;有限存在

当我们对某一作品的解读局限在特定时代,那个时代的文化思维必定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这种限制来自两方面,一是作品中特定的时代环境限制,另一种是读者所在的时代环境限制。曾经莫泊桑的一系列作品(以《项链》为例)主题思想被解读为撕下了罩在资产阶级家庭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这无疑是局限的,在今天看来是可笑的。有人死亡就是悲剧,我想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如此。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死亡发生,形成悲剧的因素就像我们大脑里的思维一样多。为探索五四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思想性,特作以下四点假设。

假设一:祥林嫂的第一个丈夫没有死。

她的第一个丈夫是病死的——这不该怪社会制度,只能怪医学技术。假如没有死,出现的情况会是,祥林嫂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山村过着庸常人该过的生活,或者幸福着,或者在小磨难中默默无闻终死于草木山林之间,或者……(这个或者之后,无人能解社会存在和她的人生走向),难道我们就认为不是悲剧?至少可以认为比《祝福》中的归宿要好一点,谁又能肯定呢?即便她平安终老,“看客”最多不会如此叹息而已。放到特定社会和环境,我们就可以把抨击的目标对准某一个特定的社会和环境以及其中涉及的人。把一切悲剧归为某种社会制度显然是浮浅的。悲剧,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我听到了鲁迅心中“命运感”的东西。

假设二:祥林嫂第一次偷跑没有被追回,第二个丈夫也没有死。

假如第一次偷跑没有被追回,她会在鲁四老爷家做一个幸福的仆人,成为“暂时坐稳了奴隶”,如果她有意识不想坐稳这个奴隶,那么单个的村妇她该何去何从?有这个意识能做到什么程度?——鲁迅在《阿Q正传》中给出了部分回答。在这里我们有理由去抨击封建社会的架构,假如在当下,祥林嫂有活下去的可能,但仅只是可能(谁能肯定呢?)还可以抨击她的恶婆婆,是恶婆婆把她卖掉的(鲁迅还把她的婆婆为什么卖掉她的原因也写了),甚至还可以抨击鲁四老爷家见死不救。如果鲁四老爷家相救,卫婆子是不可能把祥林嫂从鲁家带走的。但每一个抨击的背后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理由。如果改嫁后第二个丈夫没有死,那么又可以归入假设一。第二个假设里,我读到“封建社会对人的残酷迫害”应该成立。

假设三:祥林嫂的第二个丈夫死了,但孩子没有被狼吃掉。

这个假设太霸道,就像假设莫泊桑的《项链》中马蒂尔德夫人在晚宴上没有丢掉借来的项链一样。马蒂尔德夫人压根就没想到项链会丢,祥林嫂也没想到孩子会被狼叼走。这可以让我们看到鲁迅在《祝福》中的“大师之心”,一个偶然的东西改变了之后的一生轨迹,很像“蝴蝶效应”——人的生命里有无穷无尽的偶然,也就有说不清的受偶然影响的“命运”。祥林嫂自责应该想到白天也有狼的出没,她还没有诅咒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狼,上帝不该造狼,居然有狼就要有猎枪,但是即使有猎枪也还是有狼把人吃了——就像有车就有人死于车祸现场。但种种不幸发生,我们就只能去责怪某一种偶然应该可以避免,但是造成悲剧的某一种偶然时至今日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上演。我们在规避着造成悲剧的某种偶然,但谁都在提心吊胆。在这里去抨击特定社会和环境无疑是可笑的。鲁迅看问题不但深,而且“毒”,这个“毒”不是鲁迅生造的,是天然存在的。那么《祝福》的主题不是又多了一层——人的生命里有无穷无尽的偶然,偶然构成了人存在的“命运感”。假如这个假设成立——祥林嫂有了可能带着孩子活下去的可能(谁能说得清呢?)再次归入假设一。

假设四:祥林嫂应该忘记悲痛,再次在鲁四老爷家做一个幸福的仆人。

祥林嫂没法忘记孩子被狼吃了这个“偶然”(谁能忘记呢?)当她再次出现在鲁四老爷家时,手脚不灵活了,仆人也做不好了,就如你现在做不好工作不但受白眼而且工资低一样,不小心主管还要开除你,你责备鲁四老爷家就像责备你的老板一样——当然我们在这里完全可以参照北欧的福利社会对100年前的封建社会进行口诛笔伐,又可以去抨击社会了。并连那些境况比祥林嫂好的“奴隶”也在无形中成了“杀”死祥林嫂的帮凶。一个忘不了孩子被狼撕吃掉的母亲见人就讲“悲剧”发生的情景,逢人就讲:一遍,两遍,三遍,四遍,五遍……无人能把正在做“奴隶”的这个佣人拖离苦海,直到听得人厌烦,直到狼吃人的惨剧变成了一个荒诞剧。在这里想抨击的实在太多了。假如假设四成立,必然一部分归入假设一另一部分归入假设二的前一部分。

我不想在继续假设了,这没完没了的假设可以假设很多,这没完没了的悲剧可以不断的重复上演。一直到偶然变成命运,一直到黑暗吞噬鲜活的人,一直到“悲剧”成了“荒诞剧”。疾病,生活的偶然,万恶的旧社会,难于释怀的丧子之痛,失控的逢人就讲的悲剧变成荒诞剧的残酷……不难看出,杀死祥林嫂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不单一是某个社会制度,鲁迅借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表达人生的孤独与有限存在的意识,希望与绝望相交的命运感。

参考文献:

[1]莫泊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2]鲁迅:鲁迅经典作品集【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韩敬源(1980—),男,学士,汉族。现任职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助教。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祝福
鲁迅《祝福》语言艺术三题
长妈妈在《祝福》中的影子
《祝福》情节设计中的象征笔法
叙述视角与人物形象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从《祝福》到《春桃》:对促进女权解放的简单探讨